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妇科药学干预前后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效果分析

2019-07-23 02:32查传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预防性疗程抗菌

查传芹

近年来, 随着细菌耐药形势日益严峻, 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 抗菌药物应用规范性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而目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状况, 仍然在很多医院十分普遍。针对国家对抗菌药物监管力度逐渐加强, 尤其对Ⅰ类切口有严格明确的规定, 本院临床药师从2017年5月开始对妇科Ⅰ类切口预防用药进行干预监督。现选取妇科相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2~5月57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作为对照组, 另随机抽取本院2018年2~5月64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作为干预组。纳入标准:术前均无发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等感染情况;术后均无切口感染情况。对照组平均年龄(51.3±3.1)岁, 干预组平均年龄(52.1±3.5)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院临床药师从2017年5月开始对临床各科室用药加强药学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①宣传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通过在查房时干预临床用药;②每个月进行Ⅰ类切口手术医嘱点评、统计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标,将此计入科室绩效考核, 对不合理用药的科室电话通知并全院通报;③每个季度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会议中通报并研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④定期在全院进行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讲座, 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选药合理率;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联合用药合理率;比较两组患者给药时机合理率;分析两组患者用药疗程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疗程合理率。

1.4 判定标准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1]对所选患者Ⅰ类切口药物选择合理性进行分析。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合理范围定为术前30 min~1 h;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合理时间范围定为<24 h(本研究中无心脏手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比较 对照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100.00%, 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29.69%, 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比较(n, %)

2.2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及选药合理率比较 对照组57例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其应用抗菌药物主要为5大类9个品种, 其中甲硝唑、头孢唑林钠占比较大, 分别为50.88%、49.12%;干预组19例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其应用抗菌药物主要为4大类5个品种, 其中克林霉素占比最大,为47.37%。见表2。对照组抗菌药物选药合理率为80.70%(46/57), 干预组抗菌药物选药合理率为 78.95%(15/19), 两组抗菌药物选药合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n(%)]

2.3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分析及联合用药合理率比较 对照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患者为27例, 有7种联合用药组合, 占比最高的为头孢唑林钠+甲硝唑, 占62.96%;干预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患者为7例, 有3种联合用药组合,占比最高的为克林霉素+甲硝唑, 占42.86%。见表3。对照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合理率为81.48%(22/27), 干预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合理率为71.43%(5/7), 两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合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分析[n(%)]

2.4 两组患者给药时机合理率比较 对照组57例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给药时机合理率为17.54%, 干预组19例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给药时机合理率为42.11%, 干预组患者给药时机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给药时机合理率比较[n(%)]

2.5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分析及用药疗程合理率比较 对照组抗菌药物疗程<24 h、24~48 h、>48 h患者分别为4、17、36例 , 干预组抗菌药物疗程 <24 h、24~48 h、>48 h患者分别为5、1、13例。见表5。对照组患者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合理率为7.02%(4/57), 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合理率为26.32%(5/19), 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分析[n(%)]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下降明显 对照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100.00%, 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29.69%, 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学干预成果相当显著, 达到了相关部门对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30%的要求。其中子宫肌瘤切除术、输卵管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等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较干预前下降明显。

3.2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情况 妇科手术主要的污染菌为革兰阴性菌、肠球菌属、B组链球菌及厌氧菌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1]中, 推荐抗菌药物为第一、二代头孢+甲硝唑或头霉素类。本院妇科常用的抗菌药物前3名为甲硝唑、头孢唑林、克林霉素, 品种选择合理率较高。本研究中, 对照组抗菌药物选药合理率为80.70%(46/57), 干预组抗菌药物选药合理率为78.95%(15/19), 两组抗菌药物选药合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议临床克林霉素不应为首选, 而是在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情况下再选用;同时建议, 奥硝唑应在甲硝唑不耐受的情况下再使用。本研究中, 两组阿奇霉素均应用了3例, 阿奇霉素主要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人型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对于妇科Ⅰ类切口的常见污染菌不能覆盖[2], 该药物预防用药选用不合理。联合用药方面, 联合用药最常用的为头孢唑林钠+甲硝唑、克林霉素+甲硝唑。本研究中对照组有2例为头孢西丁钠+甲硝唑, 头孢西丁钠具有第二代头孢菌素+厌氧菌的抗菌谱特点, 与而甲硝唑亦有抗厌氧菌特点, 两者联合用药存在一定重复性, 该联合用药不合理。

3.3 给药时机及用药疗程情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1]中指出, 抗菌药物的预防给药时机应为术前30 min~1 h, 输注完毕后再行手术, 根据抗菌药物代谢特点, 能保证手术部位血药浓度能达到杀灭污染菌的浓度, 起到预防用药的目的[3]。指导原则中指出, 预防应该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为整个手术过程, Ⅰ类切口的预防用药疗程应<24 h, 心脏手术可延迟至48 h。而本研究中两组预防用药时机及疗程均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对照组术前30 min~1 h给药率仅为17.54%, 干预组的42.11%虽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但仍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具体原因可能由于术前准备繁琐、医师及护士对规范的给药时机不了解等, 导致大多数在术前几个小时或者术后才给药的现象。针对此, 临床药师会继续与相关医师及护士沟通, 规范给药时机。此外,本院妇科Ⅰ类切口普遍存在给药疗程过长现象。对照组抗菌药物疗程<24 h仅占7.02%, 疗程>48 h的比率达63.16%;干预组抗菌药物疗程<24 h占26.32%, 虽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但疗程 >48 h 的比率仍有 68.42%。研究表明 , 术后给药一般为杀灭手术部位残留细菌, 防止其发生术后感染。而大部分细菌很少能存活>48 h, 因此, 认为>48 h若切口未感染 , 没有继续应用抗菌药物的必要[4,5]。此外 , Ⅰ类切口给药时间过长不仅不能降低感染发生, 还可能因耐药菌的产生使感染难以控制[6-10]。因此, 妇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 存在较大抗菌药物浪费情况, 也增加了耐药菌产生几率。

综上所述, 实施药学干预有利于提高本院妇科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性,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已达标, 但用药品选择及联合用药仍有个别不合理之处, 给药时机不合理情况仍较多, 给药疗程仍普遍较长。临床药师应继续深入临床, 宣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规范本院Ⅰ类切口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提高本院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

猜你喜欢
预防性疗程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治前列腺增生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