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刚
从古到今,夜战一直是战争中离不开的话题。军队之所以选择在夜间发起进攻,是因为夜幕下人们视线非常差,不易被发现,可以最大限度地掩护作战行动,杀伤敌人。而我军正是夜战高手,许多侵略者对我军的夜战闻风丧胆。
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夜战战法遭遇了巨大挑战,而这个挑战就来自于一项特殊的武器装备发明——夜视仪。
夜视仪,顾名思义,就是在夜暗条件下用来观察的仪器。它利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人眼看不见的东西转换成可以看见的信号,然后通过设备处理,最终将信号转变成图像。
屎壳郎的“夜视眼”
1872年,挪威大学里一位叫威治的教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起眼的屎壳郎在夜间活动时能辨别许多东西,比如找到食物、配偶;能够躲避障碍物,看到天敌后还能快速逃跑。这位教授猜想:屎壳郎身上一定有特异功能。
后来,这位教授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屎壳郎的眼睛由无数小眼睛组成,这些小眼睛里的感光细胞能从不同角度共同感光一个物体,从而形成一幅清晰的图像。威治教授将这一发现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并呼吁军方依据这个现象,设计一种可视的夜间装备,以提高战斗力。但他的这一提议,并没有引起军方的重视。
夜视仪走进军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军队越来越重视夜战的伤亡问题,开始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夜间可视装备。最先研究这一课题的是德国,专门成立了课题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德国科研人员发现,自然界中任何环境都有微光,如月光、星光、莹光,只是这些光特别弱,人眼不易感知,最终无法形成一个图像。除此之外,世界上所有物体都有温度,实际也都发光,就是所说的红外线,只是人的肉眼看不到而已。如果能将人类感知不到的微光或是红外线,转换成一种信号,再经过设备处理将信号放大后传给人眼,不就看见了吗?
1934年,荷兰一位叫霍尔斯特的科学家加入研制小组,并很快制造出第一款近贴式红外变像管,清晰地呈现出夜暗下目标的影子,夜视技术从此正式走入军营。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夜视技术越来越先进,各种款式的夜视仪接连被制造出来: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微光夜视仪、热成像仪……并很快应用到部队。
小小装备影响战场胜负
德国在研制夜视仪的同时,美国也着手研制,并最先应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5年夏天,美军登陆;中绳岛,日军白天躲在山洞里,晚上出来袭扰美军。由于美军看不见日本人,经常被偷袭,损伤很大。这时,美军紧急从华盛顿调来一批夜视仪,并进山寻找日军藏匿的地方。很快,他们就通过夜视系统发现了日军隐藏的岩洞,便把安装了夜视仪的枪炮架在岩洞口附近。结果,日军夜间出来一个被击毙一个,美军很快扭转了战场的被动局面。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发生了马岛战争。5月下旬一天的夜晚,英军3000名士兵全部佩带夜视装备登陆马岛。黑暗中,英军士兵通过夜视仪,很容易就发现了阿根廷士兵,而阿根廷士兵沒有夜视装备只能被动挨打。最后,英军发起冲锋,立即占领了马岛上几个至高点,抢得战场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