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亭送别

2019-07-23 01:24许浑
月读 2019年7期
关键词:渭水西楼急流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全唐诗》卷五三八)

【赏析】

古代送别诗中,许浑这首是我喜读之一。此诗之妙,在克制,在含情于景。且看,首联首句言歌罢“解行舟”,接句言江水“急流”,唯不言惜别,而惜别之情自明。接着,二联起句就已“日暮”,那么在歌罢“解行舟”到“日暮”这段时间里的故事,就耐琢磨了。想来,大约是送别者让别情弄得心绪不佳,故而别宴小酌时便沉醉不醒。或者,与其说是沉醉于酒,毋宁说是沉醉于别情。总之,一醉不醒久矣,一朝方醒,就已“日暮”,行舟早乘急流而去,“人已远”了。此时,送别者又是怎样一番情状呢?诗面上不说,而只道“满天风雨下西楼”。如此,一切便皆在其中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读许浑的一些诗,觉得他就是将景语用得烂熟之人。除了这首《谢亭送别》外,如《韶州驿楼宴罢》:“檐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发苍苍。岭猿群宿夜山静,沙鸟独飞秋水凉。露堕桂花棋局湿,风吹荷叶酒瓶香。主人不醉下楼去,月在南轩更漏长。”这首诗大概是讲因旅途滞留而客居驿站的事。金性尧先生曾解曰:三四句中的山静、猿宿、水凉、鳥飞,“虽写楼头现景,然物各欲得其所,盖心之杳杳,发之苍苍,尽此十四字中矣”。再来看末句“月在南轩更漏长”,更是将客居驿站的心一语道尽。又如《咸阳城西门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这是一首凭楼怀远吊古之作,全诗分为两个结点,上节以“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景,状远游思乡之情;下节则以“故国东来渭水流”,写百代兴亡、人如过客之叹。这两个“来”句,皆有悠悠不竭的言外之意,耐人神思。再如《重游练湖怀旧》:“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鸟赋》成人已没,嘉鱼诗在世空传。荣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日暮长堤更回首,一声蝉续一声蝉。”此诗是旧地重游而怀故友之作,起句由景牵出怀思,中间几联叙事,末句则借景况凄:想那日暮长堤上,一声一声的,是蝉哭乎,是人哭乎……

诗文贵在含蓄。上例中的一些情绪也好,情感也罢,若不借景而达,反直辣辣地喊嚷出来,则未免轻薄,未免太煽情了。

不过,常理中凡事过犹不及。有人就曾说,许浑的诗,多喻情于景,婉丽可读,然读多了难免有落套之感,尤其是一些凭古吊今之作,多境浅格弱。许浑的诗,我读的不多,不知道这样的总结对错与否,或者也只是仁智之见。我觉得,但凡作者,能形成自己的文风,即独特面貌,是很可贵的,至于什么境啊格的,倒在其次了。再说,何为“境”?何为“格”?无非旨大旨小,无非是雅是俗。我还觉得,凡作者笔下所呈现的是真情实感,大可不论所谓的境与格。

欲搁笔时,复诵“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还是觉得好,幽中隐烈,凄中有绵,心绪怅怅,真情绻绻,别有无尽意。诵读间,想起梁实秋先生《送行》中的几句话:“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杨蓉)

猜你喜欢
渭水西楼急流
智海急流
智海急流
多日秋雨逢晴有作
渭水访贤
渭水舍渔
灵犀
鹅卵石
咏菊怀李清照
它是什么
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