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礼业
如今人们对儿童健康问题非常重视, 而环境嘈杂及学习压力增大, 导致很多儿童出现睡眠障碍, 表现出睡眠不安、入睡困难及夜惊等症状, 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1]。传统治疗以心理指导和药物为主, 可起到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但效果不够理想, 因此需加强其他方法的研究[2]。而针刺治疗能够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为此,本研究探讨了针药结合治疗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睡眠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均表现入睡困难、多梦、疲乏等症状, 且符合儿童睡眠障碍诊断标准[3]。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 20 例 , 女 10 例;年龄 2~11岁 , 平均年龄(6.95±2.24)岁;病程0.1~2.0年, 平均病程(0.84±0.39)年。观察组患儿中男18 例 , 女 12 例 ;年龄 2~12 岁 , 平均年龄 (6.91±2.34)岁 ;病程0.1~2.0年, 平均病程(0.81±0.40)年。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男女观察组 30 18 12 6.91±2.34 0.81±0.40对照组 30 20 10 6.95±2.24 0.84±0.39 t/χ2 0.29 0.07 0.29 P>0.05 >0.05 >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采用甘麦大枣汤和四君子汤(广东省一方制药厂生产的中药颗粒制剂)治疗, 成分包含白术10 g、茯神10 g、甘草9 g、浮小麦30 g、大枣10 g、太子参15 g、独脚金10 g、合欢皮10 g。将颗粒采用200 ml开水化开, 分2次服用, 连续治疗10 d后, 间隔7 d再用药10 d。
1.2.2 观察组 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 选择百会穴、四神聪穴、三阴交穴、印堂穴等, 采取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 1次/d, 连续治疗10 d后, 间隔7 d再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①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儿进行评分, 总分0~21分, 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PSQI减分率≥76%, 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6 h, 醒后精力充沛为痊愈;治疗后PSQI减分率51%~75%, 夜间睡眠时间>3 h, 醒后精力不足为有效;无效为不满足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②采用儿童睡眠紊乱量表评价患儿睡眠质量, 从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障碍、夜间睡眠唤醒梦魇障碍、睡眠醒觉转换障碍、过度思睡障碍、睡眠过度多汗等因子进行评价, 每项总分1~5分,分数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儿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障碍、夜间睡眠唤醒梦魇障碍、睡眠醒觉转换障碍、过度思睡障碍、睡眠过度多汗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睡眠质量各因子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比较(±s, 分)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比较(±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障碍 夜间睡眠唤醒梦魇障碍 睡眠醒觉转换障碍 过度思睡障碍 睡眠过度多汗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4.9±0.5 1.1±0.3ab 3.9±0.8 1.5±0.9ab 4.8±0.7 1.6±0.8ab 3.8±0.4 1.7±0.4ab 3.6±0.2 2.1±0.2ab对照组 30 4.8±0.6 1.8±0.3a 3.8±0.7 2.1±0.6a 4.6±0.5 2.4±0.6a 3.9±0.5 2.1±0.3a 3.5±0.3 2.6±0.2a t 0.70 9.04 0.52 3.04 1.27 4.38 0.86 4.38 1.52 9.6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睡眠障碍主要是指患者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导致睡眠和觉醒机制失常。中医将其纳入“不寐”的范畴, 认为气血、阴阳失调为病因, 治疗应注重调和气血、阴阳平衡等[4]。中医认为机体正常精神情志活动需满足气机条畅、气血平和等,而气血失调则会导致神不守舍, 继而导致肝郁化火、气血不足,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下去, 则会表现出脾虚肝亢症。甘麦大枣汤和四君子汤有补益心脾的作用, 其中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 主治情志不舒、肝郁化火伤阴及脏阴不足等, 其中小麦可起到养心气的功效, 甘草及大枣具有益脾功效, 三者联合应用可有效补养心脾和肝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具有催眠和增强睡眠作用, 大枣则能够降低自发运动, 并降低对刺激的反射作用[5,6]。四君子汤中白术可起到补脾, 益胃等作用;茯神可安神、健脾胃, 诸药联合使用则具有补脾益胃、补中益气等功效。甘麦大枣汤和四君子汤将两种药方联合制成汤剂, 充分发挥药物作用, 确保改善睡眠障碍。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刺治疗, 选择百会、四神聪、三阴交、印堂等进行治疗, 可起到通达阴阳、舒经活络和调和气血等功效, 具有调节大脑功能、镇静安神作用[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高于对照组的 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 , 两组患儿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障碍、夜间睡眠唤醒梦魇障碍、睡眠醒觉转换障碍、过度思睡障碍、睡眠过度多汗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睡眠质量各因子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穴位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延长睡眠时间, 保持患儿醒后充沛的精力, 有利于患儿恢复正常的精神状态。
综上所述, 针药结合治疗儿童睡眠障碍依据穴位与神经、脑之间的关系进行针刺治疗, 配合补虚、调和气血药物,临床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