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在夫
(图片来自于网络)
《寒食帖》是苏东坡撰诗并书写的一篇文章,是苏东坡被贬黄州而写的两首五言诗,在书法上,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原文:“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苏东坡的书法,结体上,被戏称为“石压蛤蟆”,字形偏扁,左低右高,显得右侧不易开张,不是很活泼潇洒,在很多人眼里,显得不是很美观好看,不像王羲之书法的修长和俊美。所以,在很长的一段间里,本人也不怎么喜欢他的书法,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眼界的提高,再回头来欣赏这篇《寒食帖》,慢慢咀嚼,确实是意味隽永,光彩照人,不愧为天下第三行书之美誉。
此帖是苏东坡行书之代表作。诗词写得苍凉悲情,表达了苏东坡贬黄州之后的惆怅、孤寂的心情心境,通篇书法跌宕起伏,随性而书,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恣肆奇崛。诗词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表现出他当时窘迫的处境,“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显得阴郁潮湿。他的书写,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理性到情绪的跌宕起伏。书法作品中“衔纸”二字悬针笔法,是全篇作品的高潮部分,有如刻刀锋利无比,打破凝重而又略显迟滞的局面,有如一道闪电,划破沉郁孤寂的天际,写出了悲愤、凄凉,透露出流放诗人豁达下隐忍的委屈,尖锐的笔锋直指下面一下小小的萎缩的“君”字。这一段错综了诗人荒凉、悲愤,混合了自负、凄苦,交织着委屈、伤痛。行书的笔画顿挫,借助视觉流转,成为生命底层的呐喊,动人心魄,耐人寻味!
想到不能接近的君王,尽忠无门;想到遥远的故土,又尽孝无望。一个是君王,一个是父母,“墓”字写得很大,但是这个“君”字写得很小,好像躲在墙角萎靡不振。苏东坡一路被贬,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怨言和悲愤。最后一句话,“死灰吹不起”,简直是末路的绝唱。因此,这篇书法作品,已不再计较于法度结构的规范和严谨,而是更强调个人心境的自然流露。经历了牢狱之灾,生死大难,又看尽了自己的狼狈不堪,已经不在乎字形的遒劲和俊美,“丑陋”又何妨。
所以,细细品味,《寒食帖》墨色的凝重,笔法的略显迟滞,字形的略显笨拙,这不是遒劲华美,而是抑郁、苦楚、苦涩、内心苦闷的情绪再现!
所以,细细品味,苏东坡《寒食帖》是一篇很有艺术感染力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