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
冠心病是近些年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 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使血液流通不畅或受阻, 导致心脏缺血而诱发的胸闷、气短、胸痛等一系列临床表现[1]。临床中, 针对冠心病疾病, 多选用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即通过腕部的冠状动脉介入到心脏的病变部位, 严重者放入支架支开狭窄的动脉,有助于血液流通进而缓解患者病情[2-4]。有研究表明, 在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同时, 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全面的护理操作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5]。为此本研究中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价值, 比较了常规护理及循证护理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意义。现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6年12月8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 其中男43例, 女37例, 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0.30±7.24)岁。所有患者随机抽取1~80数字,按照单双数分配原则分为A组(单数)与B组(双数), 各40例。A组男20例, 女20例;年龄40~72岁, 平均年龄(51.20±6.94)岁。B组男23例, 女17例;年龄41~70岁, 平均年龄(49.10±6.98)岁。所有患者在本院均确诊为冠心病并选择介入治疗, 患者无其他脏器异常, 且无明显药物禁忌证,精神正常, 自愿配合本次研究。
1.2 护理方法
1.2.1 A组 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介入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操作, 即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 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
1.2.2 B组 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循证护理, 具体方法为:①建立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循证护理小组, 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专业化培训并定期考核。②根据患者的不良心理病症进行心理护理, 即为患者布置舒适温馨的病房, 定期开窗通风;定期组织患者参加疾病健康宣教活动, 让患者掌握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理变化, 针对不良心理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③根据患者的饮食需要进行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符合患者自身的饮食食谱, 保证患者每日摄入充足的营养素以满足机体需要。④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病情监测护理, 即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关注患者动态, 防止并发症发生[6-8]。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情况比较 B组患者病情好转率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情况比较(n,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
冠心病是临床心内科中的常见疾病, 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导致血液供应不足, 无法满足机体的血液供应需要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9]。冠心病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手术, 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因此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随着临床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护理效果备受关注[10-12]。在护理工作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同时, 新兴了一系列细致、全面、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循证护理属于其中的方法之一。循证护理是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各项病症进行针对性护理, 主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心理、饮食、运动等全方面进行细致护理, 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3-15]。
本文为探讨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将8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循证护理, 进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得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在围手术期经循证护理后, 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意义重大,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