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遇到突发性的病人或伤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然后想办法尽快送医救治。
急救的原则
遇到事故时,应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处理前观察
在做具体处理前,需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尤其要注意脸、嘴唇、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呕吐的情况。
随后,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应迅速做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到症状恶化,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者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在做急救处理时,以患者最舒适的方式移动身体。若患者意识昏迷,需注意确保呼吸道畅通,谨防呕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为确保呼吸畅通,需让患者平躺,若撞击到头部,也要水平躺下。若脸色发青,需抬高脚部,而脸色发红者需稍抬高头部,有呕吐感者,需让其侧卧或俯卧为宜。
处理完毕后
在将患者交给医师之前,需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其消耗体力,使症状恶化。接着联络医师、救护车、患者家属。原则上搬运患者,需在充分处理过后安静地运送,搬运方法随伤患情况和周围状况而定。在搬运中,患者很累,要适度且有规则地休息,并随时注意患者的病况。
现场抢救时间紧迫,对于病情危重者的救治,一要遵守急救原则,二要抓住重点,迅速按照以下步骤检查患者:
1.判断意识
轻拍患者肩部或面部,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啦!”以试其反应,婴儿采用拍击足跟或掐其合谷穴,如能哭泣,则为有意识。
2.急救体位
患者体位应为“仰卧在坚硬平面上”。如果患者是俯卧或侧卧,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将他翻转为仰卧,放在坚硬的平面上,如木板床、地板,这样才能使心脏按压行之有效。
翻身的方法:抢救者先跪在患者一侧的肩颈部,将其两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然后将离抢救者远端的小腿放在近端的小腿上,两腿交叉,再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远端的腋下,使头、颈、肩、躯干呈一整体,同时翻转成仰卧位,最后,将其两臂还原放回身体两侧。
3.打开气道
抢救者先将患者衣领扣、领带、围巾等解开,同时迅速将患者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清除,以利呼吸道畅通。
由于意识丧失,患者舌肌松弛、舌根后坠、会厌下坠、头部前倾,易造成咽喉部气道阻塞。仰头举颏法可使下颌骨上举、咽喉壁后移,从而加宽气道,使气道打开,呼吸畅通。抢救者将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并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于靠近颏部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头部后仰程度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婴儿头部轻轻后仰即可。
注意清除口腔内异物,不可占用过多时间,整个开放气道过程要在3~5秒内完成,而且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要一直保持气道畅通。
4.看、听、感觉呼吸
患者气道畅通后,抢救者利用看、听、感觉之法,3~5秒钟内检查患者有无自主呼吸。检查方法:抢救者侧头用耳贴近患者的口鼻,一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有无起伏;二听患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三感觉有无气流吹拂面颊感。若患者无自主呼吸,抢救者应立即对患者实施人工呼吸——口对口(鼻)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钟,每次吹气量应为800毫升。
5.检查脉搏,判斷心跳
抢救者采用摸颈动脉或肱动脉的方式观察患者是否有搏动,判断患者有无心脏跳动。检查时应轻柔触摸,不可用力压迫。为判断准确,可先后触摸双侧颈动脉,但禁止两侧同时触摸,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
若没有脉搏搏动,可实施胸外心脏挤压术,挤压速度为每分钟60~80次,挤压15次。
挤压气与吹气之比为15∶2反复进行,连续做4遍或进行1分钟后再判断,检查脉搏、呼吸恢复情况和瞳孔有无变化。
6.紧急止血
抢救者对有严重外伤者,还应检查患者有无严重出血的伤口,若有,应当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避免因大出血引起休克而致死亡。
7.保护脊柱
因意外伤害、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外伤,在现场救治中,要注意保护脊柱,并在医疗监护下进行搬动、转运。避免脊柱受伤或受伤脊柱进一步加重,造成截瘫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