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达码头日夜商店

2019-07-22 16:41戴慕仁
上海故事 2019年7期
关键词:商店码头上海

戴慕仁

1

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车站码头附近都有24小时不关门的日夜商店,最有故事的要数十六浦大达码头的日夜商店。

大达日夜商店开在外马路1号仓库附近地区。1号仓库是什么地方?它曾经是卢作孚的民生轮船公司大本营。卢作孚什么人?是中国航运祖师爷,毛泽东称颂他是“四个不能忘记的中国实业家”。

大达商店十开间门面,像把扇形面对大达码头客运站。十六浦众多码头是有分工的:东门路码头负责宁波港、舟山群岛运输,新开河负责重庆武汉运输,大达码头负责长江内河,南通、启东、青龙港等。大达码头运输量很大,人山人海,不分昼夜每天四班船,每班2000人,街面上人头涌动,日夜不息。

日夜商店的招牌就叫“大达食品商店”,经营烟酒糖果糕点、水果、杂货。店堂里分设三个柜组:水果柜、糕点柜、烟酒糖果杂货柜。店经理是位年届五十的中年男子费铭,高个子黑皮肤,是解放初十六浦学徒出身的店员,是个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老经理。他手下三四十个职工队伍却不简单,由三拨人组成。

第一拨人是上了年纪的曾经历尽沧桑老职工,是原来供销社留下来的。翻开他们档案,都有来历,曾经在国民党政府干过处长、科长什么的,他们被整肃出来到供销社站柜台,有的还吃过官司。费铭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都是处长科长出身,我连股长也挨不上,现在我领导你们。”“老费,你帮帮忙,勿要耻笑我们了。现在我们能太太平平混口饭吃,上上大吉。”老职工们觉得费铭是好人,对他们有历史包袱的人不歧视。其实这帮老职工费铭最放心,他们不惹事,听话,做事规矩认真,让他们加班从来不打回票,挖防空洞不叫苦。

商店挖什么防空洞?那是“文革”时期,反帝反修,怕敌人搞突然袭击。上级号召备战备荒深挖洞,战争来了防原子弹,和平时期存放枣子,所以大达商店下面有很大的地下仓库。

第二拨人是知青返城顶替爸妈进单位的。这批人年富力壮,是商店主力。费铭很欢喜,其中有几个还对大达商店有感情。他们八年前就是从大达码头出发告别上海,上船前爸妈用身边所有粮票在商店买了糕点塞进孩子背包。当年所有苏北大丰农场、崇明农场都在这里上船。当轮船起锚的汽笛一响,岸上、船上撕心裂肺的哭声,黄浦江的水都发抖,有几个送孙子的老奶奶昏倒在大达商店门口。现在他们回来了并且找到这份工作,他们很珍惜,工作很安心。

费铭最不放心的是第三拨人。这一拨是刚招进来的社会青年。他们的哥姐都插队落户了,他们年少幸运地留在上海,曾经在社会上游荡,也没有好好读书,起哄打群架,招工时文化考,按分数高低分配进行业。进烟糖公司的还是高分,分数低的进小菜场卖青菜萝卜,再不行的进清洁管理站管三个洞:阴沟洞、垃圾桶、倒屎洞。他们的身份是小学徒还不是正式职工,半年满师考核,进店后一帮一拜师傅。费铭也带了一个徒弟,名叫吉力,是个出名的捣蛋鬼,别人不敢收。费铭说那就他亲自带吧。这以后他给费铭的麻烦不断。

2

日夜商店附近地区居民很少,主要服务对象是来往旅客,服务一波一波有规律性,很像黄浦江潮涨潮落。船只一到,马路上顿时尘土飞扬,商店内外人流涌动,地上摆满箩筐、蛇皮袋、行李,四处散发汗味、鸡鸭家禽蛋品臭味。个个大嗓门,操着这块那块的苏北腔。他们都是从苏北到上海“跑单帮”,将苏北农副产品弄到上海换粮票换钞票,再将上海轻工产品倒卖给农村。商店门前鸡毛鸭毛齐飞,人称“百万雄鸡过大江”。当时的船票也便宜,南通到上海才一元二毛钱。宁波到上海三元六毛钱。他们早船来乘晚船回去。

商业强调为人民服务,强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大达日夜商店是区里先进单位,更看重社会效益。费铭开创便民服务十条:免费为自行车黄鱼车打气,一个打气筒用不了几天便要换橡皮活塞;免费提供针线包,掉个纽扣的帮你钉上;免费提供红药水仁丹;旅客皮肤擦伤头晕什么的给你帮助;免费代打电话,他们有个公用电话,船只一到排队打电话,外地旅客到上海,有的还不知道拨号,拎起电话就喊:“叫俺闺女听电话。”店员就笑她:“不拨號怎么找到你闺女?你闺女不是上海市长吧?”还有,免费为顾客咨询提供上海交通地图;免费为旅客寄放行李,这一条让店里忙得要死,好得有个防空洞,不愁放不下,但是职工奔上奔下累得要死。不仅寄东西,有时还要求帮助照看一下孩子。有一次费铭的徒弟对一个旅客不耐烦挥手“不寄,不能寄”。费铭走过去问为什么不寄?徒弟说这个人要寄托行李但没有大队身份证明。原来规定要有证明路条才能寄放行李。这帮农民出来身边都有大队公社外出证明。店里凭这纸证明收件发件,不会弄错。费铭发现这个戴眼镜的旅客身旁有一捆书,而且是外文书,份量很重,捆扎马虎。

那个人哆哆嗦嗦摸出一张纸,问:“这个行吗?”

吉力拿过一看:“啊,你是劳改犯?不寄,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费铭接过一看是苏北劳改农场探亲证明,便说:“不也是证明吗,帮他寄。”事后还关照徒弟帮他重新用店里纸箱把书装好扎牢。这个人回来取书时,身上还多了一条棉花胎。费铭关照徒弟帮他送上船。吉力想不通师傅怎么敌我不分?几年后,这个人专程到大达来看望大家,他已经是上海名牌大学法文教授,紧紧地握住吉力的手不放。

3

费铭对职工柜台服务要求非常严格。他们有服务公约,规定营业员不得与旅客发生争吵,礼貌用语,柜面客人多时做到“接一问二招呼三”,那就是接待第一位顾客时问第二位顾客买点啥?对第三位顾客打招呼:请你等一歇。坚持每笔生意必须唱票“收你一元找你几毛,请收好”。费铭将徒弟安排在糖果综合柜,这是最忙的柜台,也是便民服务的柜台。另外考虑到综合柜的柜组长是店里能力最强,点子最多的全能手。他叫王国标。四十上下,能说会道。人称卖糖果“一抓准”。你要买一斤糖果还是四两,不管是什锦糖还是大白兔,他一抓不多不少,放在秤盘上不过意思意思,让你放心。他这一招曾经参加市财贸职工大比武得奖。他说他这一招小儿科,比他神通广大有的是,一位收购生猪的老兄到农村收购生猪,不用过秤,一拍猪屁股就报出451斤,或是517斤,顶多一斤误差;一位瓷器店的老兄检查草皮包扎的一叠碗,轻轻一抛就知道其中第几只碗有裂缝。

吉力听得一愣一愣的,这商业江湖还真是英雄辈出神通广大。他非常买账这个组长。这个王国标不仅是业务能手,而且万宝全书,没有他不懂的。而且像滑稽演员,各地方言他都会,跟苏北人讲苏北话,跟宁波人讲宁波话,跟四川人讲四川话,跟外国人也会几句洋泾浜。

4

费铭不仅要求做好柜面服务,还组织职工上船服务。夏天背个冷饮箱卖棒冰雪糕。当时棒冰四分钱,雪糕八分钱。他们在候船室、船舱里边敲边叫卖。

吉力最喜欢到船上服务,站在柜台里像活狲关在笼子里一样难受,放出去在码头上船舱里走动,他自由开心。这条黄浦江对他来说太亲切了,每年夏天他就在江里度过,他是关桥码头出名的“浪里白条”。他带领一帮野小鬼在江面潜伏。当时关桥码头是西瓜集散地,一只只装西瓜的水泥船在这里靠岸。吉力一个猛子游近瓜船。瓜船吃水深,他出水面从船上捧起大西瓜钻入水里,神出鬼没地游到浮筒上,一帮小鬼都在浮筒上等他吃西瓜,吃完了再去偷,一个个皮肤晒得油光发亮像泥鳅。

开始有几次,吉力上船卖棒冰不见回来。客运站告诉费铭,吉力误点了,船开了,他没有及时上岸。费铭笑了:“小鬼就是没魂灵,让他吃点苦头长点记性。”事发几次,费铭才知道吉力是故意的。他听到起锚汽笛,当作没听见不上岸。船员跟大达商店关系很好,船员经常去开后门买烟什么的。吉力驻留船上享福,住得好吃得好,船上伙食好,大排骨都是双份的而且不要钱,船靠南通还好上狼山玩一下,回来时吉力手里捧的棒冰箱已经装满鸡蛋。

从此,费铭不让他上船服务。

5

商店24小时开门营业,职工三班倒上班,交结班时有个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那时叫“天天读”。大家围坐在防空洞里,喝茶抽烟。柜组长问费铭:“老费,今天学啥?”老费抓张报纸说:“找篇文章读一下。”组长念完报纸,接下来是天南地北瞎吹。小青年就揪住哈德门讲过去十六浦流氓的故事。当时电视剧《上海滩》风靡上海。吉力嘴上一直哼“浪奔,浪流”。哈德门什么人?他曾经是旧社会管过十六浦治安的警察小队长,是十六浦的活地图。他说:“当时十六浦又繁荣又乱,我们局里有句话叫‘难治。十六浦治安不是人干的,干好不是人。当时十六浦,一个行业占据一条马路,一听地名就知道干什么的。比如火腿弄那是做火腿的,面筋弄那是做面筋的。豆市街专营五谷杂粮,洋行街现在叫阳朔街那是经营海味桂圆海参木耳,方浜路三大祥绸布店。各地商人除了有专营外,还有其他‘营生,潮州人卖鸦片,福州人引进花会赌博,苏州人搬来妓院。每条路每个行业都有流氓做后台,流氓分青洪帮。最有名的小东门地头蛇叫小长根。斧头帮跟薄刀帮打架,小长根身上被砍十七刀不讨饶。我们警察局一个也不敢得罪。大亨杜月笙14岁到上海就在十六浦鸿元盛水果店当学徒,黄金荣进巡捕房做包打听也常到十六浦活动。那时他一身便装,泡在茶馆里,喝喝茶吹吹牛,从中收集情报,联络眼线。我哈德门别看穿着警察这张皮,在他们眼里不过是臭虫一只……”

没想到,哈德门讲旧上海十六浦故事传到上级部门,传成“哈德门念念不忘旧社会,今不如昔,利用学习争夺革命接班人”。于是上级派人来调查。费铭澄清说:“不是这样的。我叫哈德门给青年上上课,旧社会警察流氓如何欺压百姓,是为了批判旧社会……”

哈德门听闻差点吓出半条命。

6

进入80年代,日夜商店门前也发生了变化。客运站还是那几班船,但客人少了许多。船上下来的人发生明显变化,背箩筐挑担的人少了,用鸡蛋换粮票看不见了,贩鸡鸭家禽的也失踪了。十六浦中山南路外咸瓜街重建大型副食品批发市场,数百个摊位向全国开放,农副产品不用偷偷摸摸进城贩卖,可以直接进自由市场合法交易。日夜商店生意轻了许多,社会上取消各种票证,全国商品流通,上海食品上海轻工产品没有过去吃香了。香烟、大白兔奶糖不用开后门了,原来的搭卖方法不灵了。原来外地人喜欢买大达商店糕点柜糕点粒屑,那是糕点的皮、芝麻等下脚,不要糧票又便宜,他们买到放在搪瓷杯用开水冲一下,充饥又香,价廉物美。如今,糕点下脚无人问津,只能拿去当猪饲料。公用电话也不用排队,船上下来的人,也换了一拨人,手里拎着黑色公文包的乡镇企业家,一个个衣着光闪,高高举着砖头般的大哥大吆五喝六,脖子上项链比自行车链条还粗,一上柜台只要好烟好酒,一买好多,说是去送礼的。一打听,原来他们是有名的南通建筑包工头。那时上海百废待兴,到处在盖房子,登高一望,整个上海像个工地,吊塔林立,打桩机轰鸣。职工队伍几十年没听到福利分房了,现在终于实现了,拆脱棚户住公房。黄浦江隧道、南浦大桥相继开通,“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成了传说。日夜商店对面陆家嘴过去是“若要苦住浦东烂泥渡”,如今烂泥渡高楼雄起,成了东方曼哈顿。

社会在蒸蒸日上,日夜商店开始日薄西山。1982年,十六浦改建大型客运总站,有七个宽敞的候船大厅,还有自动扶梯和落地大玻璃窗,一时成了新上海标志建筑,所有长江内河航运全部集中在那里。大达码头客运关闭。

十六浦气派的总站也没有神气几年,形势比规划快。1988年公路大发展,沪杭甬高速公路开通,上海到宁波全程只要4小时,谁还愿意乘一个通宵的轮船??长江江面架起好几座桥,连接苏南苏北,到上海不过两小时,谁还坐嘈杂的小轮船?

2004年9月,总站一声爆破,夷为平地。十六浦客运码头定期航线全部迁到长江口吴淞客运中心。从此,水上门户的十六浦淡出人们的视线。结束了长达150年客运历史。

7

码头搬迁了,大达日夜商店从此歇搁。费铭也老了,退休了。他念念不忘自己创建的商店,念念不忘曾经与自己并肩奋斗过的职工同事。他这一辈的人都退了,有的已经过世了。那帮插兄插妹也到了退休年龄,剩下的那帮小青年,后来各奔东西,混得最好的是他的徒弟吉力,现在是几家水果连锁店的老板。

当他们相约再到大达码头时,再也找不到老码头的影子了。十六浦码头如今华丽转身变成滨江绿地、亲水平台,是小资们、文青的新的“潮区”。爱时髦的人们跑去亲近水岸,怀念岁月的光景,悠然地喝着咖啡,看看日落。

唯有黄浦江,依然“浪奔——浪流——”

猜你喜欢
商店码头上海
二手商店
上海电力大学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天边的白云商店
逛玩具商店
无名火
在码头上钓鱼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