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2019-07-21 03:59牛秋军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事业单位

牛秋军

【摘 要】财政部要求事业单位自201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内部控制。论文概述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和理论沿革,并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对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Abstract】The ministry of finance requires institutions to implement internal control from January 1, 2014.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and theoretical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institution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n institutions,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institutions.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管理

【Keywords】 institutions; internal control; financial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5-0003-02

1 内部控制的内涵与理论沿革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概括定义了“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控制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事业单位作为提供公益服务的非公共权力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知识密集型组织,其科学管理包含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大核心,内部控制体系是内部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个单位的免疫系统。对于一个组织来讲,没有内部约束机制带来的结果,可以说是防范和抵御风险能力不足。内部控制体系是事业单位实现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控制机制,是事业单位实现公益服务,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和经济活动有效进行的控制系统。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在有序有效开展经济业务,保证资金和资产安全,提高服務效率,防范潜在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等诸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2 事业单位建立内控体系的意义

2.1 保障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依法合规开展

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围绕单位的经费运转进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以预算为起点,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内控制度保障了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并纠正违规违纪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实现传统的会计核算到财务管理控制的功能的转变。

2.2 完善财务管理,防范业务风险和经济风险

内部控制通过识别和规范业务流程,明确起始端和结束端,参与部门及岗位,信息传递路径,划分各个业务环节的职责,对业务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财务信息进行采集、记录、分类和统计,实施全面监督和控制,进而进行有效管理。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分析财务管理制度的不足,将事业单位的各类风险降至最低水平,增强财务人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财务管理绩效水平。

2.3 防范经济风险,预防腐败滋生

内部控制排查风险点,能够觉察潜在风险,从而提前防范和管控,避免发生各种违规和腐败现象。有效确保经费安全运转,保护资产的安全,约束权力的运行,加强各部门的相互监督和协调。借助内部控制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预警与应对策略,增强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关键岗位进行严格监管,建立岗位轮换和绩效评价机制,保障各项业务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3 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现状与努力方向

3.1 进一步提高对内控和内审的深刻认识

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对内控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加深专业全面的认识,深入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使各岗位工作人员认识到内控与业务工作的紧密关联,与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共担责任,从而提高对系统风险和业务风险的识别力。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内部审计在财务审计和离任审计基础上,瞄准管理,深入了解业务,做好业务审计,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增加内部审计独立性,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使内控和内审能够相互配合促进完善,从所谓的目标管理转向流程管理[1]。

3.2 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抓好贯彻落实

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全员覆盖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氛围,将内控融合到业务操作的各个方面。业务领域的信息在会计信息中得到全面实时反映,业务运转流程控制落实到位,内控体系在业务操作中充分发挥监督约束作用,减少内控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随意性,避免浮于表面。各部门之间实现有效的协调和牵制,杜绝风险点管理脱节和存在监管漏洞,做到有效控制财务和经营等各类风险。

3.3 打破直线职能制造成的信息壁垒

传统的事业单位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专业化的职级分工,造成管理层级之间和组织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工作协同难度较大,沟通成本增高。内控制度的执行需要各部门和全体人员配合协作,开展有效的信息沟通,使财务和业务密切联系,连接各个会计要素,形成信息流,有效保障内部控制的执行。内控体系建设需要致力于部门与人员之间的有效联系,保证内控信息及时传达,减少业务和资金流转风险。

4 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重点和措施

4.1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树立人人有责的内控观念

《内部规范》中明确事业单位负责人为内部控制的责任人,强调了主体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是各个部门和每个岗位在业务运作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系统,每个人都是内控制度行为主体,要求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内控制度认识上能够足够重视并达成共识,能够对资金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承担起应有之责。形成全员参与的内控氛围,在各个环节操作中有能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切实落实廉政建设责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塑造事业单位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4.2 加强财务基础建设,实现动态流程优化和再造

科学设置内部组织、岗位及其权利责任,紧密结合业务建立财务规章制度,建立标准化的财务信息规范,加强财务制度执行力度管理。将核算基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财务必须熟悉业务,详细了解业务的各个环节,控制点和风险点,完善细化会计科目设置,使之与业务密切相关,使业务流生成信息流,在会计系统中能够提取出需要的数据,做到信息的完整准确可统计。内控体系建设通过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岗位化,岗位职能化,职责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确定标准与规范,在内控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流程化管理。结合财务循环,从收入、成本、费用三方面需求着手开展财务分析,了解管理层关注的问题,根据专业判断做出引导性分析,并不断根据业务和管理的需求增加分析的内容,以此作为优化业务流程的依据。

4.3 加强财务人才培养力度,引导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在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精神,使之具备与完成岗位任务相适应职业素养。财务从简单重复的低附加值的会计核算,转向更具有附加值的财务预测、决策、分析、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上来,财务参与到运营管理之中,财务要走出财务办公室,深入到业务流程中去,对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2]。通过了解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而设计内部监控体系,防止跑冒滴漏。通过财务分析,从宏观方面去压缩成本费用的开支,找出可以调控的空间,逐步把成本、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财务预算和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制定出合理公认可执行的绩效考核指标。

4.4 加强内部联系,实现会计信息共享

财务部门联通业务部门,提高协同能力,加强沟通协作,解决与业务部门配合的難题,与业务部门协同,在各个环节能够顺畅地提供财务需求的数据。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运用财务信息了解和掌握运营管理中各方面的情况,分析运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指明管理的方向,控制和降低成本、费用。应用预算控制实现绩效管理,降低税负,并规避税务风险。加强内部信息共享,使各部门都能够获得业务信息、会计信息,减少沟通成本,提升整体工作效率,提高决策有效性。

4.5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推进财务信息化和智能化

运用信息科技,全面提升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采集和统计的效率,从大量的数据中收集并整理有用的信息,形成财务信息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运用数据模型和数据处理技术,使用多维度的财务分析和查询方式,进行财务预测和趋势性的统计分析,进而挖掘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挖掘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张庆龙.新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原理与操作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乔玉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思路分析[J].财会学习,2019(07):254+256.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事业单位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