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

2019-07-24 01:11韩晓明宋国栋
艺术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改革研究工作室产教融合

韩晓明 宋国栋

摘 要:本文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特征出发,分析产教融合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意义,探讨当前高职环艺专业教学中遇到的困境和问题,提出“工作室”教学模式,以期弥补高职环艺专业教学中的不足,拓宽人才培养思路。本文通过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概述,分析其优势,并尝试将该模式与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内容、毕业与就业紧密结合,提出具体教改措施,为推动高职环艺专业发展提供新方法。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工作室模式;改革研究

产教融合是我国在新时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这对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以及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工作室”教学模式正是基于产教融合这一背景,分析了高职环艺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搭建教学与产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产教融合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产业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企业和社会对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是集高等性、职业性于一体的跨界融合的高等教育类型。[2]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纵观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不難看出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多的是将产业与教学、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推动本国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将产教融合提升到战略层面,以政策的形式鼓励政府、企业、学校三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努力搭建平台,共同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2 目前高职环艺专业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

2.1 师生比例失调及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制约教学效果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师生配比趋于失衡,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及学生人数的增加,将会使教学资源更加紧张,部分高校需借助外聘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与此同时,高职环艺专业在职教师也存在项目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刚毕业就进入高校任职的新老师,自身项目经验的缺乏,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2.2 学生知识面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高职教育本身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的高职环艺专业很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局限于学校内,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单向灌输式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另外,学生缺乏与社会和企业的沟通,知识面窄,对专业知识认知肤浅。最后,教学中缺乏真实项目资源,常以虚拟项目代替,学生往往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设计内容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2.3 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毕业后存在转行现象

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职环艺专业毕业生如未能有一技之长,很难和本科生、研究生一同竞争工作岗位。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减少,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使学生养成了眼高手低的坏习惯,加之现在市场上环艺公司职员时有跳槽现象,企业也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毕业生,而更倾向于招聘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或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因此,毕业生难以就业、企业难以招人的现象依旧存在。

另外,高职环艺专业毕业生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毕业后考取公务员、美术教师及从事销售等行业的学生屡见不鲜,存在明显的转行现象。

3 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概述

工作室由传统的手工作坊演变而来,主要采取口授心传的教学方式,这种代代相传的师徒制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1919年,格罗皮乌斯将工作室引入包豪斯学院,提出“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4]的教学理念使其一举成名。时至今日,工作室已成为一种由单位或个人主持的小型教育、创作以及研究机构,有一定的管理和运行机制。[5]

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将教学、科研、实践等方面有机结合,以实际项目为引导,将传统灌输式教育转为启发引导式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搭建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毕业与就业之间的桥梁,培养一专多能、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4 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优势

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互联网+”时代,能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对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及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具有积极意义。

4.1 “工作室”教学模式有利于全方位培养人才

“工作室”教学模式意在将实际项目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工作室”教学模式更切合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实际工作情况,培养出的学生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学生在参与项目实践中不仅可以掌握本专业知识,而且还会涉猎其他知识,如社交知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等。与此同时,“工作室”教学模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面对问题时能先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再与同伴的想法碰撞,最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深刻的印象。

4.2 “工作室”教学模式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工作室”教学模式以学校建立的工作室为平台,引进企业的实际项目,由校内教师作为主要导师,同时聘请企业设计师担任实践导师,定期指导项目进展情况,同时将社会需求及专业前沿领域的知识与学生分享,扩展学生知识面,增进学生与社会的沟通。

“工作室”教学模式对于学校来讲,可以将企业的实际项目源源不断地引入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中虚拟设置题目或项目资源不足的情况,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处理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毕业和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与此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青年大学生处于创新能力较强的阶段,由于还未受到社会过多的干扰和制约,往往能针对问题提出新颖的看法和见解,这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

4.3 “工作室”教学模式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学品质

近年来,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工匠精神”的提出,对高技能型和高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训练。虽然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都设置有实践课程和顶岗实习环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在其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实习周期短、实习地点分散、实习效果难以衡量等。

“工作室”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解决实习实训时间过短的问题,可以培养出具有一定项目实战经验的学生,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可直接上手操作,这样的毕业生也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同时,“工作室”教学模式还将实施“双导师”制,邀请企业人员定期对学生授课,这也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

5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具体措施

5.1 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重点引进双技能型人才

“工作室”教学模式要依托当前时代背景,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在校教师深入企业学习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积累项目经验。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引进一专多能型或双技能型人才,聘请企业拥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人员为辅,实行双导师制教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2 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工作室”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紧贴实际应用技术,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资源,选择合适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等,将理论与实践、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工作室”教学模式也要一改传统教学评价机制,将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由校内教师、企业设计师、客户等人员对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技能运用情况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效果等进行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5.3 深化校企合作,制定收益分配原则,划清权责界限

高校的宗旨在于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所以高校和企业在对人才方面的需求是一致的。高职院校环艺专业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更需要将企业的项目引进教学中,而企业也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工作室”教学模式正是契合了学校和企业的这种需求。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良好运行需要学校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积累项目资源,为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案例。同时校企双方应共同制定利益分配方案,明确权利与责任,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5.4 加强教学管理及工作室日常维护,落实主体责任制

“工作室”教学模式建立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开展教学活动。由于环艺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客户洽谈、现场测量、材料选购、施工跟进等内容,此类知识学生无法在校内掌握。因此,学校需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外出学习机制,以保证教学效果。同时,工作室也需要制定日常管理条例,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落实主体责任制。

6 结语

高职环艺专业引进“工作室”教学模式要紧紧依靠产教融合这一背景,结合区域优势、自身院校特色、师资力量配比等因素,借鉴成功的经验和汲取失败的教训,合理进行教学改革,在探索中不断推动高职环艺专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平和光,李孝更.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7(24):37-44.

[2] 游明伦.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铜仁学院学报,2018(02):57-67.

[3] 周晶.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8(18):6-11.

[4] 张搏,吴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下我国高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大众文艺,2016(02):242-243.

[5] 李宏.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制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96-97.

作者简介:韩晓明(1992—),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通讯作者:宋国栋(1987—),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设计基础。

猜你喜欢
改革研究工作室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