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学军 卢依灵 尹先龙 许剑锋 陈 红
(1 浙江省临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临海317000;2 浙江省临海市气象局,临海317000)
近几年在国家粮价下行的形势下,种粮大户纷纷把发展连作晚稻作为增产增收的重要渠道。连作晚稻生产季节性强,对温光要求高,生产上常常会发生因品种选择或季节安排不当而引发不能安全齐穗的问题,造成减产减收,选择适宜品种尤为重要。伴随着亚种间育种技术的日益成熟,甬优、浙优、春优等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已被大面积推广应用,籼粳杂交稻生物产量大,茎秆粗壮,抗倒能力较强[1-2]。临海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全年积温5370℃,无霜期241d,温光资源比较丰富,但夏秋季台风较频繁,连作晚稻多选用抗倒、稳产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如甬优538、甬优1540、甬优9 号、春优84 等,但哪个品种更适宜连晚种植,更具有增产潜力,该地区缺乏相关试验。为此,2018 年开展了以甬优系列品种为代表的6 个籼粳杂交稻品种比较试验,为筛选推广连作晚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1.1 供试材料 参试品种为6 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分别为甬优1540、甬优4550、甬优538、甬优7860、嘉优中科3 号、春优84,以甬优538 为对照(CK),见表1。
表1 参试品种选育与审定情况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 年7-11 月进行,地点位于浙江省临海市江南街道小溪片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偏酸性泥砂土,耕作层16~17cm,有机质30.9g/kg、全 氮180mg/kg、有 效 磷18.6mg/kg、速 效钾97.7mg/kg、pH 值5.0,土壤肥力中上,地力较均衡,前茬为早稻。采用单因素大区设计,随机区组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大区长61.5m,宽11.4m,面积701.1m2,每个品种种植一个大区,大区间隔0.25cm,两边为大田生产区,自然保护行[3]。7 月14 日浸种催芽,7 月16 日播种育秧,7 月28 日机插,栽插密度16cm×25cm,11 月29 日收割。施肥按常规水平,移栽前1d 每667m2施碳铵30kg、过磷酸钙20kg、氯化钾7.5kg,7 月31 日施尿素7.5kg,8 月6 日施复合肥(15-15-15)10kg,后期不施肥,水分管理及病虫防治措施基本一致。试验期间无明显病虫危害和强台风影响。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试验期间记载各品种生育期,11 月9 日3 点取样考种,分别考查品种有效穗、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11 月29 日统一机收称重,折算标准产量。统计结实率。并对各测定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各品种特征特性及其适应性。
2.1 产量表现 经实割测产,各品种产量表现,见表2。除甬优4550 外,其他参试品种产量均超过500kg/667m2,以甬优7860 产量最高为568.2kg/667m2,比 甬 优4550 增 产100.5kg,增 幅21.5%,产量排名2~5 位的分别是甬优1540、春优84、甬优538 和嘉优中科3 号。与甬优538(CK)相比,甬优7860、甬优1540、春优84 表现增产,增幅5.0%~7.1%;嘉优中科3 号和甬优4550 表现减产,减幅分别为2.4%、11.9%。
表2 参试品种产量表现
2.2 生育期 由表3 可知,在同期播种和移栽下,各品种抽穗到成熟时间有所不同,嘉优中科3 号抽穗最早,9 月15 日始穗,9 月18 日齐穗,其次是甬优4550,抽穗最晚的是春优84,比嘉优中科3 号晚7d,各品种均在9 月24 日前齐穗。成熟期与抽穗期基本一致,甬优4550 最早,其次是嘉优中科3 号、甬优1540,春优84 成熟较晚,各品种全生育期在122~133d 之间,甬优4550 比春优84 早熟11d。
表3 参试品种生育期
2.3 农艺性状 由表4 可知,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各品种长势表现正常,株高均在80cm 以上,甬优7860 植株最高为93.6cm,比最矮的嘉优中科3 号高出12.7cm。有效穗在15.6 万~17.8 万/667m2之间,春优84 和甬优538 超过17 万/667m2,表现出较强的分蘖成穗能力。各品种穗长变幅较大,甬优4550 最高为19.5cm,甬优538 和春优84 较低分别为17.1cm、16.7cm。总粒数与穗长表现基本一致,都达到150 粒/穗以上,实粒数因结实率影响而有所不同,甬优1540 结实率为92.7%,实粒数最高为163.8 粒/穗,光合利用效率高,其次是甬优7860 为151.7 粒/穗,嘉优中科3 号结实率75.7%,实粒数仅为122.8 粒/穗。嘉优中科3 号、甬优7860、春优84 3 个品种千粒重均超过25.0g,以嘉优中科3 号千粒重最重(27.8g),其他3 个品种千粒重均小于23g,以甬优538 最低(21.2g)。
表4 参试品种农艺性状表现
产量和安全齐穗是衡量连作晚稻品种适应性的两个主要指标。本试验6 个参试品种产量均达到460kg/667m2以上,超过当年该地区连晚平均产量400.8kg/667m2,表现出正常的产量水平。有关资料显示,水稻安全齐穗温度临界值为连续3d 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0(粳稻)~22℃(籼稻)之间[4-5],籼粳杂交稻作为籼稻和粳稻的中间型,安全齐穗温度介于籼稻与粳稻之间。据气象资料及有关试验,当地水稻安全齐穗期为9 月25 日前后,参试品种均在9 月24 日前齐穗,受低温胁迫影响不大[6-7]。表明6 个参试品种均可在该地区作连晚种植。试验同时表明,不同品种长势、分蘖成穗能力有所不同,甬优7860 和春优84 植株较高,长势较强,春优84和甬优538 分蘖成穗能力较强,生产上宜根据品种特性采取相应的促控措施,以达到壮苗、足穗的 目的。
穗粒结构是产量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与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表现为大穗[8]。试验品种均为籼粳杂交品种,穗粒数150 粒/穗以上,实粒数120~170粒/穗。各品种产量差异主要表现在结实率和粒重上,嘉优中科3 号、甬优7860、春优84 谷粒较重,甬优1540、春优84、甬优538 结实率较高,产量均能达到500kg/667m2以上。从田间表现看,甬优4550 成熟期较早,后期出现早衰;嘉优中科3 号抽穗期高温影响到结实率[9],穗部存在较多的白瘪谷;春优84灌浆转色偏慢,二次灌浆现象较明显;甬优1540、甬优538 后期表现青秆黄熟;春优84、甬优7860 收割时仍有部分青谷,存在一定生产风险。
综上所述,6 个试验品种7 月16 日播种均可在该地区作连晚种植,但品种表现有所不同。甬优1540 生育期适中、长势较强、高产、高结实率[10],是最适宜本地作连晚推广种植的品种;甬优7860 和春优84 产量高、生育期较长,在生产季节不紧张的情况下可以扩大种植[11];甬优538 总体表现适中,可以适当种植;嘉优中科3 号和甬优4550 虽生育期较短,但结实率不高,后期易早衰,产量低,不建议本地作连晚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