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害报道中锻造善打硬仗的融媒体

2019-07-24 06:24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6期
关键词:雨情抗灾汛情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普降大到暴雨,“龙舟水”来袭,特别是广东全省上下进入防汛抗灾的攻坚时刻,梅州、河源等地受灾严重。从6月10日起连续四五天,梅州暴雨成灾。截至6月16日17时的官方统计,梅州受灾人口23440人,转移群众1863人,死亡3人、受伤1人。房屋倒塌678间、受损1232间,发生山体滑坡3166处,全市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8多亿元。这一极端天气下突如其来的灾害,既考验各级地方政府防汛抗灾的组织能力,同时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严峻考验着各级党媒快速反应的全媒体综合作战能力。在这场新闻硬仗中,梅州日报社采编队伍做到了“全动员、全天候、全方位、全媒体”,表现得“有章有法,有声有色,有点有面,有力有爱”。

一、灾害来临如何应战

本报这次防汛抗灾的连续报道表现,可用三个方面来概括:

1.凡事预则立,打有准备之仗。梅州日报社根据形势严峻的汛情,提前与三防指挥中心24小时无缝对接,实时滚动掌握汛情,做到了然于胸。

2.打破部门界限,组建虚拟团队。由值班社委、记者部主任直接统筹指挥全媒体采编工作,与此同时建立防汛抗灾全媒体报道微信群,按三级指挥体系运作,即社长、总编辑总策划,值班社委前线总指挥,各相关部室值班主任为调度人,骨干跑线记者为统稿人,八个县(市、区)驻县记者为一线战斗员,同时还建立全媒体采编播审稿群,即时对全媒体各平台将推送的内容进行审阅。记者部全员上阵采访,与此同时,民生部承担了大量防汛抗灾的版面任务,要闻部、新媒体相关部门也承担起重要编版和推送任务。这样做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无推诿扯皮,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3.新媒体抢时效,传统媒体挖深度。具体而言,在报纸平台上,记者前后方密切配合,挖掘防汛抢险一线有深度、有温度的故事。大埔驻县记者采写了《茶阳干部彻夜不眠报雨情》,兴宁市驻县记者采写了《安置村民吃上热乎饭》,此外,其他记者分别采写了《老师送你平安回家》《村官一番话救人一条命》等稿件,凸显奋斗在前线干部的感人故事。

本文图片由梅州日报社提供

在新媒体各平台上,此次雨情灾情和防汛抗灾新媒体主要发布平台为掌上梅州和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1)掌上梅州后台编辑全天候对接,共滚动发布即时滚动新闻稿件65篇、防灾知识5篇。发布形式包括直播、专题、微视频。其中关于五华灾情的滚动播报,获得6万阅读量。

(2)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共发布雨情汛情灾情6篇,防汛救灾3篇,阅读量均在2万至8万。其中6月13日头条《轰!两层民房瞬间坍塌!村干部一通电话兴宁屋主逃过一劫》,不仅获得5.7万阅读量,还获得市委书记的点赞,市委书记还当即要求兴宁,表扬当地镇村干部。另外,6月12日《快撤!大水下午就杀到!梅州这个镇预计水浸2米》获8万阅读量。

(3)在抖音平台推出多条有关水灾的正能量稿件,一周涨粉超过2万,其中爆款《村干部一通电话 兴宁屋主逃过一劫》点赞数和阅读量均创历史新高,点赞数超过42万,阅读量超过1100万。值得总结的是客户端有关五华横陂山体滑坡的推送稿件,虽然当时已经是深夜,但记者通过全媒体群发布相关信息后,新媒体值班人员紧急响应,不到10分钟,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就处于临战状态,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发布相关信息。

二、灾害报道的两点启示

1.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梅州日报社在本次极端灾害天气的报道中,展现了整体采编队伍驾驭急重难险题材的综合能力。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梅州日报社近年来在融媒体建设过程中,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打破平台界限,一切以任务为中心,以内容为中心,所有平台、人才、资源为我所用,从而释放出能打硬仗的巨大能量。

2.多品种全平台,新闻+服务。我们这次报道涉及方方面面,有充分传达省市领导亲自指挥督战防汛抗灾报道,也有聚焦武警消防和镇村干部及时在现场转移劝导群众和参与救援行动的报道。既有面上情况的统筹总结报道,也有点上的细节报道,既有新闻动态的报道,又有防灾减灾提示性报道,既有灾害新闻播报,又有公益广告宣传,传统纸媒和新媒体各平台将滚动播报和阶段性集纳播报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雨情抗灾汛情
闽江雨情
胡春华强调:切实抓好春耕生产和抗灾夺丰收工作
王文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全力减灾救灾确保今年抗灾夺丰收
“党员抗灾队”活跃田头地边
相比1998,今年汛情有哪些新情况
汛情形势严峻,各地受灾严重
临朐县气象局对台风“安比”服务效益探析
雨情
打好农业防汛抗灾主动仗
申城防汛插上互联网“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