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阳山歌作为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遗失或者破坏。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能够直接准确的传达山歌的情感和意境,但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弊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山歌传承的准确性容易受到破坏,口口相传的方式容易由于某一位传承者的失误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前河阳山歌的现状不容乐观,应当保护先行,继而才能更好地传承。
关键词:河阳山歌;保护;传承
0 引言
河阳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河阳山歌流传于张家港市凤凰镇河阳山一带,是当地人民在劳动过程中为了缓解疲劳,表达情感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河阳山歌。河阳山歌取材于生活,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题材广泛、情感更是丰富多样。山歌按歌曲长度来看主要分为四句头山歌、短山歌、大山歌、长山歌四大类。其书面形式大致是:4句为一首、4首16句以下的统称为四句头山歌;5首20句以上、100句以下的称为短山歌;而100句以上、400句以下的则称为大山歌;歌词数量达到400句以上时便被称为长山歌。
1 河阳山歌的现状
河阳山歌创作题材广泛、表达情感更是多种多样,截至目前已经搜集到的河阳山歌宗教共有近四万行,其中包括宗教仪式类的山歌。山歌的传承方式有口传和本传两种。口传是山歌传承过程中最为原始的方法,也是最直白的方式,将生活与艺术完美结合起来,老百姓就是最好的山歌手。河阳山歌就这样在江南水乡的土地上以家族制、师徒制的形式代代相传。而本传是通过歌手手抄本的方式进行传承,多是通过山歌歌手对山歌进行学习后手抄而得。山歌抄本是山歌最直观的文化呈现,可以为人们对山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研究提供最直观翔实的资料。由山歌歌手亲自记录的手抄本能够最准确的记录山歌的歌词,文字的记录能够最有力的佐证词语以及释义,同时也精准地记录了各时期的山歌,为人们追寻当时的历史背景提供了参考,与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相比,手抄本的传承更能体现山歌最初的含义,文字的记录能够最有力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对山歌的理解,避免了因为由于理解不同而出现错误,并且时间越久越能体现手抄本记录的优势。
1997年7月,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带队到港口镇对河阳山歌进行考察,在这次考察会上,他们将发现《斫竹歌》的文化历史价值与发现周口店人类遗址的功绩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周魏峙主席更是对河阳山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将河阳山歌称赞为:人民的心声、民族的情结、国家的瑰宝、世界的奇葩。[1]
2015年5月,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河阳山歌收录其中,开始得到更加有力的保护和传承。
河阳山歌自1997年被发现以来,各路专家便积极投入对河阳山歌的保护和传承当中,但由于当时的经济以及各种人力物力资源的欠缺,并未进行大规模的保护工作,直至2012年,河阳山歌被国务院列入了我国第一批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获得了专项的资金以及其他的人力以及各项专项技术支持,保护及传承工作才逐步进入正轨。
在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格后,当地文化部门立即对河阳山歌加大保护力度,建设了河阳山歌展示馆、文物陈列室、名人文化馆、温文化长廊以及山歌演艺馆、学术交流中心等场所,希望以此来保护河阳山歌。这些保护方法十分普遍,但却也行之有效的文化抢救方式,不过这些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只能保留之前的文字性资料,对于存在于山歌歌手头脑中的山歌却无能为力。
2 河阳山歌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2.1 访问调查,收集资料,历史文献,对山歌进行整理归类
保护和传承的第一步首先是了解,只有完完全全的了解了河阳山歌的前世今生,深入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想法和意境,才能够更加能领会山歌所传达的情感。在前期应该深入村镇,拜访民间的山歌歌手,通过与山歌歌手交谈获取直接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民间的山歌歌手可能会留存山歌手抄本,这对于专家对河阳山歌的研究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搜集山歌的过程中,对山歌歌手现状进行了解,将完整掌握山歌词本,旋律以及历史故事的歌手进行重点本案记录。
2.2 小范围传播,让山歌在河阳焕发新生
河阳山歌的传承现状令人担忧。据调查了解,目前河阳山歌传唱者数量并不多,目前仍然健在的山歌手仅有数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已有九十岁高龄。[2]其余的山歌歌手也已经进入古稀之年,大部分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了,共有100名左右。
培养新的山歌传承人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借助先前已有的文化展览馆,学术研讨会,历史名人馆等在当地对当地民众进行熏陶,让人们重新爱上河阳山歌。这主要是考虑到山歌的实际情况,山歌作为某一地域的地方特色,一定具有当地的文化气息,歌唱方式以方言为主,而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在学习山歌时相较于外来的人员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当地小范围内进行熏陶,寻找并培养山歌的传承人是十分正确的做法。
2.3 借助教育和娱乐促进河阳山歌的保护与传承
教育是人们接受新知识最迅速的方式,而学校是集中教育最容易开展的地方。当前国家倡导素质教育,鼓励学校依托地域优势发展特色的素质教育。对于江苏张家港地区的学校来说,河阳山歌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可以将山歌引入课堂,与当地文化教育部门开展合作,将山歌歌手请到课堂上来,在音乐课上为孩子们进行最直观的音乐教育,从小开始培养孩子们对于山歌的亲切感。
社区在文化传播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永远不要忽视大妈们的力量。当地文化部门可以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与社区文艺骨干人员进行合作,之后由社区人员对社区民众进行培养,将山歌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山歌内化为河阳人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血脉,让河阳文化生生不息。
2.4 开发河阳山歌,带动旅游资源,将山歌推向世界
河阳山歌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相当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将河阳山歌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将河阳山歌贯穿融入旅游的全过程,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当地的人文特色,文化历史故事,在拓展旅游市场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推动山歌的宣传和发展,使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反过来河阳山歌作为传统文化也为当地旅游业形成特色做出重要贡献,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传播山歌文化,一举两得,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提升。
2.5 培养新一代优秀传承人,让山歌生生不息
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3]河阳山歌是一种无形的传统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因此相较于有形文化更加难以传承和发展。所以无形文化必须依靠人作为载体才能传承和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河阳山歌,就必须对人加以保护和培养,要加强对河阳山歌持有人进行保护, 对他们提供帮助,并帮助鼓励他们寻找徒弟,提供相关帮助,只有培养出优秀、适合的继承人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让河阳山歌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3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并不新鲜,我国的文化保护工作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4]发达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卓有成效,提升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这点值得我们积极学习。在文化保护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有形文化,将无形文化抛诸脑后,无形文化的保护难度比有形文化更加艰难,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古老的河阳山歌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充满了浓郁的江南特色,如从历史画卷中款款而出的美人,清新秀丽,端庄典雅,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难以估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为之感到自豪和骄傲,提升民族自豪感,但与此同时,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将其保护好、利用好, 使其能够在我们的手中重新焕发生机,充满活力,并一直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 钱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的纵向保护与横向传承[J].大众文艺,2017(17).
[2] 吴磊.河阳山歌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2,25(5):62-69.
[3] 徐雪婷.河阳山歌的历史文化研究[J].大众文艺,2012(19):156-158.
[4] 张晓玲,方法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J].中国商论,2013(20):112-114.
作者简介:刘丽娟(1981—),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聲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