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

2019-07-20 09:38
四川建筑 2019年6期
关键词:滨水公园景观

张 琦

(江苏省溧阳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 江苏溧阳 213300)

1 研究背景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大部分的城市都因水而兴,水是城市的活力源泉,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把流经城市的大江大河亲切地称为母亲河。从人类城市发展历程来看,在城市发展的一定时期里,随着人口的聚集,城市所承载的生态压力日益加大,表现为城市生活废水废料的大量排放,这时候,流经城市的河流就成为排污通道,同时,大量的建设需求侵占了河床的面积,大量的溪流沟渠被填平,或者覆盖成为暗沟,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过去,这无疑是一种自毁家园的做法,使得城市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

后工业时代,随着科技的大幅进步、社会思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流经城市的河流不仅仅只是维系城市运转的水源地和排污地,更是非常重要的生态廊道,对于城市的小气候、生态链都有极大的影响。[1]而随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的提升,随着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和不断深化,滨水空间这一重要的城市公共景观资源的科学利用就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了。

本文所指城市滨水空间为流经城市的河流沿线所形成的景观空间,一般来说,这些空间需要被严格地保护,划定一定的范围,并在其中进行科学设计,为城市居民提供活动场所,满足运动、亲水、观景等多种功能。[2]

2 公园城市理念解读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时首次强调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其后,习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再次强调绿化祖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3]。”

“公园城市”理念体现了“生态文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我国推进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转变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4]。“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公园城市”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家园建设的高度重视[5]。

“公园城市”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图1)。

(1)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将公园游憩服务作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

(2)生态筑基,绿色发展。将公园城市格局作为城市空间优化的基础性配置要素,强调城绿共荣。

(3)城乡并举,协调发展,强调互促共生的新型城乡关系建构。

(4)美丽引领,创新发展,强调美丽怡人的城市景观风貌塑造。

(5)多元共生,开放发展。将绿色开放空间系统作为促进社会善治和文化传承的平台,营建和谐繁荣的城市公共空间[6]。

图1 公园城市特点分析

3 从公园城市建设角度看我国城市滨水空间存在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发展中的短板,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在大规模的、疯狂式的建设浪潮中,城市无限扩张,使得自然生态空间被大量侵占,其中城市水体方面表现尤为严重,宽阔的河床被削减得只剩一小部分,挖沙取石又让其保水蓄洪功能不复如初,不仅生态服务功能退化,雨季一来还极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2)城市生态产品供给不足,城市绿地总量不足,生态绿地类型缺乏多样性、品质极差。在城市水体方面,表现为大量的城市为了增加建设用地或者方便工程开展,大肆填河填湖、覆盖溪流。到如今,城市中仅剩的水景多是一些较大的河、江、湖等,更多的小溪、池塘、沼泽等等早已不复存在。以天府之国成都为例,曾经的成都遍布河流、水网发达,城外两江环绕,城内金水河、御河穿城而过,城内外沟渠纵横,河、湖、塘、堰、池等星罗棋布,13世纪马克波罗到此,恍然以为见到“东方威尼斯”。这一点,单从地名就能反映,《华阳国志》记载:“蜀江众,多作桥,故蜀立里多以桥名。"据不完全统计,成都以桥命名的街道有四五十条,而与水有关系的街名接近100条之多。但到现在,也仅仅是空留地名而已。

(3)城市自然文化风貌特色趋弱。当前的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粗暴性,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在拍脑袋做决定的治理模式下,大量城市填湖平山的大动作屡见不鲜,普遍存在破坏原有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城区风貌的问题,千城一面的现象非常突出。

“公园城市”是将城乡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公园化的城乡生态风貌作为发展建设的基础,把“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的优化和谐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新型建设理念[8]。着力通过对城乡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的布局优化、扩容提质,改善服务品质,建设全面公园化的城市景观风貌,优化城乡关系、完善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品位、满足群众需要,推动城市发展更好的转型[9]。

4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研究

4.1 滨水空间使用者分析

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常见使用群体主要是居住在附近的本地居民以及少量的外来游客,在这一空间中经常发生的活动类型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1)运动——一般来说,城市滨水空间通常也作为城市的绿道存在,以合理的步行路径为主要内容,沿线配置以大量的健身器械、活动场地,作为重要的活动空间,大量的城市居民喜欢在这里进行快走、散步、跑步、健身等等活动,同时,还有大量的群体性活动在此开展,例如广场舞、健身操、学校出游等[7]。

(2)赏景——水体景观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资源,滨水空间也是城市重要的景观廊道,在这里,水体、植物、动物(鱼类、鸟类、昆虫等)等各类的景观要素齐备,吸引着大量的群众和外来游客到此观赏景观。

(3)社交——在公园城市理念的大背景下,城市的滨水空间作为宝贵的资源被着重进行建设,只有颜值高、理念新、功能多的滨水空间才能被作为城市会客厅使用,不仅城市的大型会议、参观考察等活动钟情于滨水空间,居民群众日常在这里开展社交活动也是非常常见的[10]。

4.2 滨水空间设计原则

4.2.1 生态先行原则

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中,生态性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在设计中应当被全面贯彻。[8]滨水空间的生态性主要体现:一是要建设生态驳岸,让河道能够与城市土地进行信息交流,也为更多的生物留下生存空间;二是要选择与当地生境相适宜的植物品种,提高存活率,降低管理成本[11]。

4.2.2 因地制宜原则

一是设计要能够彰显本地历史、文化,能够向人们述说城市最生动的故事;二是设计要与场地自身情况相适宜,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土方工程量,从而降低成本;三是滨水空间一般呈现线状,途经不同区域,这些不同区域的设计要适合本区域特色,不可千篇一律、黯淡无光[12]。

4.2.3 以人为本的原则

使用者是空间存在的意义,更是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设重要的服务对象,空间的设计要以使用者的需求为本,从滨水空间的设计上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到所有使用者的需求。例如,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地区,多预留开敞空间,方便群众开展集体性的活动,又如要多设置落座、休憩空间并提供足够的遮阴,从而更好地方便群众,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13]。

猜你喜欢
滨水公园景观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火山塑造景观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