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锦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标着市场自由标签的市场经济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针对这些市场的不足,就必须需要市场以外的力量来参与进来并予以纠正。利用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弥补市场的不足,用行政手段稳定市场、保持市场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政府干预;市场;市场效率
政府干预进入市场以后,市场的各种弊端逐渐显露,比如市场失灵。失业、通货膨胀和收入分配不公等不断反复出现的现象无不在吐露市场本身的不完美性。谷志宇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正处于重大的转型期,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1]。余飞,黄瑞玲表示,《通论》中实际上暗含了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政府的市场经济[3](方福前,1995)。储贺军利用俄罗斯建立市场经济的实例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干预[4]。
1.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
1.1垄断
(1)垄断的低效率
在西方经济学中,垄断的市场曲线与完全竞争市场曲线并不一致,垄断市场的MR曲线位于d曲线下方,且两者都向右下方倾斜(如图1)。由此可以看到,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来确定的产量水平为Q*,而在Q*产量水平上确定的市场价格为P*。从图1中可以看到,P*大于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价格P,因此P*>MC,市场处于低效率之中,存在一塊净福利损失区域ΔEFG。
(2)寻租活动
上述垄断造成的低效率现象属于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范畴,传统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垄断所造成的社会净福利损失较小。而现代西方经济家们认为,垄断不仅会造成ΔEFG净损失区域。也就是说不仅在垄断特权使用过程中产生社会福利净损失,而在追求垄断特权、抢夺垄断特权和保持垄断特权也会产生社会净福利损失,其损失面积位于图1中垄断厂商利润矩形EFPP*中的一部分。
1.2外部影响
外部影响就是由个人或组织进行市场经济活动给社会或他人所带来的福利影响。不管是生产与消费的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它都是独立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之外的,因而外部影响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身自动减弱或消除。因此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比如对造成外部经济的生产性企业进行必要的财政补贴等政策,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生产性企业进行加税等政策。
1.3公共物品
海上的灯塔、公园的长椅等都是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没有消费品的竞用性和排他性,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存在“搭便车”现象。如果由市场进行公共物品的生产供给和调节,而公共物品没有竞用性,它的机会成本为零,由此生产者会处于亏损状态,厂商会退出生产。因此要保持公共物品的持续供应就必须政府出面进行必要的管制和干预来保持公共物品的供给。
1.4不完全信息
信息是不可能以完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由信息的不完全性引申出在市场当中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所引致出来的问题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都会打破原有的市场均衡使资源配置处于低效率之中。
2.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
2.1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市场从无政府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后,一些专业生产组织和垄断生产组织代替了零星的小商品生产,它们彼此互相支配和操纵市场,牟取市场暴利,在这种条件下,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都不存在。无政府自由竞争的结果,自然产生市场泡沫和危机,出现生产相对过剩,使大量的商品卖不掉,社会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扩大等等。这种条件下,市场难以充当按劳动价值进行社会分配的仲裁人。
如上图所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而经济的高速发展代表着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向更高层次的跨越。古话说的好,“脱缰野马”——脱缰的野马不能称之为好马尽管野马体格健壮。而政府应该牢牢把住市场这头野马使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2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社会注意经济是社会化的大生产,这主要表现在:(1)由于社会劳动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的专业化,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性和依赖性得到加强;(2)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和经济活动频繁,使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连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3)劳动的协作和生产的集中使劳动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强。
2.3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目的圆满实现的主要途径。社会进行物质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了实现该目标,必须通过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利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与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来创造出社会财富以满足人民的需求。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市场中的个体都只着眼于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那么就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使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与经济个体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有机统一。
3.从个人角度
3.1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而国家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组织形式。国家和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物质生产。政府对全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都要实行科学的、民主的、严密的管理。市场在整个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关系中,是一个重要的流通和分配渠道,因此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管理,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政府的干预和管理行为是有原则性的,必须实行科学地管理,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政府的行为与市场经济的功能之间的统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尊重市场自身的规律。
3.2加强社会主义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正如上文提到的资本主义市场从自由经济发展到垄断经济,政府只是充当市场的“守夜人”并不对市场进行过多的干预。而不进行干预的最终结果是使生产过度集中、垄断产生,从而打破了西方经济学所倡导的自由和平等原则,使市场处于低效率之中。美国在二十世纪初的经济危机后开始逐步对市场进行干预,各种反垄断法案不断出台便是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的显著性表现。
4政府失灵
4.1时滞。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一般的流程为分析市场形势、集体讨论、制定政策、政策实施以及效果显现,每步都需要时间。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因此时间上的客观性可能会导致政府低效率甚至是反效率。其次,相应的乘数如果比较小,所得效果并不显著,从而有可能会给政府造成一种错觉——政策并没有发挥作用。
4.2寻租活动中的政府干预。寻租活动往往是由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从而造成各种人为壁垒,经济个体或组织就围绕着这些壁垒所形成的垄断特权进行的非经济生产性活动。寻租理论认为垄断的形成利用了一部分社会资源,因此存在一个确定的由个人寻租活动引起的净社会福利损失区域。
总之,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是一把双刃剑,即促进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又有可能会打破原有的市场均衡使市场处于低效率的资源配置。
4.3政府——最大的“经济人”。政府进入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各种活动,政府也可以看作是“经济人”,虽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但是政府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对市场干预的时候可能会对原有的帕累托最优造成损害,使市场处于低效率之中。
【参考文献】
[1]谷志宇.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阶段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问题[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3(01):32-34.
[2]余飞,黄瑞玲.凯恩斯《通论》中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的对立与统一[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18(01):45-49.
[3]方福前.论政府干预必要性的依据[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03):6-9.
[4]储贺军.试论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5(08):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