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娜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铁路产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全产业链输出逐渐成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重要发展模式,这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产能合作的关键领域。中国铁路产业只有抓住机遇,创新“走出去”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助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惠共赢。
关键词: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铁路 “走出去” 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国铁路的“走出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项目,中国铁路的“走出去”是历史必然和责任担当。中国铁路的“走出去”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和互惠互利的经贸往来,扩大中国朋友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其有利于把中国铁路产业推向国际市场,从而提升中国铁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开拓中国铁路产业的国际市场,加速推进中国铁路产业的国际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中国铁路产业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新经济增长点。随着中国铁路产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全产业链输出逐渐成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重要发展模式,其成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产能合作的关键领域。
中国铁路“走出去”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优势明显
(一)中国铁路“走出去”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1.中国高铁发展成就巨大,打响国际品牌。目前,中国已形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截至2018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13.1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里程达到2.9万公里以上,其占到了世界高铁总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中国铁路技术的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成功建构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普速、重载领域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中国铁路在勘察设计、工程建造、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营、牵引供电、安全应急保障等领域取也得了一系列的自主创新成果,其总体技术水平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如复兴号高铁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功能,这标志着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功。中国高铁的品牌知名度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也为中国铁路“走出去”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世界高铁市场需求量大,全球铁路合作是大势所趋。道路通,百业兴。铁路作为绿色、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工具,其符合世界轨道交通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是世界许多国家提升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投资的重要领域。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铁道部常务副部长孙永福分析,根据各国铁路网规划消息统计,未来20-25年内,世界铁路建设需求量将在12-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建设预计为1.5-3万公里,铁路投资的需求将十分旺盛。另外,城轨普速铁路新建及扩能改造需求将达到26315公里,其中全球城市轨道交通潜在需求量达19855公里。中国中车海外市场签约额从2012年的35.88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80亿美元,可见铁路在海外市场需求旺盛。许多国家都已经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进行铁路建设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大有裨益。
3.国家战略扶持,让中国铁路“走出去”更有底气。中国政府对铁路“走出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积极的扶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访的足迹遍及六个大洲,其谈得最多的合作项目之一就是高铁。身为“中国故事第一讲解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称赞中国高铁是“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抢手货”,并表示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李克强总理也表示,每次出访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铁路在沿线国家进行建设,中国铁路在美洲、非洲、亚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这进一步促进了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也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联系更加紧密。
(二)中国铁路“走出去”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逐步成熟完善
目前中国铁路技术整体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高铁、高原高寒铁路、重轨铁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成果,为中国铁路全产业鏈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走出去”已取得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例如亚吉铁路。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首都吉布提,是非洲开通的第一条现代化电气铁路。这条铁路全程按照“中国标准”进行设计、融资、施工、监理以及运营,是中国铁路首次全产业链“走出去”的项目。亚吉铁路的开通运营对埃塞尔比亚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巨大。截至2018年底,亚吉铁路已累计运送旅客近13万人次。亚吉铁路的开通让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的陆路交通周转时间由原来的一周缩短到十几个小时,这为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现阶段,中国与埃吉两国正在铁路沿线合作建设若干工业园区,打造亚吉铁路经济走廊,努力形成铁路与产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的有利格局。可见,以“中国标准”建造运营的亚吉铁路对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中国铁路“走出去”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更符合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利益
1. 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输出扩大了“中国标准”的辐射力。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输出意味着铁路产业“走出去”从单一的承包工程向“投建营一体化”模式转变,这对中国铁路产业整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这促进了中国铁路技术、建设、运营、装备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向更高水平和质量发展,这有利于推进中国铁路产业整体的转型升级。
2.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输出让东道国受益良多。中国拥有成熟的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能够针对东道国提供包括投融资、建设、运营、综合开发在内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从已经建成的铁路项目来看,这些由中国建设的铁路项目都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其提高了当地运输效率和水平,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铁路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以蒙内铁路为例,肯尼亚原有的“米轨”铁路,其运输能力及运输速度已跟不上现阶段实际需求,但高昂的修建铁路费用会对肯尼亚政府的财政支出会造成较大压力。对此,中国政府投资了90%的份额,其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且在融资方面无任何附加条款,这使得肯尼亚政府在铁路建设的资金支出方面获得了极大的减负。
中国铁路“走出去”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中国标准“走出去”需破除壁垒,提升国际话语权
在全球工程承包市场上,一些中国企业如中国铁建等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竞争力,并在承接的项目中展示出了中国企业的实力。但是受制于“行业标准”,我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受到阻碍。目前,中国在铁路特别是高铁规划在设计、选线、土建、接触网技术等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其完全有能力成为铁路行业的行业标准,但我国铁路建设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却屡遭障碍。其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国际铁路市场“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让中国标准在短期内难以获得认同;第二,欧美标准在国际铁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一些西方国家不愿拱手相让标准带来的资源及价格优势,这是中国标准“走出去”需要面对的现实难题。可见,中国铁路想要实现“走出去”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海外市场的落地,需要着力于“中国标准”的国际化,中国铁路要通过海外铁路项目逐步将“中国标准”打造成良好的品牌名片,从而使其被国际市场广泛了解、认可和接受,进而带动中国轨道交通企业相关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最终实现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的“走出去”。
(二)中国铁路全产业链各环节需精细把控,提升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当下中国铁路产业特别是高铁正致力于以先行的设计咨询服务,其带动勘察、监理、项目管理、建筑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系统发展,进而实现中国高铁的设计、建设、装备、运维、技术、标准、品牌等整体 “走出去”。在技术输出方面,中国铁路越来越重视“全产业链”输出模式,其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负责基建和设计的方式,采用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物资供应、运营管理和人才培训一体化的“打包”模式,通过全产业链向海外进行输出。这种模式已应用于雅万高铁、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多个铁路项目,对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的落地推广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中国铁路全产业链的输出,更有赖于其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精细把控,这提升了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增强了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整体实力,打好了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出海”的“组合拳”。可见,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输出模式想要获得成功,必需做优做强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让每一个环节都形成拳头产品,同时又要让产业链各个环节形成整体,从而形成合力,最终提升中国铁路“走出去”全产业链模式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输出需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树立国际化经营理念
随着中国铁路“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铁路国际化项目已经涉及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海外高铁项目近 6000 多公里,轨道交通运营、维护、检修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要实现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输出需要树立国际化经营理念,就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相关外语且要熟悉当地国际贸易规则、宗教文化、国际法及地域法律法规,并深谙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复合型人才是实现中国铁路“走出去”全产业发展模式落地生根的重要推动力。由于中国铁路“走出去”必然存在一系列涉及中国与东道国在商贸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与冲突,从而会对中国承接的铁路工程项目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一批深谙海外相关文化背景,能与海外企业和政府进行有效沟通和谈判的人才,让海外铁路项目能够进行得更加顺畅。例如,为了让东道国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铁路的技术标准,就需要一批海内外相关专家从事中国铁路重要技术标准及解释条款的外文翻译工作,从而为国外同行理解中国标准提供准确统一的、易于理解的标准,让中国标准“走出去”更加顺畅。而在前期的合同谈判中,也需要相应的人才与当地政府或企业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打好前站。
(四)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输出需因地制宜,实现本土化创新
中国铁路在实现全产业链输出的过程中,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例如设计、建设、采购、运营以及管理等都要充分考虑东道国的实际情况和目标需求,适时转变思维方式,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才能让产业链各环节能够实现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目前,部分企业在“走出去”承揽海外工程项目时,往往过分依赖自身在国内建筑市场上积累的工程经验和其掌握的市场规则,结果经常因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在市场规则、市场环境、运行机制、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出现风险。即过分依赖国内工程建设经验和市场规则来进行海外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采购、运营及管理,则很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从而导致海外工程项目效益受损。中方企业在承接海外项目时,需要从实际出发,提前进行海外市场调研,充分了解两国在制度、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差异性,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在铁路产业工程输出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创新思维方式方法,根据项目需求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尽可能地推行本土化设计、本土化制造、本土化建设、本土化采购、本土化用工、本土化运营维护以及本土化管理等,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促进中国铁路“走出去”更快、更好地落地生根。
思考与展望
在全球范围内思考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发展与未来,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鐵路特别是高铁其作为一种低碳环保、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工具,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提升本国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领域。可以说,铁路运输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全球产业,铁路运输与全球运输系统的其他模式密切相关并互联互通。
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改革“走出去”的步伐与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国际和国内两个环境都预示着中国铁路“走出去”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中国铁路历经发展已实现了华丽的蜕变,特别是高铁已成为国家外交的亮丽名片。目前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达到2.9万公里以上,其超过全球高铁总里程的2/3,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高铁运营国家。通过自主创新,中国已系统掌握不同气候环境、不同地质条件下建造高铁的成套技术,可以做到根据东道国的实际需求,提供铁路项目“一揽子”解决方案。中国铁路“走出去”全产业发展模式的输出正当其时,对此应该乘势而上,使之成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人民网,2017-10-28
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12-19
3.齐中熙.让中国铁路“领跑”世界——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EB/OL].新华网,2018-3-7
4.奋勇担当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 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陆东福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N].人民铁道,2019.1
5.孙永福,何华武,郑健,林仲洪,杨瑛,田亚明.中国铁路“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7,19(5)
6.高峰,刘东,李文杰,郑乃明,马思远.中国铁路运营“走出去”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7
7.朱颖,张雪才,许佑顶,刘永欣.中国铁路“走出去”市场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7
8.徐飞,吴刚,高明,吕彪,阎开印,李学勇,翁俊松.中国铁路“走出去”人才培养培训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7
9.李京文,李富强,万相昱.中国铁路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7
10.徐飞.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十大挑战与战略对策[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