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永锋
在作文试题中,往往有“选好角度”一语。也就是说,考生写作文必须解决好切入角度问题,否则,写什么、表现什么、抒发什么、怎样写等问题就无法解决。
先请大家看一道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关于写作角度的选择,试题中的表述是“选好角度”。当年高考,采用同样表述的还有全国新课标卷一、全国新课标卷三,山东卷的“选准角度”也属此类。
所谓“选好角度”,其实就是要求考生为自己选择一个既符合命题要求,又有把握写好的切入角度。
怎样才能“选好角度”呢?
1.认真审题是基础
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需要认真审题。审题不认真,则很难把握住试题材料的主旨,主旨不明确,则题意不清、方向不明、观点难立、文体难定。以写作上面的作文试题为例,考生通过认真审题会发现,试题所给材料虽然谈及语文学习与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关系,也谈及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与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关系,但这些都不是材料主旨之所在,因此都不能成为切入的角度。试题材料的主旨体现在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上,即“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只有站在“比较”的角度来审视、分析“三条途径”,并阐述看法和理由,才能写出切題的作文来。
2.发散思维是重点
写作思路的打开,离不开发散思维。思维越发散,看问题的角度就越多,思路也就越开阔。还以写作上面的作文试题为例,试题所给材料中的“三条途径”,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既无对错、好坏之分,也无优劣、高下之别,每个考生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做出比较与选择:可以“三选三”,即从更看重“三条途径”的角度来切入;可以“三选二”,即从更看重其中两条途径的角度来切入;可以“三选一”,即从更看重课堂有效教学、更看重课外大量阅读或更看重社会生活实践中,任选一个角度切入。需要注意的是,发散思维必须“根据材料”,必须遵循写作要求,切不可另起炉灶。
3.反复比较是关键
思路很多,应该选熟、选优;角度很多,需要求好、求准。对于发散思维得来的各种角度,要进行全方位的反复比较,既淘汰掉自己生活积累、素材积累不够丰富的那些角度,也淘汰掉自己表达实力不够强大的那些角度,最终遴选出一个“有话写”“写得好”“最切题”的角度,这才是“选好角度”的关键。仍以写作上面的作文试题为例,尽管“三选三”“三选二”的角度都可以切题,又都便于“比较”,但对许多阅历较浅、认识一般的考生来说,仍然难以把握,即便勉强为之也难成佳作。相比之下,“三选一”的角度显然更适合大家的“口味”,不但素材容易寻找,还因为“切口”较小而更容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