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扶贫的运行机理及问题研究

2019-07-24 10:33冉杨斯特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冉杨斯特

【摘 要】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本文总结生态旅游扶贫的实践经验,从生态旅游扶贫识别、帮扶和管理三个方面来分析了生态旅游扶贫的运行机理,然后基于生态旅游扶贫的运行机理来找出生态旅游扶贫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旅游扶贫;生态旅游

一直以来,旅游和贫困的关系都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旅游业作为反贫困的一种方式,受到各界的密切关注。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由于其运作场所是那些纯自然环境或受人为环境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因此更加容易与扶贫结合起来。并且生态旅游更加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性,尊敬居民的权力,能够更好的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生态旅游对于助推精准扶贫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生态旅游扶贫的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使得生态旅游扶贫并没有很好的发挥效用。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生态旅游扶贫的运作机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旅游扶贫的运行机理

生态旅游扶贫是一个以生态旅游为媒介,通过精准识别来识别出贫困人群以及可行项目,然后选择可靠的帮扶方式,最后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来组织协调,最终实现扶贫目标的过程。

首先,生态旅游扶贫识别是开展生态旅游扶贫工作的基础,因为生态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贫困程度等因素来选择可行的旅游项目,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并且通过对贫困人群的有效甄别可以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其次是对目标人群的识别,因为生态旅游扶贫的主要目的是使贫困人口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获得收益,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贫困人口以及非贫困人口加以区分。但并非所有的贫困人口都是目标人群,因为一部分贫困人口并不愿意参与到生态旅游发展中来,还有一部分虽然有意愿但却丧失了劳动能力。进行目标人群识别就是要找出那些拥有劳动能力并且有意愿参与到生态旅游发展中的贫困人口,然后通过给予这些贫困人口相应的扶持最终实现脱贫。

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贫困地区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的开发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生态旅游的能力,最终达成生态旅游扶贫的目标。贫困地区虽然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发展水平较低,通过其自身能力来开展旅游业远远达不到预期标准。必须借助于外部力量来改善贫困地区的旅游条件,解决贫困地区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到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意愿。贫困人口的参与意愿构成了其参与生态旅游扶贫的动力,应该充分激发贫困人口参与生态旅游扶贫的意愿。在贫困人口具备参与意愿之后,还应该赋予贫困人口参与的权利,让贫困人口真正的参与到旅游扶贫的各个环节。

生态旅游扶贫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生态旅游扶贫管理作为其保障。生态旅游扶贫管理的主体包括政府、贫困人口以及其他社会团体,首先政府作为一个公共服务部门可以有效的协调各个参与者的行为、分配资源要素以及制定生态旅游扶贫的激励政策。其次,贫困人口除了是生态旅游扶贫的客体外还应该参与到生态旅游扶贫管理中来,因为贫困人口只有参与到生态旅游扶贫规划、管理等较高层次的活动中才能真正的从生态旅游扶贫过程中收益。由于生态旅游扶贫的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需要对生态旅游扶贫过程、要素以及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管理。通过生態旅游扶贫过程管理我们可以对各个环节的审查与控制来发现相应的问题,以达到完善相关措施和预防风险的目的。由于生态旅游扶贫最终要切实保证贫困人口的利益,因此需要对各个要素如对象、资源以及项目等进行管理,明确帮扶对象,合理分配资源,最终提高生态旅游扶贫的效率。

二、生态旅游扶贫的困境

生态旅游扶贫识别作为生态旅游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却常常出现识别偏差的问题。首先是贫困人口的识别不精准,对贫困人口基本信息的不了解,反映不出贫困用户基本状况,使得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户没有获益,扶贫效果小。其次是生态旅游产品的同质化问题,生态旅游本应该借助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走特色的创新之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如今生态旅游项目的发展模式大多相同,缺乏特色,主要以游览为主,缺乏参与性的旅游项目。

在生态旅游扶贫帮扶中,资金短缺成为了主要的问题。从需求的角度来讲,由于扶贫工作的重点县大部分位于自然环境复杂的山区,这就导致了在这些山区开发旅游项目的资金需求巨大。而资金供给方面,由于项目的开发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来源单一,因此投入的资金难以满足实际的开发要求。除此之外,在生态旅游扶贫帮扶实践中发现,一部分贫困人口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比较落后,贫困人口对生态旅游扶贫的理解和态度存在偏差,所以贫困人口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而贫困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都去大城市务工,留在家里的人员中绝大多数未受过良好的教育,缺乏参与到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素质和技能,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生态旅游扶贫帮扶工作的开展。

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是生态旅游扶贫管理的首要问题,因为负责旅游事务管理的是旅游部门,而负责扶贫事务管理的是扶贫办,这样就缺乏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对生态旅游扶贫工作进行管理,导致了政府在旅游扶贫管理工作中的缺位。其次,实践过程中还缺乏对旅游扶贫的监控,这样生态旅游扶贫过程中诸如旅游资源分配、旅游扶贫项目识别等信息得不到公开,导致很多地区的旅游扶贫项目立项随意,出现旅游扶贫资金审批把关不严的现象,很容易造成扶贫资金使用的低效率。

三、生态旅游扶贫困境的解决措施

首先生态旅游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贫困对象识别机制。首先要广泛宣传扶贫政策,以确保贫困户知晓政策,先由贫困户提出贫困申请,再通过县扶贫办牵头,由村干部与提出申请的贫困户座谈的方式来了解其家庭状况,然后由村民小组和村民代表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贫困户居住条件、教育和身体等多方面因素来投票决定其资格,把选出的贫困户张榜公示并进行建档立卡。

其次针对生态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需要加大资金扶持。仅仅靠政府资金投入是不够的,政府部门应该做好顶层设计,破除地方保护,动员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广泛参与到扶贫队伍中来。比如可以借鉴日本的“故乡纳税”制度,即让那些从山区到城市生活的人可以以捐款的方式来为家乡做出贡献,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在解决贫困人口的参与意愿和能力方面,首先要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让贫困人口认识到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给他们带来现实利益和发展机会,以激发他们参与到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其次从政府层面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教育投入,来提高其参与能力。比如可以对贫困人口开展短期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服务技能以及生态环境意识,然后再为其提供就业岗位,使其更快更好的融入经营活动中。

最后要强化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数据库管理,通过建档立卡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这样在对贫困人口帮扶脱贫之后可以及时更新贫困人口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得扶贫优惠政策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实现动态管理。其次,要强化生态旅游扶贫的组织领导,成立专职机构来协调各方利益之间的关系,为生态旅游扶贫各项事务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最后要建立后期帮扶追踪机制,为了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要建立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李佳,钟林生,成升魁.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03):156-162.

[2] 罗盛锋,代新洋,黄燕玲.生态旅游扶贫研究动态及展望[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5,35(03):642-648.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