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华夏人民,我们在学习和传承中国画这一传统技艺之时,在试图想要解读中国画这一古朴深沉的艺术时,我们必须先习得由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的伟大先贤与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国文化。我们要在文化的洪流中寻找,寻找“农耕文明”下祖先的天命观,寻找“轴心时代”里先贤的思想意识,寻找“笔耕不辍”的文人的文雅诗学,寻找“中国文化”里的中国画。
关键词:中国画;《洛神赋图》;中国文化
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字汉语、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四大雅戏”。[1]
从整体讲,分有形和无形两种,且相辅相伴。如历史书中有形文字记载的古代帝王将相之间的君臣礼法文化“三礼”、现代社会商贾之间的无形官场文化、左邻右舍之间的市井文化、当代学科之间的学术文化。文化在我们阅览过的书籍中、经历过的事件里。
从个体讲,作为文化承受个体的“我们”的思维意识外化,表现到创作的作品上。中国文化融入我们所学到的所有学科,在历史学科里,我們有着上下五千的文明和文化,有伟大先贤留下的“四书五经”、《老子》《庄子》《礼记》等典籍,这些文明和历史以文本的方式留存至今,并且和按照现代方法来划分的其他学科有着交融。中国的文化史也伴随着中国的历史在不同的朝代中被书写。
站在美术的学科角度回望这门生根发芽于中国文化体系的艺术——中国画,用“笔”“墨”“纸”“砚”承续了千年的文人的精神,流传至今的名画创作源泉也在中国文化的宝库中可以得见,如我国现存于故宫被列为十大名画之一的《洛神赋图》——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从帝京回东藩的途中经过洛水,遇到落水女神宓妃的故事。[2]
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极其成功,画中人物虽散落于山水之间,但相互照应并不孤立,人物与人物之间神情顾盼,互为呼应式的人物之间产生了有机的视觉联系。画卷中洛神流连于山水之间,含情脉脉流转于曹植,洛神的身形婀娜,动作步态轻盈,对主人公曹植表现得若往若返、若即若离,表达出洛神内心既舍不得才子,又碍于身份不能两全的失落情感。站在岸边的曹植则表情凝滞地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流露出倾慕之情。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情感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显现出来的,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而展现。我们也能体会到顾恺之“悟对通神”的艺术主张和绘画表现方式。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正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画面色彩很柔和,加上画家对周围环境的生动描绘,突出了画面的诗意气氛。
这份诗意与诗人曹植(曹子建)的《洛神赋》分不开。“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3]描绘了宓妃的美与二人之间凄美动人的故事,以此故事为骨,300年后的顾恺之对这篇赋进行了二次创作,即《洛神赋图》。
关于《洛神赋》,存在争议。有记载:曹植一惊而醒,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感甄赋》,4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叡继位,因觉原赋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不同观点:《洛神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即是说,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向曹操求娶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关于《洛神赋》,这已然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论题,而因《洛神赋》而生的《洛神赋图》,却在千百年的历史中从无二说。
《洛神赋图》中,顾恺之将结局做了修改,以主人公与宓妃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告终。这美好的结局里也暗示了画者对开创了“魏晋风度”的西晋嵇康、阮元等竹林七贤所开创的“文人清谈之风”的美好向往,也暗示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更多画家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
中国画的流传继承了中国文化的血液,蕴含在曲水流觞下王羲之所创的天下第一名序《兰亭集序》之中,蕴含在风流宰相谢安“前秦大兵压境,挽危亡于既倒”的中流砥柱般的史书里,更蕴含在陶渊明《桃花源记》留给后世的一个在农村田园饮酒,固守清贫的完美士大夫形象中。
不论生命之光或短或长,创作之才或多或少,留给后世画家、艺术家、文人、历史学家的终是在中国文化中行走得来的珍贵文字,以国画为代表的文人风范在后世仍然以各种形态发生着变奏。这也是笔者从中国文化中学到的,从画中体会到的:中国画,是见证和传承了我国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艺术之一。从史前新石器时代为伊始的“工艺美术”,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再到秦汉时期的“石刻艺术”,终于,中国画在艺术形式的不断更迭中应运而生,伴随着玄学出现在魏晋统治者的眼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作为中国画新的起点,逐渐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魅力。在此之后的不同朝代中,中国画一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模样”。
参考文献:
[1] 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J].中关村,2015(7).
[2]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师系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3] 芳雪蓓.洛神赋[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王涵琳(1995—),女,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2018级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