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外话剧社在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上演出的《李想的理想》是一部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创作演出的一部优秀剧目。该剧以多种艺术手法展示了李想的思想转变过程和以李想为中心的几个人物之间的一系列扣人心弦冲突。思想内涵丰富,演员的表演也十分精彩,只是在舞台美术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李想的理想》;戏剧社团;校园戏剧;西外话剧社;小人物
2013年10月至12月,陕西省举办了首届大学生话剧节。报名参加这次话剧节的有30多个戏剧社团的50多个剧目。在经过初赛后,最终有15个剧目胜出,并于11月16日至12月10在西安的大华·1935剧场进行复赛公演。西外话剧社的《李想的理想》(编剧:李思颖,导演:吴博、曾令东,演出时间:11月24日)最终获得了三等奖,大学生演员王植获得了“最佳表演奖”。[1]下面笔者结合当今的大学校园生活谈一谈自己对这部戏的一些看法。
1 引人深思的主题
西外话剧社的《李想的理想》选取了一个因家族企业经营不善而对其造成不良影响的准大学毕业生形象——李想为主角,以李想的思想转变为基本线索,在舞台上先后呈现了他在寝室、商场、招聘现场和街道等多个地点发生的故事。剧中特别凸显了他在寝室里打游戏、睡觉,与女朋友和其他同学争执,与想出名的“疯狂”导演配合表演节目等情节,非常鲜明地表达了李想在不同时间段的思想现状及其变化。很显然,这部以大学生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话剧有着一个明朗清晰的主线,但其主题却可以做多重理解。
一般观众看后,首先会认识到、一时的打击绝不可能摧毁我们,暂时的麻木更不可能是人生的常态。如果我们抬起头颅,睁开双眼,那么等待我们的阳光依旧灿烂明媚。这就是这部话剧表达出的最明显的思想内容。能经受住挫折打击对我们每个青年大学生而言都十分重要。李想正是这样一个在不幸的打击中麻木,但又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逐渐摆脱阴霾并获得新生的人物形象。他由出场时对现实的逃避,然后又被迫接受现实,直到最后不得不面对现实并努力改变自己。他用切身的行动告诉观众,告诉社会,更是告诉他自己,这次,是他赢了。剧中的各种细节处理也值得称赞。如李想的独白,女友的哭诉和老师的启发。这些细节让观众能够具体地体会到李想思想深处的变化及其原因。观众也会感受到李想为了改变自己所付出的异常痛苦的努力。
西外话剧社的《李想的理想》还告诉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剧中李想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贯穿整部话剧始终的是李想这颗正直、善良、自尊、自爱的心灵。纵使他的思想在有一段时间内有着短暂强烈的改变,也可以叫堕落。但他维护了自己的自尊,拒绝了女朋友的安慰和帮助。他坚守了正直的人格,拒绝了传销同学的邀请。他最终还维护了自己的善良,重新回到了班集体这个友爱的大家庭。正是因为有着善良正直的内心世界,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人性力量,李想最后才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理想。
该剧还表达了每人都要提升自己面对挫折能力的思想。剧中李想变得麻木,对一切都无所谓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家族企业面临破产。但更不幸的是李想没有承受住这一打击。他变了,变得得过且过,麻木不仁。但幸运的是,他的女朋友并没有因为他的家庭危机而疏远他,他的同学依旧对他保持着原有的热情和友爱。他的本质也没有变。所以,他最后又重新恢复青春热情,找回男子汉的尊严。[2]人生可能遭遇的挫折种类很多,如情感挫折,亲人病逝,经济困境等。面对不同的挫折,我们也要有能力积极应对这些挫折和打击。努力的提升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是我们成长和成熟的标志。有了这种能力,不仅能未雨绸缪,更能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减少迷茫和彷徨。
2 精妙的情节结构
西外话剧社的《李想的理想》在情节结构设计上也相当精妙。从开场李想发表的“颓废”独白到随后剧情的不断展开,每一幕每一场都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而且让观众有贴近生活的亲切感。该剧全面而细致地向观众展示了李想的思想发展与转变过程。整部戏一气呵成,既没有冗余,也没有留给观众散漫的感觉。李想在剧中一开始就与女朋友和同学发生争执并继续沉沦。但为了生计他又不得不接受现实,出去找工作。在奔走无望后,他还不得不放下自尊,去乞求父亲好友的帮助。然而,当他戏剧性地发现这位“叔叔”在追求他自己的女朋友时,他的内心世界怦然崩溃。接下来的情节是整部戏的高潮,也是李想思想转变的标志性情节。当他带着痛苦和无奈在大街上游荡时发现小偷行窃。在见义勇为追捕小偷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和原来的那颗正直之心。他开始认识到,自己和这个社会都没有错,只是自己对这个社会的错误看法耽误了自己。于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他又回到了校园和同学们中间。在那里等待着李想的不仅仅是皆大欢的“剧终”,更是李想崭新的人生起点。
导演在戏剧情节的细节处理上也有许多精彩之处。首先,演员们的台词和动作看似简单,实则环环相扣,又恰到好处。例如,在开头的独白中,理想的简单自我介绍让观众大致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要发展趋势。辅导员到李想寝室简单的几句话就震撼了他的内心。其次,在表现李想思想和情绪的变化方面导演也处理得合理真实,李想和女朋友的争执之后情绪落入谷底。紧接着是他的四位同学在寝室嬉戏打闹,这对他的坏情绪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同样,扰乱他的不仅仅情绪上的问题,还有同学们在不经意间表谈到的“毕业就是失业”和“拼爹”等社会现象。这不仅加深了李想的錯误认识,而且奠定了整个戏中李想言行的基调,并对后面的故事情节起着很好的铺垫作用。
从取材上看,《李想的理想》讲述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心理活动为线索,但却展示了丰富的人性内涵并表达出许多人生哲理。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由类似的点点滴滴的小事累积而成。正是因为能接触到这些类似的点点滴滴,我们才能被极具真实感的剧情打动。纵观《李想的理想》全剧,其展开故事情节的艺术技巧和细节处理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称道。
3 各显神通的精彩表演
丰富的主题思想要靠演员的表演表达出来,精彩的故事情节也要靠演员的表演来展开。看过全剧后,我们不难发现,演员们对整个剧目总体动作脉络的把握基本一致,他们各自的行动整合在一起也使整个剧目韵味十足。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力和技巧对观众具有十足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他们对角色的神态表情也拿捏得非常到位且有内涵。通过演员们在舞台上对剧情的精彩演绎,观众看到的绝不是一个个热闹的场面,而像是在欣赏一个个有趣的灵魂。其中令笔者印象最深刻除了扮演主角李想的王植外,还有李想的女朋友、老师和李想找工作时与他搭戏的“导演”。
剧中主角李想是由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系2012级表演专业的学生王植扮演的。王植凭借这一角色在陕西省首届大学生话剧节上获得“最佳表演奖”。王植所饰演的李想是全剧的核心人物。该剧的所有情节都是围绕着李想展开的,所以,王植的表演尤为重要。王植在塑造李想这一角色时确实带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李想这一主人公所处的年龄就是王植所在的年龄段,所以表演起来难度会相对低一些。王植深入了李想的内心,将李想在不同时期的内心情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李想的女友在舞台上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也极具渲染力和带入感,甚至能够让观众们体会到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尤其是在第一场和李想争吵的场面中,她表演得十分精彩。她的动作变化(往墙上贴一些招聘和学习的资料到之后的拂袖而去)、她的语言变化(在争吵开始时言辞严厉,到后来又苦口婆心)、她的神态变化(开始的质疑到最后的失望)和与王植的配合都很到位。她这种富有节奏感的表演能够让观众十分投入的进入剧情。一般观众也能体会到她作为一个深爱着李想的善良女孩子,为了挽回男友的上进心作出的百般努力,及这种努力被拒绝之后的绝望和无助。
剧中的“导演”这一角色在剧中的戏份不多,但却让观众印象深刻。这位演员的表演能力高超,尤其是其肢体语言的表达极具幽默感,会让观众情不自禁地发笑。在李想面试演员工作时,他作为选演员的“导演”对李想提出种种要求并加以示范。他说话时的快语速,在结合鬼畜般的动作,强烈地体现出了这位“导演”内心对“表演艺术”的要求。他那些夸张的动作很好地展示了一个十分挑剔而又俗气的导演形象。这位演员的表演显然是整部戏的亮点之一。这个情节在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也能提高整部戏的观赏性。无论从个人表达能力,还是舞台效果的需要,这位“导演”的表演都是该剧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其他演员在剧中的表现也都各显神通。李想的老师出场时间很短,但却给观众留下印象的深刻。他循循善诱的几句话是李想悟出人生真谛,摆脱思想桎梏的关键性因素。这也说明了这位演员具有高超的表演技巧。
4 略显不足的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创造和组织动作空间,表现环境、地点,制造情调气氛等多种手段来揭示剧作主题思想的。舞台美术同时兼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性质,是四维时空交错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对物质条件的依赖性。[3]在西外话剧社的《李想的理想》中,布景的装置,道具的摆放,灯光音乐的使用及演员们的化妆服饰,在总体上都符合这部戏的总体需要。但《李想的理想》在舞台美术细节处上也有一些失误。
4.1 布景设置与道具的摆放
《李想的理想》大部分情节都是在李想的寝室展开的。但一般观众看了《李想的理想》中的“寝室”总会有一种别扭感。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们的表演也多少受到一些影响。下面笔者就该剧第一场的舞美设计,也就是李想寝室的舞美设计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原来布景 修改后的布景
上图是剧中寝室舞美设置还原图和笔者的修改建议图。只要对比一下,我们就可以看出,原来的布景设置不利于演员的表演,也影响观众观看。修改后的场面布局则较为开阔,大道具摆放的地点也合理一些。这样设计不仅能够给观众们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视觉感受,也能够扩大演员们的表演空间。修改后的表演区略微靠近台口,也就是距离观众近一些。这也在无形之中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会在观演之间制造出一种亲近感和无形的交流。同时,门由后侧转移到左侧,能够更加清晰地让观眾捕捉到演员在进出门时的情绪波动和动作细节。
4.2 灯光的使用
在《李想的理想》整个演出的过程中,一般观众不难发现,该剧在灯光的调控上基本上能做到照明需要,凸显需要和制造气氛的需要之间的转换流畅,但也还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在角色独白需要使用追光时,灯光配合的不及时,致使舞台上的暗场时间过长。这样不仅会影响演员表演,也会影响观众的情绪。灯光使用的不及时还表现在转场的时间过长。可能是因为排练的不熟,后台工作人员搬动道具占用的时间过长。虽然观众会体谅这种缺点,但还是会影响他们的审美感受。如果剧组排练时多做几次换场动作,提高各自速度和大家配合的默契度,缩短场与场之间的时间差,那么观众将会有更好的审美体验感。[4]
4.3 化妆服装和其他
《李想的理想》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励志。剧中大部分场景都是在校园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并且多数场景是在寝室内部,对化妆和服饰的要求并不高。剧中各个角色之间的服饰风格也没有多大的差异。例如李想的服饰就是朴素的学生装,“叔叔”的服饰则是流行的休闲装。这种化妆与服装不仅真实、符合人物性格,而且经济实用。但剧中“导演”的服饰是精致的西服有点不真实。在舞台美术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的失误就是视频的使用。该剧在李想追捕小偷的情节中使用了“放视频”的方法向观众展示。笔者觉得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在舞台上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视频,会让观众感觉像是在看电影。而且这段视频的时间也过长,影响整个剧目叙事的流畅感。
5 结语
西外话剧社演出的剧目中除了《李想的理想》,还有《博克曼的毁灭》(2011)、《爱的喜剧》(2012)、《见证》(2014)、《空巢》(2015)和《结婚》(2017)等。《李想的理想》是他们演出剧目中影响较大的一个。該剧确实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舞台剧。通过《李想的理想》,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毕业就是失业”和“拼爹”等。这种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有极坏的影响。要想根除这种现象,不仅需要大学生们自己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来缓和减少这种现象。[5]除了主角李想外,几个配角身上所绽放出来的闪光品质也值得我们用心体会。李想的女朋友对他的不离不弃让我们感动。在李想最颓废的时候,她尽力去唤醒他的上进心。她让自己的父亲帮李想找工作,希望李想可以找回自信。在和李想“分手”后她就去找老师,希望老师可以帮助李想。虽然李想处在人生的低谷并且总想摆脱她,但她并没有意气用事,反而更耐心的帮助李想并等待着他的转变。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女孩太少了。因此,笔者觉得这个人物形象有点不真实。现在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优秀的,不一定非得多优秀,但一定不是李想这个样子。所以,笔者认为剧中李想女友的做法有一点脱离现实。或许有人会说这才是真爱。但在我看来,这个女孩子有一点对自己不负责。如果李想不想改变,靠自己父亲找到工作后他也可能浑噩度日。假设他们最后步入了婚姻,那也一定不幸福。总之,《李想的理想》是一部非常出色的话剧,可以用“小人物的逆袭”来概括该剧的思想内容。是的,当我们在默默无闻时,谁都是小人物。但是,在我们完成了精神上的逆袭,摆脱桎梏获得新生后,谁都又有可能成为“大人物”。
参考文献:
[1] 黄世智.走进市民社会的一次成功努力——简评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的戏剧社团[J].艺海,2018(12):10-13.
[2] 羽佳.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评西外话剧社演出的话剧《李想的理想》[EB/OL].光影故事的博客,http://huangshizhi05.blog.163.com/,2019-03-26.
[3] 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83-210.
[4] 杨小枚.与其空想,不如行动——评西外话剧社的《李想的理想》[EB/OL].光影故事的博客,http://huangshizhi05.blog.163.com/,2019-03-26.
[5] 董健,丁帆,王彬彬.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第2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4.
作者简介:张晓坤(1999—),男,安徽合肥人,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