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德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2019-07-19 05:53杜家清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广德县

杜家清

摘  要:稻纵卷叶螟是广德县水稻上常发性的主要两迁害虫之一,2018年度广德县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其中,三(1)代零星发生;四(2)代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五(3)代中等发生;六(4)代在瓜、烟后稻上偏重发生。该文分析了水稻稻纵卷叶螟的主要危害症状、发生情况、发生原因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原因分析;广德县

中图分类号 S4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2-0082-2

广德县地处于皖苏浙3省8县交界处,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前沿,区位优势明显。农业气候条件适宜,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达3万hm2,总产量约25万t。一季水稻一般在5月初播种(育秧),6月初移栽。随着栽培模式的改变,直播水稻、机插秧面积逐渐加大,约占种植面积的70%以上。

1 主要症状及危害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别名:稻纵卷叶虫、刮青虫,是东南亚为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大麦、小麦、小米、甘蔗、茭白等作物及部分杂草。上世纪60年代前偶发,60年代后逐年加重,70年代以来大发生频率明显上升,能在多种禾本科植物上完成世代发育,但在自然条件下偏好水稻。

为害症状:以幼虫吐丝纵卷叶尖为害,为害时幼虫在苞内取食上表皮的绿色叶肉组织,幼虫低龄期被食成白色条斑,3龄后进入暴食期,食完整个叶片,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穗期受害,影响正常抽穗结实,特别是孕穗、抽穗期剑叶被吃白,造成瘪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导致严重减产。

习性:广德县三(1)代有少量迁入,但迁入盛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7月上旬。选择生长嫩绿、叶面积指数高的丰产田,喜在圆秆拔节期和幼穗分化期的稻田产卵。成虫每雌平均产卵100多粒,多的可达200~300粒,因各代气候不同,产卵相差明显,常年二、四代产卵量大,第三代适逢高温季节,产孵量较少,卵多散产,也有2~5粒产于一起,叶面卵量大于叶背,通常分蘖期产在倒2叶为多,圆秆拔节期以倒3叶为多,孕穗抽穗期以产在倒3叶为最多。幼虫一生可为害5~7叶,3龄后开始转株为害,4~5龄食量猛增,其食量占幼虫总食量的94%。因此,防治应在3龄以前。老熟幼虫经1~2d预蛹期化蛹。

2 发生情况

2.1 三(1)代 6月20日以前观察区灯下及大田赶蛾调查均未见,零星为害。

2.2 四(2)代 观察区灯下诱虫6月23日初见,当日单灯诱蛾1头,初见期较2017年迟5d,7月2日、7月7日分别出现灯下蛾峰,单灯分别诱蛾8头、9头,7月8日后连续多天灯下未见蛾,7月13日灯下再次见蛾。截止7月20日观察区灯下累计诱蛾37头。大田赶蛾自6月25日初见,初见期较2017年迟4d。7月3日、7月7日、7月12日大田分别出现蛾峰,峰日蛾量分别为1200头/hm2、6480头/hm2、3480头/hm2。大田赶蛾情况跟灯下峰日高度一致。截止7月20日,累计蛾量36180头/hm2,较上年同期增加28%,与近3年均值持平。卵量调查观察区7月8日6.6粒/百丛(0~33粒/百丛);7月15日观察区百丛卵量达43.92粒/百丛(0~109.8粒/百丛,其中卵量达100粒/百丛以上的占调查田块的25%以上)。7月10日南片查卵,平均32.83粒/百丛(其中誓节0~36.6粒/百丛、独术0~37.8粒/百丛、月湾0~148.8粒/百丛);7月17日北片查卵平均44.28粒/百丛(其中邱村0~104.4粒/百丛、新杭0~160.8粒/百丛);普查卵量达100粒/百丛以上田块占调查田块30%左右。

2.3 五(3)代 观察区7月11—20日灯下零星未见蛾,单灯10天共计诱蛾3头,7月21日灯下蛾量突增,当日单灯诱蛾6头,其中7月23日、7月29日、8月1日单灯分别诱蛾15头、20头、21头,7月21日—8月1日观察区单灯累计诱蛾121头,为近3年同期最多一年,2017年同期灯下极少见蛾。观察区大田蛾量自7月20日起直线上升,当日2160头/hm2(最高10800头/hm2),7月23日—8月1日连续10d蛾量均在15000头/hm2左右,其中7月25日蛾量最高,平均16200头/hm2(2700~135600头/hm2),峰日蛾量与大发生的2007年相当(2007年7月27日平均蛾量29040头/hm2);8月1日后蛾量开始大幅下降,截止8月20日,五(3)代累计蛾量200460头/hm2,为近3年同期近10倍。调查发现大田蛾量迟播田块较早播田块高,长势嫩绿且郁蔽度高田块较其它田块高。7月30—31日迟播稻田普查,大田蛾量均近150000头/hm2。卵量及虫量调查:观察区7月26日卵量调查平均21.24粒/百丛(0~106.2粒/百丛),7月30日卵量调查平均70.8粒/百丛(35.4~177粒/百叢),卵量上升较快,观察区调查田块多为早播、移栽田块;7月31日午季田直播田块查卵,全县加权平均429.55粒/百丛(132~957粒/百丛),其中花古369.6粒/百丛(231~660粒/百丛)、桃州镇白洋村489.5粒/百丛(132~957粒/百丛)。

2.4 六(4)代 观察区灯下8月18日起至8月25日持续见蛾,日单灯蛾量均在10头左右,其中8月22—24日连续3天出现蛾峰。观察区大田赶蛾中稻田蛾量不高但长势嫩绿的田间杂草上蛾量非常高,同期单、双晚田间蛾量较高,大多在4500头/hm2以上,9月4日烟后稻主产区普查,大田蛾量在3000~12300头/hm2之间。卵量调查,单晚田平均卵量为142.6粒/百丛(98.6~192粒/百丛),双晚田平均卵量达225.4粒/百丛。

3 防治情况

3.1 三(1)代 迁入量极少,防治上没做具体要求,由于结合防治一代二化螟的兼治作用,造成的危害极轻。

3.2 四(2)代 迁入始见较早,迁入峰次明显,全代蛾量较多,发生较早,且同期我县白背飞虱发生较重,于7月19—21日统一防治1次,药后防效调查百丛虫量2.5头/百丛(最高6头/百丛),残虫以高龄幼虫及蛹为主,卷叶率1.15%(0.35~1.70%)防治效果达到预期值。

3.3 五(3)代 由于迁入峰明显,迁入量较大,且迁入时间集中,于8月5—7日结合其它病虫害一起进行1次统防统治。药后防效调查,观察区卷叶率0.118%,百丛残留虫量1.2头。防治效果达到了预期效果。

3.4 六(4)代 在单季稻上量极少,未作防治要求,在瓜、烟后稻上发生情况较重,故对瓜烟、后稻专门进行了防治,分别在9月5—7日、9月18—20日结合3代二化螟总体防治要求,对六(4)代稻纵卷叶螟进行了防治,故而危害很小。

4 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

四(2)代前期迁入较迟,但后期迁入虫量、峰次均较多,后续迁入量大,故而较重。今年自7月下旬至9月上旬末台风雨水较多,有利于稻纵的迁入,且上代残虫基数略高,结合灯诱及大田赶蛾情况综合分析,五(3)代稻纵外迁加本地羽化,成虫量较多,但中稻此时稻叶老硬,后期气温较高等因素影响,危害较轻。由于种植结构调整,瓜、烟后稻种植面积上升,六(4)代有充足的食料以及后期气候因素适宜,因而六(4)代发生较重。

5 测报和防治

5.1 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

5.1.1 耕作制度 水稻种植的快速北移,种植面积的扩大,特别是直播稻、机插秧大力推广造成生育期推迟、长势嫩绿、田间郁闭度大等因素为稻纵卷叶螟大面积发生提供了基础。

5.1.2 品种及栽培管理 杂交中籼稻的推广和普及以及水稻中后期的高肥管理为稻纵卷叶螟重发,特别是后期重发提供了优质的食料条件。

5.1.3 气候条件 夏季多雨、适温、高湿是稻纵卷叶螟重发前提。

5.1.4 天敌种群 田间生物小群落无法正常运转,为稻纵卷叶螟重发几率增加成为可能。

5.2 防控效果 遷入时间早迟,迁入峰次多少,迁入量大小均是影响四(2)代稻纵在全县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适时防治能有效防治其危害,2018年广德县总体防治较为理想。但部分田块由于未防、防治不力或漏治田块,也出现了较重危害。来年继续加强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适时指导农户开展防治,争取把稻纵卷叶螟的危害降到最低是未来测报工作的重中之重。

(责编:杨 林)

猜你喜欢
稻纵卷叶螟广德县
广德警方破获信用卡诈骗案
广德县中小河流山洪灾害的防治问题浅谈
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蓝天:记广德县誓节镇牌坊社区关工组组长徐品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