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
我心中的成长岁月,失落多于骄傲。在我心目中,成长并不是充满成功,而是一条永远朝着心中光亮奔跑却跑不到尽头的路途,我不断靠近心中之光,可是一次次地,总是达不到。我在不断失望的过程中鼓起勇气,慢慢长大。
我对自我的感知就是,向遥远的光亮奔跑的孩子。
遥远的光亮是什么呢?是一种“未来我的人生要像这样”的模糊的感觉。
我在学业上一直有遥远的光亮。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向我们推荐了《火与冰》,还鼓励我们自由写作,我于是写了《幽默点评(三国)》,写了讽刺现实的文章,还写了几篇羞怯的小说。那时的我,野心勃勃地想要出版一本畅销书,但后来的一系列阅读让我无法提笔。先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当时就惊杲了:怎么能有人写得这么好!然后是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我又惊杲了:怎么能有人如此轻灵又深刻!
从那时起,我的写作就谦卑多了,因为我的心里有了光——马尔克斯、卡尔维诺、罗曼·罗兰、福克纳、塞林格、博尔赫斯、加缪。当少年作家的妄念也被打消了。我的全部愿望变成——能写一些和我心中的偶像相提并论的作品。
这是我文学上遥远的光。为了离心中的光近一点,我一直笨拙而艰苦地尝试着,不断去读文学作品,不断尝试新的笔法。因为心中有光存在,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成功,即使高考作文还不错,即使出了书,即使得了雨果奖,心里仍然觉得自己和那遥远的光芒还差得太远。
当时。我心里还有另一种更远、更强烈的光芒。这要追溯到小学三年级,我爱上看《少年科学画报》,被里面趣味的机器人漫画迷住了。后来读《十万个为什么》,我读到宇宙里有一种奇特的星星:“中子星上面每一立方厘米物质,都需要一万艘万吨巨轮才能推动。”我当时惊呆了。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一些晕眩时刻,这就是让我目瞪口杲的晕眩时刻。
高三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一些有关量子力学的科普作品,被深深吸引住了。后来,顺着这条线,我读到了玻尔、海森堡和薛定谔。在这时,我正式找到了人生最大的偶像:薛定諤。他就是我最想成为的那类人:洞悉世界,洗尽铅华。
只是我发现自己对物理实验现象的理解只能做到皮毛,没办法参透出更高层次的规律。我的数学能力也有限。心里的图景完全没法用数学语言表达。这时才知道偶像轻描淡写的方程有多不容易。
我的成长就是这样,永远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心中的光很遥远。只能做到期望的一小部分。如果目标是100,那么我的人生成就,无论是清华、出书,还是雨果奖,加起来也到不了10。
我的努力是因为心中有光,忧伤也是因为心中的光。我从来没觉得自己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我心中也有“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是真正值得追寻的光。
在这样反反复复失落和忧伤的过程中,我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所得。如果你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100,最后哪怕只做到10,也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很拿不出手的成绩已经比环境的要求高一些了。
这是我近期才想明白的事:把梦做大一点没坏处,梦做大了,现实中的挑战都是小事。即使充满失落和忧伤,在别人看来也已经很成功了。
编辑/胡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