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晓玲
【摘 要】乡村振兴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实现形式,近年来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建设,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实现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道路上有着无比强大的推动力。可如今,许多非遗手艺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渐渐被忽视、被遗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本文以文化古城开封市为例,分析了开封市非遗手艺发展现状,并针对开封市传统手艺面临着受众群体小、实用性受限、成本高、销售渠道单一等难题,提出了丰富产品形式、拓展营销模式、形成品牌意识、普及非遗教育等一系列对策与建议来创新发展非遗手艺。
【关键词】非遗;传统手工艺;创新;乡村振兴
一、引言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儿女数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然而,高效率的自动化工艺给低效率的纯手工艺带来了巨大冲击,传统手工艺品面临“市场需求的小众性”发展难题,导致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逐渐走向没落。为了实现文化振兴,国家政府当前给予了传统手工艺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正式提出到2017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传统工艺的振兴之路从未止步。
开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开封的传统文化象征,承载着开封千年文化史。如果这些非物质文化得不到完善的保护,那么文化的韵味将消散,古城的魅力也将不再。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非遗手艺的保护,特别是那些被淹没在角落里的传统手艺,我们呼吁大家去拯救这些“垂危”的手艺,挖掘它们别样的魅力,去保护好和传承好它们,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二、开封市非遗手艺发展现状和困境
(一)基本情况
2015年初,开封市率先提出“文化+”理念,旨在将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开封文化”向“文化开封”的美丽蜕变。此后,通过一系列大型文化主题系列报道等形式来宣扬“文化美”,展现“非遗”特色。截至目前,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等9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针灸铜人、北宋官瓷烧制技艺等44个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另有8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宣传、保护和传承好开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封市还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并组织协会对外交流,将作品推介与展销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开封非遗文化。此外,汴绣作为开封市非遗传统手艺的典型代表,开封市成立了汴绣创作研究室。
(二)发展困境
1.受众群体小,实用性不高
现在很多的手艺品主要面临着实用性问题,没有生活必需品的属性,人们可能在旅游时买来留作纪念,或是买回家作为摆饰美观用,也大都是一次性消费,并没有回购的倾向。因此,多数传统手艺品因为仅仅停留在艺术价值上,在实用性方面有所限制,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手艺品也只有从事艺术领域多年的资深艺术家们或是一群热爱艺术的青年们愿意去静下心细细品味和鉴赏。
2.成本高,效率低
与借助现代器械制作的工艺品相比,许多单靠手工的工艺品在效率上就逊色了很多。就拿木板年画来说,要想完成一副完整的作品,得经过画、贴、刻、上色等十几道工序,光制作一个底板,短则三四个月,长则一年多。一幅看似简单的年画,殊不知经过多少次打磨与润色才能呈现在我们眼前。因此,这样慢工出细活的作品耗时、耗力,还伴着制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自然无法适应现代化要求。
3.销售渠道窄,知名度不高
现在开封市多数非遗手艺虽然在省级或是市级“非遗”项目里,并没有建立各自的品牌特色,自然也就不被大众所熟知。再加上销售方式过于单一,仅仅停留在线下小范围内的宣传,未通过其他平台延伸业务。同时自身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传统手艺的魅力无法真正地展现出来,也就难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刺激购买的欲望。
三、开封市非遗手艺创新发展对策
针对开封市目前的非遗手艺发展情况,本文创新提出将村落的手工作坊与城市所建立的文化民俗街对接,以末端村落手工作坊为基点,线上市集为联动机制,民俗街为前端舞台,城市青年文化从业者与乡村传统技艺手工者双方联动,回归传统根基,焕发传统文化新活力,重塑乡贤文化,弘扬主流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一)开拓创新传统手工艺品营销模式
以“线上+线下”的一体模式进行销售,线下对接文化街,以文化圈或文化节的活动形式,每月定期举办传统工艺民俗展示活动,吸引广大爱好者与普通民众参與其中。通过现场制作、现场销售、亲身参与体验的形式赋予传统手艺产品与传统手艺创新产品内涵,为城市文创从业者与乡村传统匠人获取经济利益;线上采取创意市集的模式,指定日开放,可以进行预约定制或是直接付款购买,同时可以观看视频感受到传统手艺的历史感。另外,还可以开展线上软文活动,鼓励消费者分享传统文化情结,诉衷情,觅知己,展示传统技艺风采。开展撰写宣扬“传统手艺文化”、“传统手艺情感”的软文,并将优秀文章刊登在公司报纸杂志上面,在全社会激发与培育“传统手艺情感”。
(二)设立村落工坊,形成品牌模式
以政府主导根据传统技艺村落资料库选定候选村落,设立村落手工作坊,各个工坊以整体匠人最擅长的手工艺品为主打产品,以最纯真的手工艺,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打造“一坊一品牌”的模式,有固定的手工作坊,能够保证质量,传统手工艺者们利用自己的老手艺,借助现代设备,提高制作效率,这对于传统手工艺者们来说是锦上添花。同时,也有利于“线上+线下”模式的稳定实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得以展现,客户与匠人的沟通得以便利。
(三)对接城市文化街,丰富产品形式
文化民俗街就是一个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平台,主要采取线下体验式售卖,老工匠们将自己的手工艺品展示出去,城市的青年艺术家们可通过交流平台,与工匠们直接进行面对面交谈或者是远程视频通话展开传统与现代艺术思维的融合,青年文创者们结合个人的新时代艺术理念,将原始的手工艺品进行创意改造,赋予全新的艺术价值,购买者可以通过深度体验购买产品,青年文创者可以聆听大众需求,进行个性化改编,创作出一批有老传统手艺、新时代价值的手工艺品。
(四)普及非遗文化教育,提升社会的文化意识
将非遗文化教育以进高校、入社区、下乡村、遍街道等形式进行全覆盖普及,通过小分队宣讲,腾讯QQ、微博等线上平台互动,代理人推广等多种途径进行非遗文化教育的宣传,让学习非遗文化现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形成一种积极的文化氛围。其中高校是非遗手艺传承下去的中坚力量,要让非遗文化教育进入学生课堂,丰富课余生活,让当代大学生了解非遗手艺这一种小众文化,深刻感受到非遗手艺独有的价值和魅力,激发他们主动去传承并发扬这种伟大非遗精神的热情。对于农村而言,基本上各个村落都保留着一份最擅长的传统手艺,通过广泛讲习、生动讲述将非遗手艺的魅力展示出来,激发这一群传统匠人们重拾老手艺的信心,将一项项灵巧绝妙的手艺重新带入人们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郭娜.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11):248+250.
[2]张雷.河南省小众非遗手艺的传承困境——以传统木偶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9(0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