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样剪切法结合立体裁剪的教学模式探究

2019-07-23 09:15袁田
艺术科技 2019年1期

摘 要:近年来,纸样剪切法与立体剪裁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多服装设计院校教师的青睐,本文在这一背景下,主要以立领和立翻领为例,首先从起翘量变化、起翘量与领上端线合体度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立领的教学实践,之后又从领底弧线下落量、立翻领颈部周围的空间和领外口线的合体度等方面探讨了立翻领教学实践,希望为我国服装专业教师提供有效参考,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立领教学;立翻领教学;纸样剪切法;立体裁剪

0 引言

服装结构教学是较难理解的一门课程,很多结构变化规律较为抽象,学生即便理解了课堂制图案例,也很难灵活运用公式,把握服装各部位的合理设计,所以教师为了提高授课效果,需要采用直观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知识,具体可以采用纸样剪切法,并结合立体剪裁教学为学生形象展现服装效果,下面本文就以立领和翻领为例,探讨纸样剪切法结合立体剪裁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1 立领教学实践与教学策略

1.1 采用纸样剪切法制作立领纸样

立领与立翻领教学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可以分开进行教学,在进行立领授课时,教师首先需要教授学生结构参数,其中包括领上端线的长度、起翘量等重点内容。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采用纸样剪切法对立领进行详细分析。纸样剪切法是对纸质样板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剪切、合并等各种方式达成服装设计的模拟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实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的剪裁实践,达成设计与制作练习。教师在具体教学之前,需要先制作立领原形。具体可以取一块比例合适的长方形纸样,将长方形的长作为颈根围尺寸,将宽设定为领座高。之后对长方形上端线剪切并结合,并保持的领底弧线长度不变,这样操作可以使纸样更接近人体颈围尺寸。教师可以在课堂环节中为学生展示立领制作过程,之后为学生分发教学用具,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制作出不同的立领模型。

1.2 分析起翘量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分析立领的起翘量变化规律,这是立领结构原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该知识点较为抽象,如果教师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授课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之前设计出的立领纸样进行测量,引导学生分析变化规律。例如,教师可以把颈侧点与前中心点分为三个同等距离的部分,将中心点固定,并把领上端线叠合起来,这样可以使领子成型,呈现出起翘量的状态。[1]此后,教师要进行纸样的测量,让学生具体对比探究起翘量与领上端线叠合量的数值,从而分析二者关系。通过有效分析可知,二者呈正比关系,起翘量越多,叠合量越大。当叠合后值与颈围值达到一致时,起较量的数值即为最大值。教师通过这一系列的操可以为学生形象展现原理,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1.3 起翘量与领上端线合体度的关系

在立领结构中,起翘量与领上端线关系与领口的合体度有关,教师可以在之后的授课中逐渐为学生渗透相关知识。例如,立领领底线实际与领上端线一致,都与颈根围尺寸相同,但是领上端线上一点的位置尺寸略小,这样可以得知如果领上端线尺寸比颈围尺寸大,就无法设计出合理的立领。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设计时将领上端线尺寸缩小一些,但是如果设计失误,教师也要教授学生对应的调整方法,即合成体领型的设计。具体可以对领上端线进行剪切叠合,将普通立领转化为合成体领型,在合成体领型剪裁操作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探究起翘量与领上端线合体度关系,可以让学生准备几组立领纸样,分别设置不同的起翘量与上端叠合量,在裁剪调整后,对不同的立领测量和记录,进行数值对比。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领上端线大于颈围尺寸时,上端线叠合量越大,合体度也越高。最后,教师在将这一规律进行转化,让学生明白设计的起翘量越小,立领越不合体,领子的外领口越放松规律。此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设计需求,轻松进行宽松版与紧致版的立领设计。

1.4 版型的合体度和外观造型

以上的教学实践是纸样剪切法与立体剪裁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实体纸样与模型为学生展示形象的立领外观造型,在学生学会立领设计之后,教师还要考虑领子与衣身匹配度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立体剪裁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准备人台模型与衣身,将之前设计出的几组立领模型固定在衣身之上,通过对比效果的方式检验版型的合体度。[2]如果发现有颈部空间不均匀、颈侧点紧贴颈部、后侧部位空间大等问题,可以在现场进行立体剪裁,实施调整设计。因为领底弧线是影响颈部空间均匀性与大小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更改前中心领外口线与领底弧线的位置,根据实体效果检验设计的合理性,从而使立领设计更加完善。例如,如果人体的肩部影响了领底弧线与肩线相交的位置,会导致领底弧线变化,这时要根据人体模特的形态对前中心领外口线进行调整,从而改善外观效果。

2 立翻领教学实践与教学策略

2.1 采用纸样剪切法制作立翻领纸样

进行立翻领教学与立领教学类似,需要提前采用纸样剪切法制作立翻领纸样,教师要准备适合比例的长方形纸样,将长看作颈根围尺寸,将宽看作领面与领座高的总和。因为原型是不合理的立翻领,所以要先展开领外口线,使线达到延长的效果,并保持领底弧线长度不变,即可形成立翻領纸样。在进行立翻领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立翻领设计知识与结构原理,需要探究领底弧线下落量与其他因素间的关系。

2.2 领底弧线下落量和领外口线长度与底领高度的关系

立翻领结构原理中,领底弧线下落量是教学重点,教师要用纸样剪切法为学生实际演示展开的纸样,从而探究此问题。同立领教学一样,要先在立翻领SNP点和前中心点之间分为三等份,并从等分点处切开,在固定好中心点之后,将领外口线铺开,这样学生可以直观清晰的观察出领外口线的下落状态。教师在进行实践演示后,可以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几组操作,具体测量不同纸样模型展开后领外口线的下落值,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分析其中的规律。实际上,立翻领前中心的下落量会随着外领口展开量的变大而提高,所以二者之间也呈正比关系。但是当翻领宽度达到极限时,立翻领纸样就会发生改变,转为平翻领,而当领外口线展开量达到最大值时,会导致低领消失。教师在进行这类规律性的教学时,选择纸样剪切进行研究是最佳授课方法,而学生在实际剪裁纸样的时候,也可以直观发现立翻领结构关系,从而把握立翻领的设计规律。

2.3 立翻领颈部周围的空间和领外口线的合体度

为了验证立翻领设计的合理度,教师要开展立体剪裁授课,具体需要准备出之前利用纸样剪切法设计出的几组立翻领,将其固定在人体模特上,并使用白坯布进行裁剪。期间教师要教授学生立体剪裁实践的技巧,即在翻领领底弧线处多留缝份,这样可以方便之后的调节与整改,还可以使用净缝裁剪方式操作领外口线,从而方便观察效果。[3]在将立翻领固定好之后,教师可以选派一名学生测量模特颈部周围空间。例如,当后中空间小,紧贴颈部时,则可以判定立翻领与衣身不合体。因为此前已经教授过立领的立体剪裁方法,所以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析思考,举一反三,并选派学生实际操作进行整改,而教师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具体可以调整立翻领的领底弧线,将弧线增长,即可以使后领角与人体贴合。在进行一系列操作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立翻领裁片展示出来,并进行对比,从而总结立翻领设计与制作的技巧。

3 结语

纸样剪切法结合立体裁剪的教学模式应用在服装设计相关专业教学中有显著优势,不仅可以直观展示领口外观效果,便于学生的二次修改,也利于探究领口结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与设计水平。所以我国服装专业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纸样剪切与立体裁剪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方法,将其全面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与设计能力,培养出能够符合服装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戎丹云.网络教学资源在立体裁剪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8(12):81-83.

[2] 张睿,梁建芳,冀艳波,等.从学生素质、能力、知识出发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索——西安工程大学《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 (50):39-40.

[3] 邓海娟.立体裁剪法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新余学院学报,2016,21(05):154-156.

作者简介:袁田(1988—),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服装制版和工艺,立体裁剪,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