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黄山学院建筑学专业培养过程中中日联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为例,介绍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及意义,重点总结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意义,为黄山学院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其他类似课程及专业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 键 词] 中日联合培养;实践教学;专业培养;参考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10-0168-02
一、引言
日本芝浦工业大学是日本的一所私立大学,在日本排名相当于合肥工业大学在国内的排名。黄山学院和日本芝浦工业大学于2015年结为友好学校,2015年至2018年以来共进行了9次友好交流活动。2018年10月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4名师生与日本芝浦大学24名师生一起参与了为期10天的中日联合研修活动,主要针对废弃的呈坎中学进行调研并提出可行的改造重建方案。
二、中日联合培养实践教学概况
对建筑学专业而言,实践教学关键是联合设计实践,具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设计理念的中日学生就同一个设计课题展开共同设计,最终达到统一。针对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总结,为黄山学院的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实践教学就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也用来支撑理论教学。
中国建筑素来以美观、古典著称。独特的地域环境、承继儒家文化的徽商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润泽了徽派建筑,形成了徽派建筑元素的美学特征,呈现出动静结合的美学意境。呈坎中学的重建方案中日双方各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经讨论最终达成文化理念的统一。
二、中日联合培养实践教学内容
(一)实践教学内容
1.设计背景:本次联合设计以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八卦村旁 500米处的原呈坎中学为中心,对中学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改造和设计。呈坎村的经营公司想对此区域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国学研修基地(日语翻译成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心),在周边空地进行适当的新建,并可适当考虑停车场作为新入口与呈坎村的关系,设计新入口的交通空间。
2.地块范围:黑线范围为此次的改造设计对象,白线为周边可进行协同考量设计的范围。
3.设计要求:原呈坎中学的建筑必须全部或部分保留,并改造为国学中心或国学博物馆。改造后的文化中心包含并不限于以下功能:接待前台、室外研习活动空间、室内研习空间、教室及冥想空间、学员宿舍、宾馆、食堂。设计及改造过程中不能打破现有建筑之间较为亲和的关系,适当考虑中学和呈坎八卦村的关系,设计新停车场到呈坎八卦村的入村交通空间,不需要对整个地块进行完整的设计,只需在中学地块及周边部分区域进行现有建筑的改造,新建建筑(如酒店、餐厅、商店等)的设计,建筑风格需与周边建筑相统一,限高:12m,建筑密度:40%,容积率:1.0。
(二)实践教学课题可行性
这次是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与芝普工业大学联合设计项目,项目内容定位为国学研究院。本项目可以使双方学生对徽州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徽派建筑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双方学生空间的改善能力,让传统空间焕发生机,更适宜现代的发展需求。
徽州书院建筑既具有学府之精髓,亦有传统民居之特色。徽州复杂的地势造就了多样的空间组合层次,并且在形状上注重地形、天时和风水,使得徽州书院建筑有着近乎天成的空间结构,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位于县城东山脚的如绩溪东山书院,位于县治东眉山麓的祁门东山书院,位于万安山下的休宁还古书院,这些建筑都力求延续山脉之气势。天泉书院枕山环水,海阳书院山屏水障,背倚主山,面迎案山,是难得宝地;黟县南湖书院则正面南湖秀色,湖波如镜,绿荷撑伞,垂柳入池,赋予书院川水之灵气(如图2)。
(三)实践教学成果
1.本次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中日双方师生共同参与,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所取得的成果不仅对教学有很大的指导及实践意义,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意义。
2.中日双方学生共同努力,共提交了六套设计方案。我们同时跟踪教学指导,对学生的不足及时改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的成果不仅对教学有很大的指导及实践意义,也产生很大的社会意义,给呈坎的经营商提供了很好的改造改良思路,同时为项目的运行和后期学生的参与打下了基础。
3.成果展示:此次中日研学,六组学生根据各自的设计特点和思路,设计出的六组方案各具特色。本文以第二组方案举例说明。中日小组成员有张继坤、范璐瑶、李梦飞、刘雨晴、功刀悠、饭田美嘉等6位学生。指导老师有中方的彭志明教授和日本的南一城教授。
方案介绍:设计地块选址在位于呈坎八卦村的东南方向的一个废弃的中学,东面临溪,西面为呈坎村新建售票处和停车场,有一条路直通景区,中学北部为田园风光,东向和南向可以看到山景,目的是将该中学改建为徽州文化研习地。
改造理念:旨在打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徽州产业园,形成研学者、研究者、村民三方融合的空间。
改造目的:打破原有建筑的围墙,用绿化景观营造空间,以达到形态上的开放。对建筑空间进行改造,采用木材、玻璃等营造空间进行改造,同时对室外公共空间着重处理,以此达到建筑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呼应相联系。
改造成果:1栋职工宿舍顶层和山坡相连,可以改成研学宿舍。2栋改为食堂,4栋和5栋改为学习及交流空间。6栋办公室改为科研者宿舍。7栋和8栋改为藏书室(如图3)。中学内部引水进入,通过小桥流水来联系分散的建筑,形成徽州独有的亭台楼榭、曲径通幽的独特空间。
三、总结
这种实践教学方式,考虑到中日双方教学地域性及距离性因素,开展集中的研习为最优的实践教学方案,为今后相关教学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类似这种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为教师的专业实践环节研究提供了参照,同时促进了两校之间的教学与科研交流,增进了学生对古建筑的认识,对最新的建筑技术、日本建筑抗震技术、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的了解也拓宽了学生知识面.
参考文献:
[1]张晓婧.清代安徽书院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4.
[2]吴凡吉.徽州书院的建筑及其空间特色初探[J].门窗,2017(3).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