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治新 王林子
摘 要:2017年榆阳区被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榆阳区结合实际,创新模式,推广“三条路径”,构建现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探索实践“三权分置”,搞活了农村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搭建产权交易平台,激活资源要素,打通工商资本下乡渠道,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精准脱贫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2-0016-2
1 榆阳区农业发展概况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总面积7053km2,土地广袤,资源富集,既是传统的农业大区,也是正在崛起的新型能源强区。境内以明长城为界,把沙漠与黄土丘陵过度地带分为了2种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形成了3种不同的种养殖主导产业区域,北部风沙草滩区以马铃薯、玉米、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南部山区以小杂粮、中药材、特色林果为主导产业,榆溪河川道带以设施蔬菜、水稻、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自“十二五”以来,榆阳区坚持将“三农”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切入点,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为奋斗目标。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寻求脱贫根本之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
2 榆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
2014年,赵家峁村被确定为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拉开了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2017年被榆阳区确定为全国第2批100个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胆探索,顶层设计,以点带面,创新推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三条路径”。通过2年多的努力,榆阳改革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得到了各级相关部门的肯定。全区317个村303个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注册成立了400个农村集体组织,累计颁发股权证10.9万本,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4.3万人。依靠改革充分激活了农村各类资源要素,释放了农业生产力,为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扎实基础。
3 创新榆阳模式,推广“三条路径”,构建现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榆阳结合实际,在赵家峁村改革的基础上,创新“榆阳模式”,因地制宜推出了“三条改革路径”,分类推进。
3.1 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模式(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南部山区外出人口多,撂荒耕地面积大,在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按照“确权确股不确经营地块”模式,以农户承包地的经营权入股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
3.2 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模式(解决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 在城中村、城郊村及经济发达村的改革重点是经营性资产的股份量化,着力推进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到人,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3.3 资源性资产股份制改革模式(解决如何种地的问题) 北部草滩区农民对土地依赖性较强,在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实施“一户一田”,实现规模化经营。同时,将集体的新增耕地、林地、沙地等资源性资产进行折股量化,配套伙场地、宅基地同步改革,实现多改合一的农村综合改革。通过改革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成立了集体成员边界清晰、集体产权关系明确、个人积极性与集体优越性得到有效结合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持市场导向,盘活集体资产,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4 创新“三权分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搞活了农村土地经营权
针对二轮承包耕地所形成的块块田、绺绺田、裤带田,造成种植效益低下、不适应机械化作业的问题,从2010年起坚持探索引导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断探索和豐富“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
4.1 土地经营权流入新型经营主体 北部草滩区1.67万hm2集体新增地经营权流转到新型经营主体,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现代化种植,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4.2 土地经营权入股集体经济组织 南部山区通过资源性资产进行改革,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入股集体经济组织,由集体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解决了山区土地撂荒、无人耕种的问题,1.33多万hm2效益低下、濒临撂荒的耕地焕发生机,实现了3.33万hm2良田规模流转,促进了规模化、特色化、机械化发展。
4.3 互换经营权实现“一户一田” 北部草滩区整合涉农资金,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通过互换承包地经营权最终实现每个农户只种一块地,深受基层群众拥护和支持,取得了极大成功。累计整合耕地1.56万hm2,农户户均耕地由7.7块变为1块,耕地面积增加3.9%,基础设施和土壤肥力得到显著提高,产值增加15.2%,节约成本6000元/hm2左右,全力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化种植。同时,1.67万hm2集体新增地全部流转到新型经营主体,配套高标准农田设施,发展现代农业。
5 搭建三级平台,激活资源要素,打通工商资本下乡渠道
榆阳区成立区乡2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全区乡镇全覆盖,开展产权交易业务,实现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全区3.53万hm2土地经营权通过乡镇产权交易鉴证入股股份经济合作社,已完成28笔、0.55万hm2与新型经营主体土地经营权交易鉴证。区财政在农商银行注入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撬动银行信贷1亿元,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
6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集体经济,实现精准脱贫共同富裕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改变旧有的种养殖业态,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6.1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在中心城区、交通干线周边乡镇,实施设施农业行政村全覆盖工程,延伸发展农旅融合的近郊农业、周末经济和乡村旅游;北部草滩区以一户一田为突破口,大面积推广主导产业高产创建、大型机械作业、高效技术集成配套等新技术、新业态。南部山区重点搞小杂粮旱作丰产、抓环杏树生态旅游带,并以订单农业为主发展山地苹果、核桃等特色林果业以及黄芪、板蓝根等中药材种植。川道地区乡镇通过盐碱地改造、改良土壤、集中经营,统一机械化连片打造富硒大米、富硒杂粮和水产养殖,重现昔日“鱼米之乡”风貌。
6.2 助推脱贫攻坚 在实践中,榆阳区将改革和扶贫有机结合,发挥好改革牵引作用,扎实推进产业扶贫,针对贫困户少、分布广的特点,改革村整村整组谋划产业发展,构建大产业扶贫格局的产业扶贫思路。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生产、资金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与改革村和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新型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
6.3 壮大集体经济 2017年全区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以上村有50多个,15个改革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红总额6035.2万元。2018年,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以上村有100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达2.34亿元,分红9533万元。
7 尊重群众意愿,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
7.1 减少了纠纷矛盾 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给群众了明白、还干部了清白;明确农村产权关系,减少了基层矛盾,特别是农村土地纠纷。
7.2 建立了新的机制 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了个人积极性;城中村通过改革化解女户问题,形成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利益保护机制。
7.3 提升了社会治理 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精准扶贫、村风民风建设、集体公益、环境卫生等诸多领域与公积公益金有效衔接,激发了内生动力,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治理体系。
7.4 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 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了村“两委”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全区高标准完成了村级换届,一大批有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年轻有为的村民当选,为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事务高效、规范运转,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支撑保障。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