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清越 慕锦华 蒋佳欣 湖南师范大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飞速上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许多地区都减少了贫困。但自2000年以后,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就开始逐渐减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扶贫开发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一号工程,作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内容,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任务,提出“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从对乡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2012年底,习近平在河北阜平老区进行扶贫考察,指出:扶贫工作不能用“手榴弹炸跳蚤”。此时,扶贫资金中分配和使用的漏洞仍普遍存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考察扶贫工作,明确提出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这是“精准扶贫”的首次提出。《基于典型调查的精准扶贫政策创新及建议》中调查发现,13.1%的受访农户认为建档立卡工作中漏掉了部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由此可见,仅以收入作为贫困户的唯一识别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传媒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并不是一支真正独立的力量,只有与物质支持、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相匹配,传媒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自己的催化剂作用。基于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背景的有关传媒发展的研究能够迅速推广新技术、普及新观念、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乡村的经济收入。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特别是有关新事物的传播有助于个人对新观念、新思想、新技能的认识和选择,它能逐步消除人们对新观念的不确定性,并通过大量有利于变革的新事物的传播……刺激人们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上的发展要求,指导人的观念变革的方向。
传媒能够将小康社会的概念传递给村民,使其对新概念有所了解、有所接受,从而形成共同意志。而要把小康社会的理念变成社会的共同意志,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乡村经济的传媒发展道路,要采用多种传播形式。综上,对于传媒扶贫的研究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尤其必要性。
在媒介生活方面,2014年,十八洞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2016年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借助电视媒介,村民们可以收看到全国大部分电视栏目,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部分正当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新闻联播等新闻知识类节目,公众的文化知识素养也得到了提高。无线网络覆盖后,村民们可以利用网络新闻啊,搜索材料,通过微信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提高了公众的现代社会观念。
在教育文化方面,十八洞村采取办教学点、建立慈爱园、技能培训等方式,降低了村民的上学成本,科学兴办学校,提升了村民的教育水平。学校教室的电脑都连上了互联网,利用新型的媒介,村干部也多次组织十八洞村的导游在有大屏幕的教室里进行简单的英语口语的学习,不断提高了导游与外国人沟通的能力。
对于十八洞村而言,媒体还发挥了一个重要的作用:通过媒体这块举办相亲会,帮助了十八洞村许多的男青年脱单。村支书龙书伍认为,通过媒体的宣传,其他地区的人就对十八洞村有兴趣了,然后慢慢去了解,了解以后觉得还可以,接触的人也就多了。从14年以后,大龄单身的青年逐年减少,据18年统计的数据来看,35 岁以上的大龄青年,现在有一半以上已经脱单。脱单男青年主要靠的还是自己脱贫致富,但这离不开自14年起,妇联、基层干部等利用媒介为适龄男女青年搭建起的“相亲大会”这一平台的作用。
以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村民为主要对象,走访了十八洞村“梨子寨、竹子寨、飞虫寨、当戎寨”四个自然寨,总共收集问卷71 份,有效问卷71 份,18岁 以 下、19-35 岁、36-59 岁、60 岁 以上这四个年龄层次的比例分别为1.41%、23.94%、43.66%、30.99%。
在十八洞村调查走访发现,除了年轻人和少数中年人会使用手机,知道并且会使用打电话、发微信消息、用朋友圈推广产品、上网搜索信息等手机的功能外,大部分的村民仍然未能掌握手机的大部分功能。在新型的时代下,网络早已成为信息传播最为广泛以及最为及时的一种媒介。而调研走访的情况可以了解到,十八洞村的村民虽然使用广播以及网络的人数也比较多,但大部分使用的仍然是电视这一传统媒体。(见表1)
表2 您了解扶贫信息最主要通过哪一种方式? *[单选题]
超过63%的人认为扶贫不重要及不太重要,认为大众媒介对村民脱贫“非常重要”的人仅占4%。16.9%的人通过大众媒介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了解扶贫相关的信息,超过50%的人熟悉扶贫的相关政策是通过领导干部通知、开会等,从传播模式来看,十八洞村扶贫的相关信息主要通过组织传播的形式进行,大众传播、人际、群体传播发挥的效果较小,主要的传播形式并未有效结合发挥效用。(见表2)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村民较少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去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接触到的精神文化产品较少,大部分人是简单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的村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也有不少村民表示希望能更多的通过媒介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大部分的村民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没有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仅有7%的村民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触到了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传媒对于十八洞村而言,在经济产业、精神文明活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且有效的作用。对于落后地区,贫困农户就是整个社区的主心骨力量,是整个基层民主建设的核心。要想实现落后地区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就要改变原有的组织传播理念,把传播的重心放在交流、沟通上,而非简单的通知。此外,落后乡村地区不比其他现代化技术发达的前端地区,其媒介发展更新缓慢,村民接受程度低。因此,因地制宜使用合适的媒介技术来适应乡土的“熟人社会”。只有通过村民的参与,形成一种双向的传播与沟通,才能够构建新的可发展的社会认同,才能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从技术和理念上改变落后风貌。
传媒是社会上的第四种力量,也更是使社会上每一个个体能够彼此相连的介质。无论是物质文明层面、精神文明层面还是政治文明层面,传媒的效用都是有限的。我国传媒在乡村建设中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经济支持、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原因的阻碍,仍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还未能达到学术研究中所描绘的理想境界。因此,传媒参与扶贫还需要落到实处,需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只有媒介技术匹配到最合适的乡村环境,才能够发挥它在乡村建设中的最大效能。此外,也不能一味地进行单纯地媒介与乡村之间的两两匹配。传媒本身也应当根据环境进行改革,改进出最适合乡村发展的媒介技术,从而达成彼此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