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守学
一、实施孵化计划的背景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的等次、数量等,一定程度上体现区域、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水平。从2018年评选结果看,我省推荐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的40件成果中,仅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0件,获奖比率为25%,与全国平均获奖率32.94%相比,低了近8个百分点,排在全国第十六位,与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等教育发达地区相比,无论获奖数量、获奖比例、获奖等次都有较大差距,反映了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水平滞后,学校在立德树人、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环节和核心领域的改革上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为了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省教科院、省规划办在全省遴选了57所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中小学、幼儿园,命名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校园”,实施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计划,围绕立德树人、课程教材、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人工智能教学应用、STEM教育等关键环节和前瞻性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验,并组建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指导专家团,指定指导专家,与孵化校园建立长效协作机制,长期指导孵化校园研究工作,以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教学改革项目,引领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陕西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实施孵化计划的意义
1.实施成果孵化计划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成果孵化计划,就是要发挥课程作为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作用,进一步强化课程的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努力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陕西特色的德智体美劳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2.实施成果孵化计划是我省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实施成果孵化计划目的是激发教学改革活力,动员与组织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者,围绕课程教材、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大胆实验、勇于改革、努力创新,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3.实施成果孵化计划是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省以“新常态·大视导”为抓手,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地区间、学段间、学科间教学水平与质量还不平衡,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还比较陈旧,需要依靠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智慧,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4.实施成果孵化计划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被列入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教育将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由此所带来的资源形态、教学形态、学校形态的重大变革,对我省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教科研部门组织专家教授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开展实践研究,變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陕西基础教育水平。
三、实施孵化计划的目的
1.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学改革新项目。通过实施成果孵化计划,开展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发现和培育新的教学改革项目,形成新时代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陕西经验,在全省营造教学改革创新良好氛围,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新成果。
2.引领和推动中小学教学改革。成果孵化计划将聚焦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针对制约课程改革的突出问题,强化科学研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效解决问题,推动中小学教学改革,使孵化校园教学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四、成果孵化的主要方式
1.专家指导。对已经在教育教学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长期进行改革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科学性、实践性、应用性研究成果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由省教科院、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指导专家团,指定指导专家,使他们与孵化校园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定期对学校进行科学指导,与其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冲击国家级奖项的高水平教学成果,引领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2.项目推进。成果孵化计划主要通过项目推进的方式实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项目”,在此项目下,设立若干项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教学改革专项课题,以此推动孵化计划的实施和课程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五、成果孵化计划及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1.遴选孵化校园,确定指导专家(2018.10~2019.1)
由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推荐、遴选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校园57所,并授予“陕西省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校园”牌匾;在全省遴选30名高水平专家教授,每人指导一到两所孵化校园;孵化校园与指导专家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此期间,学校要为指导专家提供必要的研究指导费用和良好科研条件,指导专家要定期深入学校,从教育理论、学术规范、过程指导、成果总结等方面对学校进行全面智力支持和技术咨询。
2.设立孵化项目,确定研究课题(2019.2~2019.5)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项目,孵化校园根据各自实际和现有研究基础,选定研究题目,在充分论证基础上,规划办确立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专项课题。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
3.设计研究方案,组织实践研究。(2019.6~2019.12)
孵化校园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科学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编制研究计划,落实研究任务,扎实开展研究工作,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推进。在此期间,规划办将组织人员深入孵化校园,了解研究工作进展,对指导专家工作进行考评。
4.总结研究成果,进行应用验证。(2020.1~2021.12)
在专家的指导下,孵化校园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按照规划办项目要求,按时形成研究成果,在规划办组织专家鉴定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应用性、操作性、实效性。
第三阶段:打磨申报阶段
5.项目汇报交流,遴选申报成果。(2022.1~2022.2)
规划办召开孵化校园成果汇报交流会,组织指导专家从孵化成果中遴选出具有冲击国家成果的项目,作为我省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推荐成果。
6.修改打磨提升,形成申报材料。(2022.3~2022.4)
规划办组织专家对推荐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的孵化成果进行论证、修改、打磨、提升,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要求,由孵化学校和指导专家共同准备申报材料。
六、保障措施及组织管理
1.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激励制度,鼓励孵化校园、指导专家改革创新,将孵化校园和指导专家研究工作情况和成果应用情况,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和优秀指导专家的依据,在四年孵化期结束后,由省教科院、省规划办评选若干个先进孵化校园和若干个优秀指导专家。
2.扶持重点项目。四年孵化期内,按照“推动教学改革,建设思想高地,引领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设立陕西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经费,每年重点扶持5个左右省级教学改革项目,资助项目研究、经验推广、成果出版等,通过项目资助,整合各方研究力量,深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确保成果达到有理论建树、有实践模式、有效能比析、有引领辐射的“四有”要求。
3.实行年度考评。每年度由规划办对孵化校园和指导专家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对项目实施组织不力、指导工作不到位的学校或指导专家进行通报批评,必要时终止项目或取消称号。
4.加强组织领导。省教科院、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以及相关市县(区)教科研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孵化项目的指导和管理。各孵化校园要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将教学改革作为推动学校幼儿园发展的中心任务和核心工作,校园长要参与课题研究,抓组织、抓落实、抓改革、抓应用。省规划办统筹各项工作,协调孵化校园和指导专家合作关系,确保孵化项目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成果。
5.规范管理指导。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制定孵化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孵化项目的申报、答辩、论证、评审活动。充分发挥指导专家作用,加强重点改革项目的分类指导和个别指导,组织专题培训、现场观摩与专题检查,及时总结推广优秀改革成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改革成果,引领和促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陕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从2019年开始,实施基础教育國家级教学成果孵化计划,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这里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或生活,其实指的就是广义的课程。研学旅行等户外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以及完善其人格的非常生动有趣的课程。中小学校是广义课程规划的主体,将研学旅行系统化、规范化,并将它作为一项课题深入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对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各地围绕课改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等课外实践活动的课程化探索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本期我们从我省不同区域的不同侧面,策划选取了几个相对优秀的研学旅行课程化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它们是汉中市洋县青年路小学按照不同季节、因地制宜开设的研学旅行课程,延安市宜川中学、安塞第一小学的红色研学旅行活动,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小学的研学旅行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大美临渭”课程,西安市第六中学等学校结合研学旅行开发的学科主题学习资源,一个以研学旅行探究课程为目标的“西安模式”已现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