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传统的文化传承模式出现了许多问题,壮族特有的歌圩文化和露天剧场面临冲击。对于歌圩的保护而言,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探索如何能去打造一个既能传承与发展歌圩原始的壮族文化,又不脱离现代社会;既能体现强烈的社会关怀,又能传达出一种高品质的文化内涵;既能尊重民族文化,又能用他們都听得懂的语言来解释;既能够持续意识到传统的存在,又能不断反思和重构与传统的关系。
关键词:壮族文化;歌圩;露天剧场;概念设计
1 研究的必要性
每一个民族有其自身特有的文化特点和民族自豪感,自身特质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成为区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标志。经历长期的历史时间沉淀,连山县壮族人民因其所在的独特地理环境和特别的文化底蕴,彰显出壮族文化的地域性和独特性特征。在进行壮族露天剧场概念设计时,需要保证空间的生态性与均衡性,做到以人的需求为依托,统筹顶层设计,贯彻全程内容。
2 现状分析
第一,相比国外的露天剧场的更新发展和研究,我国对于露天剧场的更新发展工作开始的较晚。我国对于露天剧场的更新和保护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完善的居住及周边环境,提高公共空间的市场活力与旅游经济策略相结合的问题上。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歌圩的传承与发展遭到了忽视,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物质需求以及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时刻保持历史与未来的结合,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注重盘活存量,要约束总量,对城市发展已由功能性需求向精神性需求升级,思考人的需求,调整升级空间内容,培育宜居创新的环境,追求新的发展空间。
第二,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露天剧场经历了新陈代谢,沉淀了时代的精髓,以壮族文化为核心,立足壮族的民族精神,根据选址的功能、区位及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的塑造新的壮族露天剧场,并统一于福林苑原有景观构架之中。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壮族歌圩的传承与发展遭到了忽视,原有露天剧场已荒废。
第三,不可回避的是,票价仍然是影响居民进入剧场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壮族露天,更希望是创造免费的共享空间,发扬民族文化,让人民自发参与建筑中去,让形式更多地服务功能。
3 项目概况
3.1 项目选址
本项目选址在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福林苑,福林苑又名福安森林公园,是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福林苑内的树木因年代久远,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碧草连天。景区内周边村落多数居住着壮族村民,他们有着绚烂多彩的壮族民俗文化。福林苑旧时以幽静的古树林、古朴的对歌堂、原生态的吊脚楼露天剧场,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青睐。
3.2 项目规模
本项目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坐落于福林苑露天剧场旧址。
4 设计定位
4.1 设计原则
本设计以壮族文化优先,尊重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深远的壮族历史文化,梳理场地周边环境,充分使建筑与自然融合。以人为本,壮族歌圩文化保护与现实需求共同考量,切实落实到当地人民的民意意愿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合宜原场地的可用价值,为壮族歌圩文化增加积极向上的力量,改造并开发成展示壮族建筑、文化的壮族露天剧场。
4.2 设计体现
本项目积极地用创新的方法去表达特有的壮族文化元素,把几何形态、干栏式建筑和混凝土结合起来,再把城市中的元素进行提取,抽象化的呈现出简约的、艺术的富有形式感的壮族露天剧场。本设计将壮族人民聚会,公共生活和城市更新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4.3 风格定位
壮族露天剧场整体采用简约的建筑风格,在外观上多强调壮族干栏式建筑特征、形式感、自然和大气的建筑构图,宁静的轮廓,强调实用性。材质以清水混凝土为主,尽显简约淳朴的风格。在色彩应用上,多采用混凝土浅灰色以及代表壮族的颜色深灰色,另外加上壮锦的红色作为点缀的颜色,彰显壮族文化的魅力。
5 设计总结
在对壮族露天剧场的概念设计中,要利用抽象化的形式进行元素提取,结合现代设计呈现新的壮族露天剧场,并深刻地意识到形式应更多地服务于功能,设计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但也要符合人民的意愿,建筑应更多地体现关怀的力量,能使人们参与到其中的建筑才是好的建筑。随着全球的飞速发展,各民族繁荣昌盛,文化在发展中出现碰撞和融合是必不可免的,设计也是如此,如何衡量把握设计的形式与风格,而又能体现艺术本身的创造性极为重要,只有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敢于突破传统的表达方式,运用新的方式表达设计,才能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传承民族的文化与精髓。
参考文献:
[1] 安藤忠雄.在建筑中发现梦想[M].中信出版社,2014:48-51.
[2] 王澍.造房子[M].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2016:13-22.
[3] 牟继来.壮族文化特点及地位中文讲座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广西大学,2014:34-37.
[4] 邵志忠.融和、重组与再生的壮族文化[J].学术论坛,1999(6):120-123.
[5] 简·雅各布斯(美).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译林出版社,2005:425-428.
[6] 何镜堂.从选择到表达——当代文化建筑文化性塑造模式研究[J].建筑学报,2012,2012(12):100-103.
[7] 黄桂秋.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承[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104-108.
[8]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安藤忠雄的作品与思想[M].电力出版社,2005:112-121.
作者简介:何玮(1995—),女,广东清远人,研究生在读,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