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性合一”原则在乡镇初中音乐教学的应用研究

2019-07-19 09:34熊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审美性音乐性思想性

摘 要:本文所指的“四性合一”原则是指在乡镇初中音乐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性、音乐性、创造性和思想性的教学原则。本文作者在音乐课中应用“四性合一”原则进行教学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四性合一”原则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审美性 音乐性 创造性 思想性 音乐教学试验

一、研究背景

音乐对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出了“以乐育人”的观点。在国外,音乐早就被视为开发儿童智力的一种手段。音乐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课程。一曲《国家》激发了多少乡镇初中学生的爱国之情?应该说,音乐课程是乡镇初中一门重要课程。但是,长期以来,某些乡镇初中的领导把音乐课程看作可有可无的课程,无疑对现阶段的音乐教学是一大障碍。据调查了解,目前,大部分乡镇初中的音乐教育,从师资到设施仍然很差。在课程设置上,有的乡镇初中因音乐教师不足,干脆压缩音乐课程的课时。这样的课时安排,哪能符合义务教育的要求呢?

现在乡镇初中的学生,音乐知识普遍是空白的,连什么叫简谱都不懂得,如果要唱歌,只好鹦鹉学舌。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对教唱革命歌曲和爱国歌曲不感兴趣,说这些歌曲古老了,过时了;而对一些唱流行音乐的歌星却崇拜得五体投地,常模仿着伊伊哎哎,小小年纪,就满口情呀爱呀!这真是值得人们深思!这难道不是由于乡镇初中长期以来不重视音乐教育的结果吗?为此,本文作者在音乐课中应用“四性合一”原则进行教学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四性合一”原则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二、教学试验内容、方法与结果

1.教学试验内容、对象

教学试验内容为“四性合一”原则在在乡镇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地点为广东省高州市大坡中学。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8年至6月。选取该校两班七年级学生作为受试者,一班为对照班(有45位受试者),另一班为试验班(有49位受试者)。对照班按照“教师在课堂上教唱,学生跟着鹦鹉学舌”的“填鸭式”原则进行音乐教学;试验班按照“四性合一”原则进行音乐教学。两班受试者在学习起点上无显著差异,试验有效。

2.教学试验方法

(1)培养审美性的教学方法。美育是让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艺术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对美的正确感受和创造,是他们思想意识和情感的一种文化修养的表现。音乐以独特的表现方式激发人的情感,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无动于衷。”音乐以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旋律,构成美的形象,振奋人们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实践证明,经常与健康的音乐为伴,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继而对社会上颓废的流行音乐和腐败的不良行为无法容忍,并逐渐养成友爱相处,礼貌待人,举止文明,仪表端庄的良好作风。因此,在教学试验中,我们让学生多听完整的歌曲和乐曲,在获得完整的音乐形象时承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具有美感的音乐,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形象的分析,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来指导学生,使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获得音乐效果。一是引导学生细心倾听音乐的旋律。旋律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因此,欣赏音乐时必须细心地去倾听作为音乐灵魂的旋律。比如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就要细心倾听那雄伟、刚健、气息宽广的旋律,通过它来领会作曲者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领会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为了幸福,为了建立美丽新中国,不怕流血牺牲,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炮火前进那种革命精神。通过欣赏,激起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学习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精神,从而领悟到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学习,学好本领,将来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更加美丽富强的祖国。二是引导学生细心倾听音乐的节奏特点。音乐的节奏千变万化,欣赏时要细心倾听它的节奏的特点。例如,一首乐曲,它是进行曲的节奏,还是舞蹈音乐的节奏,或者是劳动歌曲的节奏;它是很强烈很紧张的节奏,还是舒缓、宽阔、平稳的节奏等。三是倾听一首多声部的乐曲时,还要细心倾听各个声部各种乐器之间是怎样组合的,倾听各声部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既和谐统一,又有对比、穿插起伏的音乐效果。四是要从音乐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倾听音乐的整体效果。一部音乐作品总是会有一个或几个音乐主题(主要的音乐材料),并且总是经过这些音乐主题的呈示、发展、变化直到结束的过程来陈述音乐的内容。欣赏音乐时必须紧紧跟随着音乐的发展,细心倾听音乐的陈述过程,才能领会乐曲的整体内容,才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情趣,促进美育的发展。这种音乐形象逐步深入地展现的过程,是激起学生情感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过程。学生直接参与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他们的听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会由此得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器官也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2)培养音乐性的教学方法。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不同,它是以听觉、时间、表演艺术来体现的。一是音乐是由声音的高低、长短、快慢、强弱等要素组成的,它必须通过听觉的感知,才能使人获得音乐的感受,所以,在教学试验中,我们让学生倾听乐曲、歌曲以培养音乐性;二是给学生一个反复听、唱、奏的过程,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印象,正确掌握节拍、节奏、速度,同时注意正确的时值概念;三是让学生在唱歌、演奏、欣赏等过程中,注重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音乐性,使他们在反复听赏中加深记忆。同时,还采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区分音乐表现手段中诸音高低、时值、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等的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和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四是把“动”引入音乐教学。由于音乐的旋律、节奏和人体的律动有着共同的内在联系,它們都是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都有概括表现人的内心情绪活动的表现性质,而“动”又是初中学生的天性,故把“动”引入音乐教学,让学生用身体的“动”配合音乐的“动”并使他们的各感官“通感”活动起来,从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例如,在教学试验中开展视唱练习,我们要求学生把多种器官协调运用,做到口、眼、耳、手、脑“五动”。再如节奏训练,边训练边念节奏,同时辅助于拍手、踩脚等,特别是多部节奏同时训练以及合唱训练,都可以使学生做到配合默契,高度统一协调,这样训练了学生同时兼顾几件事情的能力,这种能力应用到音程的学习上,就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性和音乐表现力。例如,在一般的大小调的大、小三度音程发生变化时,即意味着调的改变,如C至E改为C至降E,D到F变改为D至升F,G至B改为G至降B……等等,这些大、小三度音程的改变,会自然地引起学生在唱歌时调变音乐表现方式,培养其音乐性。

(3)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方法。音乐的创造力包括演唱、演奏技能、乐感、音乐想象和创造才能等方面的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必须在他们的演唱、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乐感、想象和创造的才能。在课堂上应激发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才能,在演唱、演奏等表演中倾注自己的情感,使音乐更具感染力。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音乐感受力不同,因而存在不同的音乐想象和创造。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试验中,我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加强观察,加强生活和情感的体验。在分析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形象,掌握各种表现手段,提高音乐感受,启发学生在音乐中展开联想,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新形象,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同时,我们对学生的独特见解与独创表现也给予鼓励。例如,民间乐曲《百鸟朝凤》对各种鸟禽的鸣叫声进行了生动模仿,在开展这首民间乐曲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想象出一幅百鸟聚集,争奇斗艳的绚丽图景。又如,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时,我们介绍这是一首热情、和谐、欢快气氛,使人感到好象置身于热闹、欢乐场面的交响曲,学生根据音乐的象征表现开展联想,于是一个热闹、欢乐场面就出现在学生的想象中。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思想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试验中,我们把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音乐教学的特征是把理性寓于情感之中,把概念寓于形象之中,把艰苦的学习寓于美的享受之中,是寓教于乐。音乐的本性是快乐的,又是动的艺术。乡镇初中学生还处于好动时期,音乐与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最相吻合,最能满足他们求动、求乐、求美的要求。这样,音乐教学通过其独特的教育手段——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就能较其它学科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意向的培养。在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耳闻目染,口唱心记,受到鲜明的音乐形象的感染和高尚情操的熏陶,促使了内心情感的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例如,学习《歌唱祖国》时,教师在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艺术形象时,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等方面因素,指出词曲就象一声冲锋号,激励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勇往直前,建设繁荣富强祖国。这种音乐形象,是深深地扎在学生的心里,直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样,音乐教学中的合唱和歌咏比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在全体同学同唱一支歌的时候,便会使演唱者在歌声中沟通彼此的心灵,凝聚成一股钢铁般的意志力量,加强了集体主义思想,增强了团结友爱和组织纪律性。

3.教学试验结果

教学试验后期,两个处理组受试者参与教学调查。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的有效问卷都是94份。在教学试验班,大部分受试者在审美性、音乐性、创造性和思想性均得到较多的培养。

三、讨论

音乐,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乡镇初中学生更是如此,通过音乐对初中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性、音乐性、创造性和思想性,陶冶他们的情操,塑造美的心灵,使他们身心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审美性、音乐性、创造性和思想性的培养是互相联系、互相交织进行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发展的。它们都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听、唱、奏、动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的。

当然,在初中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性、音乐性、创造性、思想性,其前提条件是切实抓好音乐基础知识教育。为此,要切实把音乐课作为初中的一门必修课,像体育课一样,把音乐成绩作为初中学生升学不可缺少的依据。另一方面,要抓好硬件设施的建设,保证音乐经费的开支,添置一些常规的音乐器材,聘请专职音乐教师。每学期都要进行一两次音乐教学检查。大小节日开展一些音乐演唱比赛。在教学上,不能再像过去那种脱离教材,随意教唱流行歌曲,应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强化节奏和识谱的训练,使他们毕业后,能具有视谱唱歌的独立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要教会学生1234567这七个音的音准,发音的口形和技巧。接着进行三度音程、四度音程……八度音程的訓练。还要经常地编一些综合性的关于节奏内容,进行节奏训练,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这样由浅入深,循序前进的训练,既能养成学生边唱歌边打拍子的习惯,又能使学生充分获得理性和感性的知识,还可培养学生的音乐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泯.重视音乐基本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全面人才[J],音乐周报,2012,15(7):69-70.

作者简介

熊飞(1976—),女,汉族,广东高州人,大学本科,现任广东省高州市大坡中学音乐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音乐课程教学。

猜你喜欢
审美性音乐性思想性
找准“德性” 灌启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凸显思想性
从音响性往音乐性的转变Esoteric(第一极品)Grandioso P1X/Grandioso D1X分体SACD/CD机
起承转合+思想性
颇有音乐性与弹性的新作 HiVi(惠威)SUB12S超低音音箱
勃拉姆斯《弦乐六重奏》(Op.18)中的“家庭音乐性”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追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引入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一课为例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