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华
《史记·张丞相列传》中描述张苍身长大,肥白如瓠。宋朝陆游又写诗曰:“布衣儒生例骨立,纨绔市儿皆瓠肥”。世人多以“瓠肥”来比喻白胖,今天我就和大家说说这以肥白著称的“瓠子”。
瓠子,别名甘瓠、甜瓠、瓠瓜、蒲瓜、匏仔、净街槌、龙密瓜、天瓜、长瓠、长瓜、扁蒲等,原产于非洲,7 000年前在我国已有栽培,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广范种植。古代文献《国语·鲁语》里有“苦瓠不材,於人共济而已”的記载。在《本草纲目》中它有7种名称: 悬瓠、蒲卢、茶酒瓠、药壶卢、约腹壶、长瓠、苦壶卢。
瓠子为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为葫芦的变种,果实呈圆柱状,直或稍弓曲,长可达60~80厘米,外皮青亮,光滑无纹,果肉白色,柔嫩多汁。这就不难理解瓠子为何被文人墨客称作“瓠肥”了,真是形象又贴切!瓠子叶色呈墨绿偏黑,似南瓜叶,花白色,夜间开放,所以又称“夜开花”。
瓠子和西葫芦是十分容易混淆的两种瓜果。瓠子是北方人常见的一种瓜果,在南方地区比较少见。而西葫芦在南方比较常见。当这两种蔬菜放到一起的时候,难免会令人疑惑。其实瓠子和西葫芦还是比较容易区分开的,瓠子表皮光滑清亮,而西葫芦表皮往往有白色斑点且果梗粗壮,有明显的棱沟。
瓠子本色低调,多生长在农家门前檐下的棚底,正所谓夏日里寻常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私家菜”。《王氏农书》称: “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最为佳蔬。”瓠子口感比较清雅,而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瓠子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烧食、烩食,亦可制馅,如瓠子炒火腿、瓠子炖脚爪、瓠子炖肥鸭、瓠子烧豆瓣、瓠子淡菜汤、油炸嫩瓠子块及瓠子馅饼等。不过,瓠子塞肉更为适口,不失为夏季应时的一道美食。
瓠子塞肉的制作方法是: 选择大体一般粗细的瓠子,洗净刨皮后,切成大约两厘米长的小段,用小勺或是小刀掏去中心的瓤,然后在瓠子的中空部位塞满调好味的肉泥,将其整齐地竖着放于锅中,以姜、葱、酱油、白糖、食盐、料酒和水混合做成调料漫过食材,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焖炖15分钟,一道时令菜肴瓠子塞肉便做好了。此菜的特点是荤素结合,虽有肉却不油腻,菜虽素却不寡淡。菜品之中,既有瓠子的鲜爽,也有猪肉的清香,其味美不胜收。
古代,一些贤士大夫,崇尚清俭,便会以瓠子待客。唐代,郑余庆为宰相时,召集亲朋和同僚数人在家中会餐,并神秘地说是有一道名菜,已“烂蒸去毛,莫拗折项”。人们窃窃私语,等待美味来临——“诸人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逡巡,舁台盘出,酱醋亦极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饭一碗,蒸胡芦一枚。”没想到,最后摆在每人面前的,仅米饭一碗、蒸瓠子一只。郑余庆吃得津津有味,其他人则“相顾木然,强咽而作美食相”。我看,这些人根本不懂什么叫做美味。
除清蒸外,瓠子做汤也清鲜爽口。倘若再给瓠子汤配上一方豆腐,或打上蛋花,滋味更是妙不可言。在《瓠子汤》一文里,知堂先生开头便说: “夏天吃饭有一碗瓠子汤,倒是很素净而也鲜美可口的。”
然而,瓠子虽然味美,苦瓠子却不可食用,会引起食物中毒。《诗·邶风》就有记载: “匏有苦叶,济有涉深。”苦瓠子含有一种植物毒素碱糖甙毒素,且毒素加热后也不易被破坏,误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误食苦瓠子数小时后,轻度中毒者会出现口干、头昏、恶心、乏力、嗜睡的症状;重度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脱水、便带脓血等,严重的会危及生命。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碱糖甙毒素中毒,医生主要通过催吐利尿和对症处理来缓解病情。苦瓠瓜的形状似白炽灯泡,外表凸凹不平,含有碱糖甙毒素,具有黄连般的苦味。您在选购时,可在瓠子尾部掐一小块舔尝有无苦味,若有苦味则不可购买食用。
瓠子不仅是佳蔬,还是一味良药。中医认为,瓠子性寒味甘,入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利尿、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消肿散结等功效,主治各种类型水肿、烦热口渴、肺热咳嗽、疮毒,如心脏性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群芳谱》曰: “瓠子,味淡,可煮食,不可生吃,夏日为日常食用。”《食物本草》曰: “主利大肠,润泽肌肤。”《千金·食治》云: “主消渴恶疮,鼻口中肉烂痛。”
现代医学认为,瓠子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生剂,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瓠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抗体的合成,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从瓠子中能分离出两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从而起到降血糖的效果。此外,瓠子中含有胡萝卜素较多,不喜欢吃胡萝卜的朋友不妨试试瓠子。
挑选瓠子时要注意:皮色绿的瓠子味浓,品质好;皮色浅绿的瓠子,味淡,品质较差。上下匀称,表皮白,茸毛完整,手感柔软的瓠子比较新鲜。所以挑选瓠子要干透、型好、芯正,要有坠手的感觉,摸一下瓠子应当有圆润光滑的手感;里子要糠,有厚度,跟海绵垫似的有弹性;瓠子的皮色应该干净,没有瑕疵。注意:如果是皮色惨白的瓠子千万不能购买,因为这样的瓠子有可能用药水浸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