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

2019-07-23 09:42蔺振珍
艺术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艺术表现力

蔺振珍

摘 要:200多年前,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画了一本绘手本,影响了整个世界,它便是《北斋漫画》。既然它叫漫画,那么它和我们现在接触的漫画有何不同,葛饰北斋的一生发生怎样的经历,《北斋漫画》为什么到今天依旧其艺术表现力还是那么的迷人,葛饰北斋的艺术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北斋漫画》中的,以及这本绘手本对当时和现在的影响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是本文将要探讨的。

关键词:葛饰北斋;《北斋漫画》;艺术表现力;艺术思想

1 绘手本《北斋漫画》

应其学生牧墨仟为代表的所有门生的要求与鼓励下,葛饰北斋在53岁时,创作完成了带有教学性质的画集——《北斋漫画》。《北斋漫画》的第一卷出版于文化十年(日本天皇时代的年号,公元1814年)。这本绘手本在当时被分为15册出版,在1815年陆续出版了第二卷和第三卷,在1816年出版了第四卷和第五卷,剩下的几卷陆陆续续地出版,而最后两卷也是直到北斋去世后的1789才出版。

21世纪版本的《北斋漫画》有3卷(普及版),是根据不同主题重新编排而成的。里面示范了描绘各种形体时使用的不同方法和科学认知,特别是对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漫画里收录葛饰北斋的3900多幅画作,实际上是4000多幅,剩下的画作是由其弟子所完成的。

在第一卷“江户百态”里,北斋尤为关注日本中下层人民朴实的生活,绘制了人物各种姿势、社会风俗、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以及特色建筑物等,生动地展现了江户时代人们百态的世俗生活。第二卷《森罗万象》以世间自然万物,塑造出一座活脱的“自然博物馆”,不仅有鸟兽虫鱼、山川草木、波浪流水,名胜古迹,以及风雪雷电的天气现象。第三卷《奇想天外》既是描绘了葛饰北斋内心的幻想世界,借鉴了大量的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人物和神话故事的资料,以及还有诸多关于宗教场景的再现。如果说葛饰北斋创作《北斋漫画》只是教学范例的话,那理解还过于浅显,这还是一幅巨大的艺术作品,包含着他对于大千世界人类和大自然的个人理解。北斋选择了他较为关注的人物、动物、自然元素、建筑元素、神话元素等以及一些其他元素。站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上看,《北斋漫画》展示了江户时代日本人民生活的民风万象。在北斋眼中,他的世界是清晰的,无论是对于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他都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

古往今来的历史中,北斋是使用“漫画”一词的第一人。他是这样解释“漫画”的——“绘气之所向,画意自在其中”,一种比较自由、无拘无束的,这也与“漫画”中的“漫”字相一致。《北斋漫画》不同于现代漫画,它具有表意性,而没有叙事性,里面都以单幅的形式存在。早期的漫画加入剧情、有文字与绘画的结合以及“格”的概念,使它形成了现代故事漫画。漫画艺术与其他绘画艺术相比,有其独特审美价值与美学特征。漫画使用的题材遍布极广,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具象到抽象,从形态到意识都可以通过漫画来表现。包括在材料的使用上,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一切绘画方式都可以使用,丰富了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审美情趣。

2 关于葛饰北斋

如果想了解一个人的绘画艺术风格,那就要从他最早的艺术经历追本溯源。1760年,北斋出生在江户本所割下水,本名叫中岛时太郎,后来改名为铁藏。他的父亲是在幕府工作,但家里并不富裕,出于生活所迫,葛饰北斋很早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年少的他就当过租书铺和印刷所的学徒,这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他的知识与阅历,加深了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为他创作版画打下了基础。

春郎时期,葛饰北斋绘制的画作一直在模仿他师父胜川春章的画风,并且不断地学习西方的“远近法”,由于各种原因,渐渐地,他脱离了胜川派,转而投入琳派麾下,执笔“宗理”作为名号。他的笔触粗狂,却有着书法般的精准度,带有琳派画师尾形光琳的影子。在琳派里,他渐渐了解了其他日本画派,如狩野派(16世纪),这一流派的主要特点是在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手法,将之运用到题材和用墨技法上。他的作品里对于人物情感的表达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还是在体态上,都透露出心理细节的描绘。

“北斋”是他一生中的第三个笔名,当他每一次换名字时意味着在绘画上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葛饰北斋从不满足自己的绘画创作,反复摸索新的绘画视觉形式。在“北斋”后期的时候,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极大的挑战,用木版画来表现铜版画中的西洋风景,并且还创作大量的读本插图。

1812年至1820年,北斋多使用“戴斗”和“为一”,他開始倾尽心血创作出《北斋漫画》《北斋写真画谱》等众多绘手本,也参与一些名胜图和锦绘等绘制工作。《一笔画谱》于1817年创作出,整本画谱是以单幅小画组成,其中的“一笔”并不是一笔勾勒,而是画一幅图只用笔蘸一次墨。从表面上看北斋的这部画谱过于随意,但是想要模仿他的笔法却为不易,画者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并拥有一定的技法与丰富的想象力。

1834年,此时他又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万”字时期,最后名号自称“画狂人”,70多岁的北斋老人在这一时期多以锦绘的创作上为主,包括《富岳三十六景》《百物语》等创作作品。80岁到90岁这10年,放弃为印刷出版的创作方式转而以手绘为主要的创作方式,《绘本彩色通》是他留下的最后一件作品,就算是到了生命的最后对待艺术创作还是那么鞠躬尽瘁,对于他来说艺术创作就是他的生活,生活就是创作。从北斋开始创作《北斋漫画》到他去世,这部绘画创作作品持续了大约38年,对于他来说,这无疑是一部具有特殊意义和地位的作品。

3 《北斋漫画》的艺术表现力、思想极其影响

线条在绘画中是构成画面最基本的元素,最初只是简简单单的勾勒轮廓,但是随着画家们技术的提高,对于自然万物的感知力加深与自身情感的表达需求,这时线条的功能发生转换,成为寄托于这些画家情感的载体,画家通过对于线条的转折、起伏等来表达主观感情。

在《北斋漫画》里线条是自始至终贯穿的图式语言。北斋用毛笔绘墨大胆肯定地用线条勾勒出来,表现质感、制造体积,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植物以及花鸟鱼兽等。简洁流畅的线条,加上艺术造型能力与敏锐的观察力,每条线条组合在一起都秩序地排布,每一个人物、每一处人与景都像是葛饰北斋精心安排好的布局,一个个如同具有了生命,使观者沉浸在他所构建的“真实”世界,脱离不得。在他笔下所画的唐犬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唐犬的眼中透出一种淡淡的悲伤,眉头微皱、歪头这些动作无意间流露出它可能在思考着主人何时归家与它玩耍。他本人也说过:“我笔下的人物、动物、花草鱼虫都想要从纸上呼之欲出。这难道不是无与伦比的吗?”

猜你喜欢
艺术表现力
铜版画中“线”的语言魅力探析
对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