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文,张 琼,鲁天学
(1.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2.云南师范大学 文理学院 云南 昆明650222)
文山苗族传统体育是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多样、内容丰富,它伴随着苗族人民生产、生活发展的全过程,它是苗族文化标识之一。苗族传统体育不仅隐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承载着苗族同胞的价值取向,体现着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内源性发展”概念来自于社会发展理论,它由内源性和发展两个概念组合而成,内源性指的是事物开始的内部动因及推动事物发展的各项因素,发展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及未来的期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内源性发展理论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存在着多方面的密切联系[1]。从内源性发展的角度来看,苗族传统体育不仅是苗族同胞的一个文化性活动,还具有一定的体育功能。那么苗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以及体育功能发展的动因是什么?探寻苗族传统体育的内源性发展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苗族传统体育文化,还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苗族传统体育文化。
苗族传统体育在苗族生产、生活的历史长河变迁中不断的适应、选择、发展并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它无疑是一个文化的聚合体,它承载着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与思维方式等,可以说,苗族传统体育反映了苗族同胞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苗族传统体育还是苗族文化的活化石之一。
由于文山多属亚热带气候,山地多,少数民族苗族分布广泛。由此孕育了文山苗族特殊的人文环境,也造就了文山苗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及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性。苗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的产生于生产劳动,如吹枪,吹枪源自于苗族老百姓为保护庄家而制作的一种打鸟武器;有的产生于军事训练,如苗族射弩,弩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而制作的一种具有较大杀伤力的御敌武器。宗教祭祀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苗族的爬花杆,爬花杆是为祭祀苗族祖先而采用的一种祭祀方式,其环节包含了立杆、祭杆、爬杆、闹杆、嘻杆等活动内容。休闲娱乐的活动内容最为丰富,如打板羽球,是苗族同胞自创的一种娱乐活动。板羽球是一种由自制的毽子及两块方木板组成的器具,比赛时以打羽毛球的方式进行。这些体育项目融文化、竞技和娱乐于一体,在节庆和平时生产生活中充分展示了苗族文化的特色及苗族同胞们的精神风貌。
依据2012-2016年在马关县都龙镇,麻栗坡县董干镇的多次调查,其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文山苗族统体育项目
1.2.1 文化传承功能
文山苗族传统体育通常在本民族内世代相传,它包含了苗族人民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苗族人民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知与遵循,反映着苗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山苗族传统体育是苗族生活方式、精神物化、意识形态的载体,通过每年、每次的体育活动传承苗族人民文化,如苗族爬花杆,它蕴含的重要文化意义在于瞭望远方、追念祖先,其运动功能在于彰显力量与技能,通过力量与技能之美展现苗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爬花杆其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通过这样一种活动赋予爬花杆文化内涵,爬花杆这样的一种运动行为载体也就被赋予了灵魂,进而千百年传承,经久不衰。从这一角度来看,苗族传统体育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苗族传统体育作为文化的重要形式和传统文化价值的主要载体,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融合与发展的希望[2]。
1.2.2 政治功能
苗族传统体育族群政治功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其族群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苗族内部公正、正义,在维护苗族内部和谐、尊严等方面展示出了强有力的政治立场,同时在弘扬文化自信,民族自强等方面也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例如苗族的爬花杆看似是一场力量与技能的较量,不仅展现苗族同胞对生活的自信,还体现了苗族同胞对理想与对幸福生活的追求[3]。在爬花杆的过程中建构一种族群信念,由此它所体现的价值远远超出运动的本身,文山苗族传统体育承载着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它已经成为苗族人民建设美好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构件,苗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在其民族和谐、民族文化发展及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
1.2.3 教育功能
《中国古代教育史》记载:“氏族公社成员除在生产实践中受教育外,他们还利用游戏、竞技的进行教育[4]。例如,苗族人民利用吹枪活动教育孩子要怎么保护庄家,利用“爬花杆”告诉后人苗族迁徙的故事,以此教育后人要团结、拼搏、勇敢。通过苗族武术的学习,培养孩子吃苦、坚毅、不畏强敌等品质。苗族同胞利用从生产、生活实践所产生出来的体育活动对苗族后人进行了实践联系思想的教育,即知行合一的统一教育,由此不难看出苗族传统体育与苗族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在苗族教育世界里,无论是思想说教,还是生活技能的传授,苗族传统体育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
1.2.4 竞技功能
竞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苗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多,每个项目都有着浓郁的苗族特色。有的突出对抗性,如苗族斗牛主要突出其对抗性,有的又强调技巧,如苗族的爬花杆、苗族武术则重点强调技巧,而有的却偏重趣味,如打鸡毛毽子、荡秋千、打陀螺等。
1.2.5 娱乐、健身功能
体育的本质是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的教育,由此苗族传统体育的基本价值就是强身健体,休闲娱乐。苗族人民在经历漫长的社会生活、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了丰富的苗族传统体育,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娱乐、健身功能越发的明显突出,如爬花杆虽然是非体育过程、非体育目的和任务的身体活动,但现在经过功能的提取,已经成为苗族现代竞技传统体育。“爬花杆”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手臂力量、腹肌力量,还要求有一定灵敏性。吹枪由于其特殊的民族性、娱乐、健身性,现已经被列为文山州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由此可以看出,苗族传统体育很容易被认知、接受、便于参与,很多项目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长久的传承。
苗族传统体育作为苗族同胞生产、生活实践的一部分,其根源也来自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对于文山苗族传统体育的内源性与发展,须从苗族特有的生产生活实践文化及功能的角度才能更加透彻地阐释。
在早期的苗族生产生活、实践中,采集、狩猎是其生活的重要基本形式,在采集、狩猎等获得生活资料的过程中,苗族同胞学会了射、攀爬、跑、跳等各种原始技能。这些活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些简单的技能即是苗族同胞的生活技能,又是劳动技能和原始体育的技能,苗族传统体育萌芽的内源性是由原始劳动方式铸型和引发的。例如苗族的斗牛、爬花杆、吹枪等活动就是从苗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化出来的。
苗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内源性与发展和苗族笃信的宗教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如苗族笃信牛图腾,斗牛是苗族传统体育较为有代表性的一种活动。在现存的斗牛游戏中,苗族大人或者儿童在农闲时三三两两,以一根带牛角圆木而相抵[5]。其游戏的内容是为了展现出苗族男人的强壮、力量、和勇武,以此延承祖先遗风。同时也是对爱情的一种表达,即强者才能获得爱情。苗族斗牛与其始祖蚩尤有关。《山海经.东山经》记载:“太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见则天下大疫[6]。苗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本民族笃信的宗教信仰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支配自然能力的提高,宗教意识的影响已经逐渐淡化与减弱,先前祭祀性的体育活动逐渐从宗教功利中超脱出来,向着娱乐、健身的民俗性体育方向发展,使其逐步向体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本质力量的具有生活情趣的民族传统体育演进发展。
在古代社会,苗族人民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战争。为了在频繁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苗族便有意识地创造了苗族军事体育,这样苗族军事体育活动也就逐渐成为了苗族传统体育活动形成、发展、提升的一个重要源泉。例如:苗族传统体育的摔跤、武术等技击运动均起源于军事战争。据有关史籍记载,摔跤古代称为角力,起源于蚩尤戏,蚩尤戏源于炎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
在苗族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受到苗族当时语言、文字、符号状况的限制,苗族生产与生活技能的传授主要以人体活动作为教育的内容与手段。例如苗族的爬花杆就是从生产生活实践技能中衍化出来的,并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形成了苗族特有的道德规范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苗族传统体育与苗族教育融合为一体,有力地教育着所有苗族同胞,同时也是苗族文化得以传承的优秀载体。
古代苗族人生活条件非常严酷,由于卫生条件不佳,很容易产生疾病,加之自然侵害和战争,使得苗族人民的健康与生命缺乏保障,由此刺激了原始健身活动的产生与发展。苗族传统体育除了满足生理健康的需要,还更加注重心理方面的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苗族同胞通过传统体育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同胞间的交往,抒发了内心感情,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种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苗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随着时空格局的变化,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精神特质与时代特征也在不断的演化与发展,并在现代社会需求变化中展示着自我独特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价值,呈现出新的时代气息和发展趋势。
在多元文化及现代经济、现代体育的大力冲击下,苗族传统体育并没有停滞不前,也没有完全地被改变或者被抛弃,苗族传统体育正以独特的文化方式在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中朝着包容并蓄的方向发展。然而,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更应拓展其文化生态空间与生存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苗族传统体育文化朝着多样性方向更好地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诸多文化现象中,体育是一种最容易沟通人们思想,促进民族认同的社会文化形式[7]。苗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文化性等功能凸显了苗族人民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同时苗族传统体育还彰显了满足现代世界人们渴望自然、和谐、健康、动静结合的新型文化价值功能,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苗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向全人类,使其在人类文化的共荣发展中比翼齐飞,让苗族独有的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全民族共享的体育文化。
苗族传统体育是苗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文化财富。在民族体育将苗族的一些传统文化印记展现在人民面前的同时,它又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苗族现代体育的不足,在更特殊的层面上满足着苗族人民的教育、娱乐、健身等方面的需要。对于苗族传统体育内源性的发展,从当今教育角度来看,选择一些苗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大学及中小学体育课堂很有必要。首先可以传播、传承苗族体育优秀文化,其次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看,少数民族体育作为区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运动形态多姿多彩、产业开发价值深厚且独具特色[8]。文山苗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地方旅游提供了天然的文化资源,从现实来看,如苗族的斗牛、打鸡毛毽子、斗羊、荡秋千、打陀螺、苗族武术、摔跤、射弩等活动在国家5A级景区普者黑里都有。由此可以看到苗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商业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民间娱乐活动形式,而是苗族地区特色经济和旅游业发展中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文山苗族传统体育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特色经济优势。用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使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支持。在这方面或许我们要探索的更多。
苗族同胞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独特的、内容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包含了文化传承、族群政治、教育、竞技、健身、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从这些功能中,我们能够探寻到其内源性根源于苗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实践。表现在苗族生存方式、宗教信仰、苗族原始教育以及苗族古代健身、娱乐思想等方面。随着时空格局的变化,苗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精神特质与时代特征也在不断地演化与发展,并在现代社会需求变化中展示着独特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价值,呈现出新的时代气息和发展趋势。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将会更加深入地研究苗族传统体育的人文性及苗族传统体育与经济的融合性,希望能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