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
不少老年骨折患者,尤其是女性,平时并没有跌倒或受过外伤,没有丝毫的征兆,只是因为莫名的疼痛不适去医院检查,却发现骨折了,患者和家属都非常诧异。实际上,在中老年人群中有一种特殊的骨折,这种骨折的发病率很高,常被称为脆性骨折。
为啥叫脆性骨折
顾名思义,脆性骨折指的是因为骨骼变得很脆而导致的骨折,而变脆的原因是因为骨质疏松所致,所以又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创伤造成的骨折不同,这种骨折往往是在没有外伤或者轻微外伤情况下引起的,有时只是身体受到的外力大一些,也会导致骨折,比如有的老人只是打个喷嚏,也会出现肋骨骨折或胸椎椎体骨折,有的只是坐车时发生了颠簸,也会出现胸腰段脊椎骨折,甚至在下台阶或扭转身体时也可以发生骨折,可谓是防不胜防。
为何女性更容易发生
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一项统计显示,超过50%的女性会在50岁之后遭遇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再骨折的风险是未发生椎体骨折的4倍。
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而雌激素可以促进钙吸收,预防骨质疏松,因此女性在绝经后,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会增加。另外,体形较瘦的女性由于脂肪組织少,雌激素水平低,也易出现骨质疏松。脆性骨折发生后,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会导致骨量快速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症,由此形成恶性循环,造成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且同部位及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女性出现骨质疏松后,会出现预警症状。首先最为明显的一个症状是疼痛,主要表现为周身疼痛,然后会出现腰腿疼痛,最后疼痛的位置是在腰部,特别是运动后疼痛感更加明显。其次,体形变矮、驼背,经常会出现全身乏力的症状。另外,因为长期缺钙,经常会出现出虚汗的现象,走完路或者稍微运动后就会感觉很累。出现此类症状就要提高警惕。
脆性骨折常见于四部位
胸腰段椎体:脊柱上的胸腰段椎体易骨折,又称为椎体压缩骨折,因为它被压扁了,当脊柱受到外力时,可能有多种外力共同作用,如作用于胸腰椎的外力,包括压缩、屈曲剪切、伸展等,由此对脊柱造成损害。
腕关节:手腕部位的骨折较常见,大部分患者是因为跌倒后手掌着地所致,也有的患者仅仅是用手支撑起身,比如从沙发上坐起,就会导致骨折。此类骨折甚至比腰部的骨折更多,常发生在桡骨远端近关节2厘米处。
髋关节:髋关节的受力很大,因为整个人体的重量都会通过髋关节传导到膝关节,一直到脚,是身体转动时力量最集中的地方。而且髋关节的运动范围比膝关节的运动范围大,也成为最容易发生脆性骨折的部位。
肩关节:肩关节由肩胛骨和肱骨组成,肱骨较为薄弱,是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的部位。这个部位骨折后,因骨质条件欠佳,常导致复位和固定困难,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可出现肱骨头坏死、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严重影响关节功能。
预防骨质疏松很重要
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是防止发生脆性骨折的根本。
从青壮年开始就要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或乳制品、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坚持户外体育锻炼,特别是适量的负重运动,多接受日光浴。运动可加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与合理饮食配合,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钙加维生素D,必要时可使用骨吸收抑制药物,如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以及促进骨形成药物。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合理的用药效果往往适得其反。需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也有可能继发于其他疾病,比如甲状腺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营养缺乏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先天性疾病等,此类患者应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此外,老人平时应定期检测骨密度,骨密度测试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和评价骨折风险的有效方法。由于骨质疏松症通常可以无声无息直到发生骨折时才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很重要。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