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芒
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三月下宏村,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水墨画”里。
你瞧,湖面上倒映着白墙黑瓦的徽州民居,湖色、天光融为一体。若是下点小雨,诗意就更足了。在江南的烟雨里,建筑随着山势波峦起伏,错落有致,马头墙檐角飞翘,黑白相间,线条洗练,如素纸上勾勒的水墨画!人在山中走,如在画中行,可不就是大型的3D“水墨画”!
嗨,大山、小河“借”个光
问:什么东西借了不用还?
答:借光。
别人借个光,也就是得到一点小方便而已,徽州民居跟山、水“借”光可是“借”大了。
徽州民居大多依山傍水,山可以挡风,方便取柴烧火做饭,水呢,日常饮用、洗衣、洗菜、做饭、灌溉农田,更是样样需要它。
是仅仅如此,那山与水也就是俗气了。黑、白二色是徽州民居的主色调,黑与白的视觉韵味恰如中国的水墨画那般,散发着恬静、清雅的气质。但是呢,也有一点儿小缺憾,黑白装的徽州民居就像黑白装的熊猫,拍不了彩色照片呀!但——可——是,以青山为邻,与绿水为伴的徽州民居,不僅是“水墨画”,那还是一幅“水墨丹青”!丹是红色,青是蓝到发黑的深蓝色,中国画向来以墨色为主,以丹青色彩为辅,这样的中国画也称为“水墨丹青画”。黝黝青山、悠悠碧水、蔓草野花、鸢飞鱼跃……都为白墙黑瓦的徽州民居添上了完美的“丹青”色,这是自然与人文的天作之和。
坐“井”观天,多美好
徽州民居的规模不算大,多是两层楼房的形式,也有三层的。平面格局上以狭长的天井为中心,厅堂、厢房、门屋和走廊等按照中轴线对称分布。天井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三面为房屋,一面为门墙。大门居中,正对着厅堂,通常为三间,也有五间的,厅堂两侧的厢房是卧室。
如果你站得够高,会发现一个问题:各个屋顶的内侧坡都是坡向天井的,若是雨水顺着所有的坡面流下来,那不就水漫金山了吗?哈哈,你还是把心放在肚子里吧,人家有排水系统。这叫“四水归堂”,就是各屋面内侧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之意。徽州人认为“水即是财”,夏天的雨,冬天的雪,都落到天井里,寓意着财源滚滚。
除了寓意美好,这一方天井里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美好呢!天井不仅有利于室内采光和通风,更重要的是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大人们在这里晾晒、乘凉、拉家常,分享故事与冰西瓜,孩子们摘花拔草、逗狗戏猫、爬树抓鸟。坐在这个“井”里,看天光云影,赏月下花姿,简直快乐似神仙。
奔跑吧,马头墙
如果没有马头墙,徽州民居一定会黯然失色。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没错,美的建筑和美的音乐一样,它们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不过,徽州民居不同,徽州民居不仅是美的音乐,它还不是“凝固”的,而是“奔跑”的,马头墙就是其奥妙所在。
马头墙是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随着屋面坡度层层迭落,墙顶有排檐砖,上覆小青瓦,远远看去,酷似马头。马头墙又叫“封火墙”。木材和砖瓦是徽州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加之建筑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就会很快蔓延起来,但是高高的马头墙能够起到隔断火源的作用。
马头墙有防火的作用,它还赋予了徽州民居别样的美。墙上的马头造型,好像带领着墙壁向前奔腾,让静态的建筑有了动态美。马头墙高低错落,像音乐里的高低音组合,让建筑充满了韵律之美。
无宅不雕花
徽州民居的外观——黛瓦、白壁、黑墙边,简单至极,但是它的内里却一点都不简单。
徽派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砖、木、石,而且均不施丹青。那么美从何来呢?
雕刻。
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徽州民居的门楼、门罩、梁架、窗柩、栏杆等部分体现得淋漓尽致。砖雕大多用来装饰门罩、门楼、照壁、门额和八字门墙,石雕多是用于装饰望柱、栏板、华柱或柱础。而木雕呢,则主要是在梁架、窗户、楼梯处大显身手。这些雕刻无不繁复精致,精美绝伦。雕刻工艺保持了石质、木质及砖瓦之质的美,色彩素雅淡秀,很有东方美学崇尚的“道法自然”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