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晓
叶菊英在仓储挑选玉米皮。
玉米皮是玉米作物的外皮,晒干后具有纤维长、拉力强、柔韧白洁的特点,是编织品的理想原料。
玉米皮在农村随处可见,除了当柴烧、几乎没有其它用途。然而巧手编织却能让不起眼的玉米皮“变身”成各式各样环保美观的草编工艺品。玉米皮做的小花,清新淡雅;做成的人物生动可爱……编织品自带田园、清新、度假元素,受到了很多的追捧,近年来,手工编织风还刮进了时尚圈,编织包也变成了“网红”;还有各种编织家具,给整个家居多了一点清爽。
玉米皮编织最早起源于山东莱州、滨州和辽宁绥中等地,可追遡的历史大约一百年。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叶菊英从小就跟随爸妈用玉米皮做一些草编工艺品,中学毕业后有机会进入县里的草编工艺厂上班。草编厂停产以后,叶菊英和她的姐妹们只好下岗自谋职业。多年来,她没有放弃这门手艺,一直坚持做草编。平时她把村里的玉米皮搜集起来,利用自己掌握的编织手艺,加工制作成环保美观的草编工艺产品,既让这些废弃的玉米皮得到了利用和升值,也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创业梦想,后来还带动了乡亲们致富。
2014年10月,叶菊英的草编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了,她的家里成了一个小小的草编加工厂。手工艺人多了,大家集思广益,合作社的草编花样品种也多了,现在她们制作的各种提篮、背包、挂件、花瓶、果盘、座垫、鞋垫等产品达50余种,100多个花样。最近她们还在当地的出口产品玻璃器皿上一显身手,做起了创意设计,开创了给玻璃器皿做外包装的先河。
人们对草编产品的认可和朋友们的鼓励,坚定了叶菊英做草编的信心。闻喜县这几年对草编工艺比较重视,叶菊英还被推选为县草编工艺协会的会长。
这家草编合作社成立以来,叶菊英和她的姐妹们多次到外地参加草编产品展销,通过观摩学习开阔了大家的眼界,不但合作社的草编产品档次提高了,而且销路也拓宽了,目前她们的草编合作社已经与北京、太原、河北、西安、义乌等地的客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吸收了60多名妇女从事草编加工。
合作社社员正在精心编织玉米皮工艺品。
叶菊英与技术员交流。
利用村民们丢弃的玉米皮,叶菊英编织出“壁挂”工艺品。
玉米皮编织工艺
玉米皮编织的工具很简单,一把剪刀、一把尺子、一个模具板、一个图纸、一个小纺车,不用电、不用油,投资成本大约在10元左右。
在编织前,可用硫磺将玉米皮熏白。一般用15~25公斤的玉米皮,将其用水湿润后,把水甩净即可放入缸中熏制。将装硫磺的碗放进大缸底部,然后点燃硫磺,上面罩个铁丝笼。将缸口封严熏制24小时。经熏制的玉米皮,色白如粉、柔软似线,反面有光泽,编出的产品色泽光亮,美观大方。
玉米皮编织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大致可分为编、缠、钉、结、勾五个分类。玉米皮编织技术复杂,玉米皮要经过筛选、染色、晾晒,编织时要选择适当的模具,然后,缠绕固定经线之后才能开始编织。
玉米皮编织地毯是最常见的工艺品,由若干个单独纹样组成的,每个单元是靠盘钉的方法做成,单元的形状有圆、方、三角形等,都可以拼合成地毯。盘钉是选择宽窄一致、厚薄均匀、颜色相同的玉米皮编辫,正面朝外,顺时针方向盘转,每转2-3圈用针手工缝钉一圈。盘钉法分单盘与双盘两种。单盘是从辫子的一端开始,顺序盘钉,呈单色,效果细致;双色盘是指用两条不同颜色的辫子同时盘出含有两种颜色的图案。单色双盘则将草辫从中间结折,从速头出起盘,这种办法速度快,但不易捏平。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盘出圆、椭圆、方、三角、菱形等多种形状的单独纹样单元,连起来便是完整而美丽的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