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敏
【摘 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质的飞跃式提高。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提到了议事日程。智慧城市的兴起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以及互联网服务的升级、社交活动的便利等等。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种战略规划。本文从战略层次研究智慧城市的建设,意在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种思路,贡献一点力量。
【关键词】智慧城市;战略思考;建议
智慧城市是新时代涌现的新事物,指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现代城市的方方面面,目的是为了创新知识,达到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实现创新、快捷、健康的生存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一、智慧城市架构的理论分析
智慧城市的架构包括三个层次,分别为信息采集层、运作操控层、领导决策支持层。信息采集层运用视频监控技术、RFID技术以及各种传感技术等来对智慧社区各种数据和事件进行实时测量和监控,以便采集数据、进行案例收集和抓取和识别数据。运作操控层则是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事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按照工作流程建模编排、事件信息处理,自动选择应对措施,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工作流程处理、历史信息保留及查询、网络设备监控等。
领导决策支持层指对于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后续进行的管理等活动。智慧城市政府可联合起多部门进行仿真演习、信息查询与监控、工作流程进度可视化监控、历史数据分析、相关专家协同分析、进行城市管理流程优化;为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数据支持与经验分析。
智慧城市的建设,分为基础设施的完善(主要是基礎网络的完善)、信息化的推广、各种产业进行的自动化智慧化的推广;从面向的对象不同,智慧城市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智慧政务、智慧产业和智慧民生。按照统一的顶层架构设计原理进行逐层的建设,并按照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最终的评价。
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越来越清晰,人们对新型智慧城市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对我国智慧城市的蓝图理出了三大特点:一是具有开放性、民众沟通参与性、城市利益共享性,数据公开性、智慧城市规划信息共享性。二是服务均等化。信息公开透明快捷,让城市的居民都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三是城市特色化。智慧城市与其他的城市应该有区分度,根据当地的条件和资源,合理地建造相宜的网络和设施,而不是照搬其他地方的经验。建设发展源于大城市,因此中小城市信息化建设不能全盘复制。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推动城市特色化建设,通过建立特色化小镇等特色项目推动区域经济多样化发展。
二、我国智慧城市的进程分析
建设智慧城市在我国已经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尤其2017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了智慧城市领域的战略性部署,这些部署包括了顶层思维的设计、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云平台、加快城镇化步伐以及在经济方面、民生应用方面以及信息安全等领域作出部署,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省市一把手们关注、讨论和布置的重要战略任务。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不仅从理论方面研究智慧城市的战略设计,还不断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从理论上提出建造智慧城市的实践步骤。各级政府相应制定和颁发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各类支持性的政策法规,支持打造智慧城市工程。
2012年12月5日,住建部发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运行)》等文件,这是我国中央政府对建设智慧城市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随后,各级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与发展需求,也相应地制定发布了当地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文件。近年来,智慧城市的实践得到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政府指导文件,文件内容也愈加规范清晰。这表明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一种未来新型城市发展路径,也是对城市进行管理的一种治理模式,也被民众所认可和期待。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情况有以下的进展:
由点到面的趋势越加明显。目前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区域特点明显,与各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同有关。经济月发达,智慧城市的建设月走在前面。东部大城市经济发展形势好,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展较快,中西部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在推广。这些情况体现出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是由点到面的趋势。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东部大城市经济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善,互联网技术相对较好,其功能、规模和结构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智慧城市的相关理念普及较好,并且东部大城市拥有较多高端的公司企业,人们生活相对富裕,对智慧城市的欲望相对较强,人们能够理解智慧城市这种新型城市建设和治理模式,而且知道智慧城市的建成对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而且,东部大城市在日常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由个别城市逐步扩大到整个东部地区;东部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模式和案例也正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推广,构成了由线到面的网络格局,形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由点到面的发展趋势。
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的方方面面,政府的指导性和支持性文件和方案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制度保障和前提基础。近几年,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颁布了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文件和法规,从根本上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例如,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许多事情会涉及到政府财政,涉及到金融支持,涉及到交通网络建设,还涉及医疗网络的完善、教育资源的布局等等。2012年城建部出台了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纲要性文件后,其他中央部门如指导城市信息网络工程的工信部、指导交通建设的交通部、指导医疗领域的卫生部、指导旅游建设的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委也出台了各自工作内容相关的法规文件。
三、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的城市存在行政等级的不同,战略发展目标各异,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力量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也存在差异,不同地方的人的认知以及需求的差别,因此,各地制定的智慧城市战略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不同。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我国城市的管理中显示出的主要问题是,对建设过程中的监控以及评估管理方面的不完善。智慧城市建设包括了许多的步骤和流程,如建设前期的项目规划、筹集资金、城市建设、项目的运营、监控、评估、反馈等。监控环节的不完善或者缺失,会容易导致智慧城市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出现差错不能及时发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合理是我国基本建设中早已存在的老问题,包括认知上对建设评估的不重视导致完全没有将评估工作作为重点的监督和评价手段,没有设置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科学的评价方法,等等。所有这些认知的原因,会导致无法有效评价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变化和成果。
与智慧城市相关的一些领域专业化程度过高导致各领域、各行业各自运营各自独立,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很难形成合力构建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建设。
因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刚刚开始进入实践阶段,还在学习与摸索的过程中,没有达到全国性的统一规划,区域化现象严重。再加上地域和群体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与认知差异,所有这些问题对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会产生影响。虽然目前东部一些大城市已经制定了有关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规划,但是缺乏个性化,拷贝的部分比较多,没有按照各自的具体条件进行制定,缺乏当地经济文化的特点,导致不同地区同质化现象严重。
四、研究建议
1.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方案
合适就是最好的。各地的发展情况、地理位置、人员需求等很多方面都不一样。制定适合自己的、最有效果的智慧城市发展方案是最重要的。城市发展到哪一步,需求到什么程度,财力允不允许是制定智慧城市方案中最需要考虑的因素。智慧城市发展方案制定时,学习别人的经验是必要的,但是须经过调整到符合本地的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才能用。
改善群体“数字鸿沟”。因为不同群体如老人群体、年轻人群体、高学历群体、低学历群体等,他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渴望和支持方面肯定不同。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統一思想认识,是建设智慧城市非常重要的步骤。要加强智慧城市相关背景知识的宣传、受教育和推广,让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实践进入更多群体的视野。
2.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战略,是智慧城建设的关键
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以及其他等智慧城市多元化资本投资,对智慧城市的大力支持并能够参与建设过程,是智慧城市成功的关键因素。普及信息网络信息知识,提高人们运用信息网络能力,支持增强信息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通过依托技术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发挥企业对新兴技术和市场需求敏锐感知的独特优势,建设网格化的筹资渠道,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济和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人才,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改善人才待遇,留住人才,对不同部门和行业的人才资源进行整合,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3.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监控和评价。
收集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收集企业等方面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反馈意见,促使各方面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与监督。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指标,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监控和评价,从而更加高效地为需求多样化的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合理利用市场资源调配
智慧城市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市场的调节。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要顺着市场的需求。如果建设的智慧城市网络,市场没有这些需求,就会成为了摆设。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要遵从市场的资源调配,通过市场价格和市场竞争等市场手段建设各类市场需要的职能运用。
【参考文献】
[1]邱福军.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民生,2016.8.
[2]公欣.智慧城市尚无成功样板未来布局切忌“千城一面”[N].中国经济导报,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