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文化发展范式构建研究

2019-07-20 11:57李晓通
运动 2019年3期
关键词:范式时期少数民族

李晓通

(文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可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创编的以健身、娱乐、休闲等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舞蹈套路,凝聚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文化内涵、动作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和传统舞蹈有很大不同,具有更强的娱乐性、艺术性、可塑性和现代性,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较快,但仍处于基础阶段。相关的研究非常有限,较有代表性的有:姚霞 立足促进民族文化传播、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方面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4民族的健身舞创编进行研究;蔡静钰 结合全民健身时代精神对四川姜族广场健身舞进行研究;王俊鹏 从身体自尊视角对民族健身舞教学进行研究;此外,王洋、屈曲、曾楠等分别对新疆、云南等地高校少数民族健身舞开展状况进行研究。据此可认为,关于少数民族健身舞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的发展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文化发展范式的构建尤应引起重视,相关研究几乎没有。就文化发展范式而言,通常可认为是指符合某一标准的关系模式的集合,是在某一历史阶段文化共同体的成员所具有的世界观,主要体现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文化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运行模式、文化结构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发展性特征,对发展方式具有支配作用。从文化结构分析的视角看,虽然文化体系中的心态、行为、制度和物质文化层次与文化范式中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运行模式、文化结构等虽不具备明显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但从他们各自的逻辑视角中能发现一些共同点,开展针对性的深入研究,有必要剖析其宏观文化结构,并可将其作为文化分析的支点。

1 在文化价值选择上以“活”主导价值模式

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是在传统的简单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融入大量现代科学与艺术元素,使之能更好地适应与满足现代表演、健身、审美等方面的需要,因此,更多的是被认为是一种以民族传统舞蹈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健身舞蹈形式,可认为是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适应性创新发展,常作为广场健身、舞台表演、交际及民俗活动等的手段。具体来讲,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具有明显的“活”的特征。一般可认为,“活”指文化的生命力,更多地体现在活态传承与区域民族之间的文化融通方面,保障民族文化的开放性与发展性,使之更好地适应群众的健身、审美、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正是因此少数民族健身舞在具有一定的文化广度,才能体现民族多种文化元素和民族体育心理的结合,将民族舞蹈文化外延拓展到更广的领域。事实上,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其体育文化传承发展中,“活”字特征也一直支撑着整个文化的深层结构,使其成为本质意义和价值上的“文化”,更充分地发挥了其人文教化功能。譬如,像“东巴舞”等舞种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动作演练格外引人瞩目,其背后的故事和动作演练的结合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民族心理,用鲜活的民族文化形式演绎民族精神。所以,在精神文化方面,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可以技术、意境、理念等方面的创新为纲,构建其自身的活态传承的价值体系。

2 在文化创新策略上以“美”主导思维模式

行为文化可认为是人们的体育行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集中反映,是对传统文化坚守基础上的与时俱进,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思维方式,使其技术、意境、理念巧妙地融合在人们的行为中。舞蹈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浓缩,是人们行为方式的外在展现。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的发展也需要浸染这个时代的风采,作为一种健康优雅的艺术形式,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对人的教化与熏陶也必将更多彰显文化审美的力量。目前国家对群众体育高度重视,在鼓励群众体育参与大力拓展体育人口的同时,也很重视群众体育运动项目和组织形式创新,政策保障下的群众体育活动和时代精神引导下的文化创新为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审美已成为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文化创新的重要导向之一。此外,少数民族舞蹈受外来文化影响明显,呈现出与全球文化融合的趋势,这种融合主要体现为艺术和审美元素的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身就是竞争力,尤其是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集传统文化和现代音乐、服饰等为一体,具有明显优势。就艺术特征而言,少数民族健身舞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运动,注重意境美、线性美、节奏美,甚至还有艺术化的暴力美,人们对美的多元追求也使少数民族健身舞得到进一步发展。如今的时代是舞蹈盛行的时代,也是人们积极追求健康、审美和休闲的时代,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套路传播迅速,风格日新月异更加多样化,现代舞蹈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传播也为少数民族健身舞的发展创造更好的人文环境。

3 在文化发展机制上以“顺”主导运行模式

作为相似艺术形式的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创编与传播还需进一步规范,其未来发展仍需要建立并完善自身的制度文化体系。从传承与发展来看,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可借鉴太极拳的经验,在认识天、地、人关系的基础上,深刻解读其文化内涵,认识并顺应人的成长、社会发展及自然运行规律,逐渐形成并固化自身的艺术风格,科学提取传承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发挥其促进健康、促进团结和谐的功能,并将其和群众体育政策结合起来。譬如,当前的广场健身舞就已经融入丰富的少数民族舞蹈元素 。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作为时尚的艺术形式,也将会有多种类型和风格,但每种风格的形成传播与发展都将具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和外在条件,内在和外在的结合,体现在其形、神、意等多方面的规定性,可理解为一种制度,在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更好地传播与发展范式的形成。从运动项目的发展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在一系列“制度文化”的规约之下顺应了时代文化发展需求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譬如,当下非常流行的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笛脚舞》及一系列新编健身舞蹈套路等,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都有严格的内部规范,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精品套路,可认为是舞蹈创新发展的典范。

4 在文化结构优化上以“特”主导结构模式

少数民族健身舞和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物化媒介非常有限,相关的物态文化体系亟待构建,对外传播也显得动力不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环境中,少数民族健身舞的发展并不成熟,很多套路动作非常简单,譬如,迄今仍为流传的某些广场健身套路只是4拍或8拍动作的重复,所以,在发展文化体系远不及太极拳完善,尤其是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需要更多的物化媒介,进一步优化自身文化结构。从这个角度看,随着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体系的不断壮大,应该在民族物质文化方面突出特色,拓展群众基础,可参照民族服饰、器物、图腾、文字等打造能反映民族心理且个性鲜明的物态文化名片,开辟新的文化传播途径,在场地和器械选择,在书籍和教学片等物化传播媒介等方面都很具特色。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应以物化媒介为依托,尽快形成自身体系,重视对传统宗教舞蹈动作的艺术加工和对现代舞蹈套路的系统化改进,积极吸纳现代民族文化精华,进一步凸显其健身、审美、休闲和教育功能。有时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不只是舞蹈的一个发展方向,也应是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另一种形式,其文化结构优化并形成稳定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5 结 语

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是传统舞蹈和现代体育的结合体,是在新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将在现代体育和舞蹈多样性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多种类型和形式,并逐渐形成自身体系,在现代社会文化环境中催生出更多新的文化形态。其文化发展范式构建的价值模式、思维模式、运行模式及结构模式之间也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自文化深层向表层构建的一般规律,这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一致的。在当前国家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下,新时期少数民族健身舞更需要探索自身发展新思路,构建更科学完善的发展范式。

猜你喜欢
范式时期少数民族
法治范式的沟通主义进路
——简评《中国法治的范式研究:沟通主义法范式及其实现》(郭金平)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少数民族的服装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认知范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