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华
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农业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大难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已经证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行得通的,是成功的。但是,中国道路为什么行?这个问题不仅国际社会想知道答案,我们自己也迫切需要回答。因为如果不能找到中国道路成功背后的“所以然”,那么,虽然实践上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无法确保这个成功具有历史必然性、能够不断持续下去走向未来。这里的关键在于发现中国道路背后的必然性,即找到规律性,也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找到中国道路的成功之“道”。只有“问道”,方能“悟道”,而后“明道”,也才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地“行道”。只有找到了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背后的中国智慧,才能夠明白中国经验中哪些是根本的因素必须坚持,哪些是偶然的因素可以变通,才能够确保中国道路走得更宽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道路才可以从中国道路中获得智慧和启示。
一、中国道路蕴含着科学精神,遵循发展的规律性
中国道路所遵循的发展理念,在总结发展的历史经验、批判吸收传统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什么是发展”的问题进行本质追问,从真理维度深刻揭示了发展的规律性。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发展理论对发展的本质一般共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由相对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相对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变,或者由发达状态向更加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变,其内容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教育以及人自身等多方面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社会转型和进步过程。从本质上讲,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上经济增长过程,而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基础上,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结构优化而实现的质量上的本质变化。
第一,中国道路所遵循的发展理念强调,发展本质上是一个遵循经济规律、不断创新的过程。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政治动荡、武装冲突加剧等,但就其实质而言,这些问题的总根源都在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与可供给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面对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我们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路径,不可能通过片面地压抑和控制人类的需要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而要通过不断创造和提供新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长着的人类需要的路径来实现,这种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创新。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因为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积极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才不断推动中国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中国道路所遵循的发展理念强调,发展本质上是一个遵循社会规律、不断优化结构、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坚持协调发展,学会“弹钢琴”,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我们要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城乡、各个群体共同进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中国道路所遵循的发展理念强调,发展本质上是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所倡导的发展理念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实践中,我们坚持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积极参与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人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
正是基于对上述发展理念的遵循,中国人民沿着中国道路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二、中国道路蕴含着人文精神,坚守发展的价值性
在发展的现实实践中,各个国家也走过了大致相似的发展道路,最初总是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考虑“怎么才能够发展得更快”,而往往忽视价值理性的追问,即思考“为什么要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中,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借鉴别国的成败得失,深刻地认识到了发展的根本之道,赋予中国道路以深厚的人文精神,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走上了合道顺德的光明大道。
第一,现代化遇到的问题,其深层原因是价值理性的缺失。可以说,现在所遇到的所有的发展问题,包括全球性问题、生态问题、和平问题、贫困问题等,其根源主要在于人们对于发展价值的曲解和无视。人们在经验世界的工具理性追求中,忽视了对理念世界的价值理性的追问。从客观上来讲,这样的发展对于短期内解决人类的物质性需求问题功不可没,但是,如果把工具性价值当成终极目的,遮蔽和忘记了发展的价值理性,那么就必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陷阱、各种各样的赤字,例如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公平赤字等。西方发展道路造成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无论以何种方式表现出来,实际上都是因为发展背离了价值理性。整个世界进步的根本衡量标准不是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而是“为什么发展”的价值理性。脱离了价值理性引领和规约的发展,在欲望的驱使下,在资本逻辑的控制下,在强大工具理性的帮助下,人们也许会因为疯狂而自掘坟墓,失去我们的未来。
第二,中国道路的成功之道,很重要的在于坚守共享的价值理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道路取得成功,必然要超越纯粹工具主义的发展路径,走向价值理性的引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道路发展实践的根本价值理性,还是克服西方工具性发展道路弊病的不二选择。
公平正义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美好社会理想和愿望,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不公正、不合理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具有的不平等、不自由以及人与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生产条件和发展成果都不能由人民共享,因此,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同富裕、人人共享的新社会为目标。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享发展成果,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理想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通过革命性实践摆脱社会中阶级的奴役和压迫,使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让人民大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解放互相贯通、互相交织,最终统一到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实践中。对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只有坚持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工具和价值的统一、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科学和人文的统一,才能够实现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价值追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正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实现共享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理性,我们的事业才能够凝聚起源源不断的磅礴力量,我们的发展才能够不断续写奇迹,我们的国家才能够不断地跟上时代和引领时代。
第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旨向造福人民的伟大发展实践取得了历史性进步。我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使得人民不断获得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 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醫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 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 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 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谋划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价值旨向。这个价值理性一直处在人类共同价值的制高点。中国道路遵从价值的合理性,因而确保了发展方向的正确。
三、中国道路蕴含着创新精神,坚持发展的辩证法
科学的指导思想并不是理论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采用什么样的方略实现崇高的价值追求,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都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基本原理和本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扬创新精神,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第一,中国道路以唯物辩证法作为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不把任何现存事物看成是永恒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东西,不对任何迷信和谬误让步。马克思认为,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有人认为,西方文明是世界上最好的文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是唯一可行的发展“范式”,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唯一科学的政治模式。但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中国道路”,充分揭开了这些违背唯物辩证法“独断论”的迷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我们正是因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才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第二,中国道路的成功,说明现代化道路不可能定于一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不同,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要求不同,实现发展造福人民的具体道路当然可以不同,而且必须不同。中国道路的成功并不是说,我们的所有具体做法都适合于任何国家和民族,只能说明每个国家和民族根据自己的情况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变化、主题转移、问题转换而不断呈现新的形态。中国道路的成功启示人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要避免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的路。只要坚守追求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道”不变,具体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都要按照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现代化道路不可能定于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