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9-07-23 02:32张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肌力肢体神经功能

张威

脑梗死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大部分患者因为脑组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会出现后遗症, 如偏瘫等。为降低该疾病患者后遗症发生率, 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 选取本院1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0例, 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7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 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45例, 女25例;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58.46±6.59)岁。对照组男47例, 女23例;年龄52~77岁, 平均年龄(58.26±6.3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 告知患者脑梗死及后遗症的相关信息, 缓解患者不安、焦虑心理。定时通风、更换床单。禁止食用油腻、刺激、辛辣食物, 多餐少食。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锻炼的顺序可先床上、后床下;先健侧、后患侧;先上肢、后下肢;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在锻炼中注意防护、保证安全 , 并注意克服不良姿势 , 避免情绪急躁 , 循序渐进 , 逐步提高锻炼质量、扩大锻炼范围。具体包括:①体位护理:患者朝患侧方向独立翻身, 保持仰卧位, 通过健侧带动患者患侧,将其上肢放于外展位置, 健侧下肢屈曲, 翻身至患侧, 这一过程可通过健足蹬床来实施, 且患侧卧位能够降低患者痉挛发生率。②关节训练:坐位平衡:护理人员将一只手置于患侧腋下, 另一手置于腰侧, 保持患者平衡, 使患者患肢伸直,在床上支撑, 进行从卧到坐的变换, 并保持坐位≥30 min, 患者患肢做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转等被动运动, 指关节活动:分别作垂直、水平活动;腕关节活动:做上下垂直活动, 左右来回活动;肘关节活动:做伸展、屈曲活动;肩关节活动:做旋前、旋后、垂直上下抬举动作;踝关节活动:垂直上千运动, 左右来回运动;膝关节活动:做伸、屈运动;髋关节活动:做上、下抬举运动。③心理护理:患者因为瘫痪,通常生活不能自理, 这种转变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表现出依赖、急躁、焦虑、悲观等各种不良情绪,同时对于康复训练存在严重的不配合现象。护理人员开导患者正视现实, 帮助患者转换角色, 通过有效的交流使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④自理能力训练: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实施早期自理能力训练, 在不超出患者承受能力的前提下, 使患者独自完成吃饭、穿衣、刷牙、洗脸等动作, 对患者腿部及手部运动能力进行训练, 重复以上动作, 恢复患者自身自理能力。⑤患肢按摩:对患者患肢进行按摩, 可从远向近按摩患者疼痛处及肿胀处, 促进患者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 患者疼痛及肿胀感消失后, 可从近向远进行按摩, 鼓励患者被动性活动各关节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附加关注、家庭/社会、情感、功能、生理、总分)评分情况及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肌力、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生活质量采用本院自制的评分量表进行判定, 内容包括附加关注、家庭/社会、情感、功能、生理, 得分越高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神经功能使用NIHSS[2]评价 , 总分值42分 , 分数越高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差。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使用ADL评价, 总分值56分, 分数越高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差。患者肌力水平采用本院自制的评分量表进行评定, 分值为0~5分,对应5个等级, 分数越高, 肌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后, 观察组附加关注、家庭/社会、情感、功能、生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附加关注 家庭/社会 情感 功能 生理 总分观察组 70 18.79±1.76a 17.56±1.45a 18.56±1.76a 17.86±1.86a 17.37±1.32a 90.14±1.54a对照组 70 16.03±1.60 15.34±1.46 15.52±1.03 15.86±1.46 15.89±1.35 78.67±1.33 t 9.708 9.027 12.473 7.077 6.558 47.16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肌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护理前, 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肌力评分分别为 (48.56±5.34)、(31.56±4.32)、(2.38±1.89)分 ,对照组ADL评分、NIHSS评分、肌力评分分别为(47.34±5.68)、(30.58±4.46)、(2.44±1.29)分 ;护理后 , 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肌力评分分别为(23.67±2.89)、(12.56±2.89)、(4.68±1.44)分, 对照组ADL评分、NIHSS评分、肌力评分分别为 (32.68±2.89)、(21.68±1.65)、(3.85±1.89)分。护理前 ,两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肌力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09、1.321、0.219,P=0.193、0.189、0.827>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肌力评分均优于护理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肌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8.444、22.929、2.923,P=0.000、0.000、0.004<0.05)。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 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出现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如不及时进行治疗, 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目前, 临床上治疗患者脑梗死疾病方法已经趋于成熟,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 但治愈率较低。脑梗死患者预后及康复效果与众多因素联系密切, 药物治疗患者脑梗死后遗症效果不理想, 部分患者仍丧失一定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所以, 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指在患者康复护理早期, 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后, 实施的个性化肢体锻炼[3-5]。观察组通过实施早期功能训练, 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 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内容包括步行训练、站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握手训练、关节训练、体位护理, 以循序渐进、科学合理为原则,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肢体功能训练方案。脑梗死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 因此体位护理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护理人员帮助下, 患者进行健侧翻身、患侧翻身的训练, 避免产生肌肉痉挛, 并保持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 使患者机体处于功能状态, 尽量使下肢屈曲, 上肢伸直, 恢复患者肌肉正常功能。握手训练及关节训练可有效强化患者患肢功能,提升患者机体协调能力。患者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步行训练、站位平衡、坐位平衡训练, 劳逸结合, 通过患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正常[6,7]。

将本院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结果显示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充分表明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患者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早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 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健康, 改善神经功能,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肌力肢体神经功能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肢体写作漫谈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