胡海龙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我国已经跻身制造业大国的行列。其中,钢铁行业功不可没,它对我国国防工业,石油工业,造船,建造和装备制造业都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与推动作用。但同时炼钢行业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钢厂废水的处理与利用,阐述一些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关键词】钢铁行业;去污处理与再利用
一、炼钢行业产生的工业废水体积巨大
据统计,每炼1吨钢,要消耗0.6吨至0.8吨标准煤、1.50吨至1.55吨铁矿石、80千克至150千克废钢、3吨至6吨水。中国钢铁工业的能耗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5%左右,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23%;钢铁产业从原料到成品的货运总量占全国总货运量的22%左右;在全部工业行业中,钢铁行业排放的废水占10.75%,排在造纸、化工、火力发电之后,列第四位,排放的废气占17%,仅次于火力发电业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5.6%,次于火力发电业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与化工行业并列第三。从专业人士统计的数据来看,炼钢过程耗费的水资源量是比较巨大的,而且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需求比较大,钢铁需求量比较大,短时间内是很难控制钢铁需求量的,但是传统炼钢行业耗费的资源多,产生的工业废水多,虽然炼钢技术已经在逐渐提升,但是原料利用率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炼钢行业产生的工业废水,其中含有的各种成分比较复杂,处理起来成本比较高,可去污处理之后的利用方向较少,大量工业废水处理后不再进行二次利用,就直接进行排放,这大大增高了工业成本,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如今地球淡水资源枯竭,某些地区淡水储备量早已告急,而且很多地下生活用水也已经被工业用水污染,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已经迫在眉睫。
二、废水处理要严格标准,不断完善去污技术
节约工业新水用量,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是钢铁水系统所追求的目标。钢铁水系统现普遍采用循环一串级供水体制、限制工业新水的直流用水。将工业污水收集后处理制成回用水、工业新水、脱盐水、软化水或纯水等用于生产是目前钢铁回用工业污水实现污水资源化的常见方式。
现在节能减排是国家的新时代战略方针,像钢铁行业这种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重点行业,我们主要研究废水的处理这一问题,现在的工业废水去污技术有限,不可能把废水处理到与工业新水完全一样的成分,即使技术达到,那么成本一定是相当高,一般企业可能达不到如此高的去污要求。因此减少工业新水的使用量,是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废水排量大的问题最好方法。
三、钢铁行业废水的再利用率较低
因为传统炼钢行业产生的污水体积巨大,且此现象无法避免,短期内必然会一直产生巨大体积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水的去污成本比较高,一般都有专门的污水处理部门进行污水去污处理与达标检测,目前工业污水回用的常见方式为将工业污水收集后处理制成回用水、工业新水、脱盐水、软化水或纯水等用于生产。工业污水经过常规水处理工艺(如混凝、沉淀、除油、过滤等)处理后制成回用水,原工業污水中的悬浮物、杂质、油等均得到了有效的去除,但其含盐量并没有降低,其含盐量远高于工业净循环水和浊循环水。如果将全部工业污水脱盐制成工业新水,其生产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在短期内缺乏实施的可操作性,同时制成工业新水的同时将产生更多的反渗透浓水。去污达到标准之后,可以将去污后的废水引用城市,或者供其他相关企业进行利用,高标准的去污水,还能灌溉农作物等,但是由于这个产生的污水量太大了,处理后的工业污水因缺少用户只能外排而同时还需引入大量的工业新水的尴尬局面。要实现节能减排不仅要研究水处理工艺,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工业污水排放量和回用水量之间的平衡。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产生的工业去污水,体积很大,但是这个水,能利用的数量和群体比较有限,所以高成本进行去污后的工业废水,很大部分不得已只能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这不仅造成了浪费,也增加了成本,还破坏了环境。
四、如何实现工业污水的高纯度去污和高效率再利用
我国钢铁工业按其生产产品和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长流程生产和短流程生产两类。长流程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工序;短流程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炼钢、轧钢等生产工序。长流程的炼钢工艺-般是转炉,短流程的炼钢工艺-般是电炉。从用水需求量来看,由于存在一-次混合和二次混合用水以及渣处理等工艺用户,回用水量较大,与工业新水用量接近,甚至大于工业新水用量,其次是脱盐水、软化水及纯水。从用水需求量来看,工业新水量是最大的,其次是脱盐水、软化水及纯水,而回用水用水量的需求更少。
既然工业废水的回用水用户数量有限,不能消化如此庞大的数量,那我们可以降低工业污水量来达到工业污水量与回用水量之间的平衡。控制工业污水产生量,就要从源头抓起,从工业新水和循环水系统本身入手研究,作为一名拥有多年污水处理经验的工业废水去污工作者,对于去污处理这份事业,一直想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邹家庆,工业废水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8
[2]高廷耀,顾国雄.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