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套的婚礼

2019-07-19 09:42刘吉同
特别文摘 2019年11期
关键词:热吻司仪含蓄

刘吉同

这些年,我多次参加亲朋好友儿女的婚礼。然而,就仪式而言,感染人的情节和台词不多,能让人记住的更少,总的感觉是没啥感觉。一方面,司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几乎都是千人一面;另一方面,音响震耳欲聋,尖叫声不断,但多是一种喧嚣,热闹有余而庄重不足,套话有余而诚挚不足,直白有余而含蓄不足,表象有余而内涵不足,俗气有余而文雅不足。很多时候坐在那里,觉得是在受折磨,很想逃离。当然这不是对新人不敬,也不是不祝福他们,而是说仪式的文化含量低,传递给人的美感太少,就像一碗白开水那样没有味道。

按照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婚礼仪式上最不能缺的是含蓄。什么是含蓄?黄梅戏《啼笑姻缘》里男女主角的一段对唱,做了最好的诠释。沈凤喜想弄清樊家树以前可有妻室,便“弯弯绕”式地连连发问:家中还有何人在?我再问先生您贵庚?我问你有无旁人问寒暑?伯母出门门谁看?假日回乡谁为伴?想必晚上自清静?衣衫换下有人洗?冬夜凉脚何人暖……若不讲含蓄,那么这些问话都是多余的,只一句便足够了:你家中还有老婆吗?然而,假如真去这样問,那就大煞风景,把少女欲说还休的美感破坏殆尽。时下的婚礼犯的正是这个毛病,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估计是事前设计好的,新郎声嘶力竭地对着新娘喊:“我爱你!”这样的大喊太粗糙、太直白了,毫无美感可言。还有,一对新人当着众多来宾、长辈和晚辈的面,站在舞台中央,在强烈灯光的照耀下,拥抱热吻,司仪甚至还诱导他们时间长些再长些。这既不符合我们的风俗习惯,也有悖于人们的审美要求,还没照顾到特定人群的感受。

也许有人会说,你不可把戏剧舞台上才子佳人的演出与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并列起来。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含蓄、委婉等美的元素就可以离开我们的生活了。相反,它却一直如影随形般地与大众在一起。因此,让这些美的元素出现在婚礼仪式上,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透过当下的婚礼可以看出,时下人们的表达和思维,有明显的空壳化、粗鄙化趋向。其实,我们原本并不是这样,不妨看看80年前的一份结婚证书,摘抄几句如下:“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锦,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多么优雅、真挚和浪漫,充满着美感。然而,如今的民间也好,“官间”也罢,已很难找到这般优美的文书了。

猜你喜欢
热吻司仪含蓄
考虑不周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
什么花?
憧憬含蓄是一种收藏
热吻惹来“接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