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前,去维也纳街头看凝固乐章

2019-07-17 18:27乌咪
女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摩天轮皇宫维也纳

乌咪

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

曾有朋友在游历过北美大城市后带点遗憾地说,确实美而发达,但总感觉似曾相识,少了一种让人一眼就将之与世界上其他地方分辨出来的独特性。

在独特性上,欧洲的城市强势多了,特别是维也纳。这个很多人心中的音乐之都,不只空气中飘荡着音符,街头更有无数凝固的音乐——建筑。

维也纳街景展示了欧洲城市的生活态度:始终一致的街道宽度,精致巧妙的建筑细节。保存完好的老城区中遍布着不同时期留下的罗马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和文艺复兴式建筑,以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融合在一起,值得花上大把时间去欣赏。

一个皇宫:如迷宫般庞大的霍夫堡宫

逛维也纳内城,最好的方式绝对是步行+马车。行进在卵石铺就的纵横街巷,身旁经过的全是巴洛克、哥特和罗马式的古老建筑,国家歌剧院、霍夫堡皇宫、博物馆、美术馆和各色艺术画廊就藏在回荡着马蹄声的每个街角。

在这样的老街区慢慢地边走边看,很容易便逛到有着巨大体量的霍夫堡宫建筑群。霍夫堡皇宫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宫廷城堡”,这座皇家城堡座落在维也纳内城中心,欧洲历史上有名的哈布斯堡王朝正是在这里统治庞大的奥匈帝国的。

霍夫堡皇宫大门外停了许多仿古马车,恍惚中感觉身处一百多年前的时代。

霍夫堡皇宫曾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冬宫,比起温婉的夏宫美泉宫,这里更像皇家统治之地。奥地利有个传统,皇帝不能住前任皇帝的房间,因此每一代皇帝都会对皇宫进行改建扩建……于是,经过近七个世纪的建设,这座宫殿最终变成了占地24万平方米,由18个翼楼、19个庭院和2600个房间构成的迷宫般的庞大建筑群。中世纪各式建筑风格及19世纪末的仿古典主义风格汇集在一起,使霍夫堡皇宫成为欧洲各种时期建筑风格的历史见证,也是欧洲最壮观的宫殿之一。

今日的霍夫堡皇宫是奥地利总统官邸所在地,以前王朝兴衰中沉淀下来的东西,都放在总统府之外的房间里供人们参观。“让别人打仗去吧,你,幸福的奥地利,结婚去吧!”这是曾经的奥地利大公、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名言,也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家训。天性浪漫的奥地利皇室在霍夫堡皇宫生活了六百多年,留下了数不清的皇室珍宝,现在的霍夫堡皇宫里因此有了二十多个世界级的收藏馆,里面当然包括了茜茜公主的纪念馆。

喜欢茜茜公主的人一定要去茜茜公主纪念馆!里面描述了她在巴伐利亚无忧无虑的童年、她嫁给法兰兹·约瑟夫一世的过程、她对繁复宫廷礼仪适应不良与厌恶,以及她最后被人在日内瓦刺杀的始末。

茜茜公主纪念馆与皇室宫殿、银器收藏室是互通的,只要顺着语音导览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慢慢走过,就不会有遗漏。

Tips

这个庞大的宫殿群内一共有二十多个世界级的收藏馆,堪称欧洲之最。如果想把它们尽数看遍,恐怕一周的时间都不够。如果时间有限,建议游览霍夫堡旧皇宫内的景点,也算不虚此行了。

一座教堂:哥特尖塔+艺术混搭的圣斯蒂芬大教堂

喜欢维也纳可以有无数理由,而爱上这座城的原因里一定有圣斯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

这座12世纪建于维也纳老城区心脏地带的教堂是维也纳的标志。人们说它是奥地利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但有意思的是,它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建筑,而是奇妙地混搭了欧洲各种古典建筑风格:朝西的正门是罗马风格,尖塔是哥特风格,而圣坛又是巴罗克风格……据说这是人们历时四个多世纪不断改建、修建的结果。从这里,能感受到维也纳的包容力和丰富性。

圣斯蒂芬大教堂南北两侧各有一个高塔,南塔北塔是不对称的,并且高度差了整整一倍。北塔是文艺复兴式绿圆顶,有电梯且观景平台面积大,但视角有限,不过能看到巨大的普默林钟。普默林钟是用缴获的土耳其军队的武器回炉铸造的,据说每年新年时,在奥地利广播与电视上都能听到普默林钟的钟声。而南塔则是高耸入云的哥特风格,137米高的锥形尖塔直冲云霄,底部由无数小尖塔簇拥组成,周围环绕着层层叠叠的圆珠子,就像是一顶献给维也纳的皇冠,高贵又优美。南塔楼梯很窄,但如果你登上343级台阶,来到狭小的观景台上,就可以无死角地将维也纳美景尽收眼底。

教堂内部的光线比想象中更为耀眼,高大的哥特式廊柱衬得人无比渺小,穹顶像银河般遥不可及,彩色玻璃窗射进一缕缕五彩缤纷的光线,为巴洛克的圣坛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氛,唱诗班的歌声空灵缥缈,在偌大的教堂中回荡着……哪怕在里面待足一个下午,还是觉得眼睛不够用。

白天,整座教堂静靜地伫立在繁华的市区之中,晚上却换上另一种风情,被七彩的射灯蒙上一层时尚的面纱。它作为整座城市的象征,还被刻印在欧元硬币之上。

大教堂周围,是维也纳最纸醉金迷的所在,有三条商业街:格拉本Graben大街、煤市Kohmarkt大街和克尔特纳Karntner大街,是奢侈品爱好者的天堂。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Vienna State Opera)离圣斯蒂芬大教堂只有一个地铁站的路程。1869年建成后的首演就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至今每天都能欣赏到完全不重复的演出。

一座公寓:   儿童画般的“百水公寓”

除了内城,维也纳还有两个特别的地方值得去打卡——像极了姜饼屋的百水公寓及与百水公寓一河之隔的Prater游乐场。

百水公寓是私人住宅,因此只能看外观,内部并不开放。不过,距此几百米处的艺术之家 (Kunst Haus Wien)有百水公寓相关展览。艺术之家也是百水先生设计的,外观近似百水公寓,共四层,其中两层专门陈列百水公寓相关展览,另外两层则不定期展出其他艺术家的作品。

奥地利的艺术家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因姓氏直译过来为“百水”,因此被人们称为百水先生。这位百水先生作为奥地利最古怪的艺术家之一,一生排斥直线、厌恶对称,因此,一切建筑学基本概念在他设计的百水公寓都被打乱了。整个百水公寓里里外外看不到一个水平的平面,地面是起伏的,墙角也不垂直,楼梯都是歪歪斜斜的,据说施工的时候百水先生就鼓励工人自己创作。

百水先生的建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窗户全都不重样,他相信只有不同款式不同色彩的设计,才能让窗户在建筑中“跳起舞来”。因此,这座著名公寓的住户,都被鼓励依个人喜好自己设计窗台。

第一眼看到百水公寓时,只觉得自己好像掉进童话故事里,这栋建筑太不真实了。外墙上,红、蓝、黄、紫、桔红,大块鲜艳的颜色拼在一起,也有的部分像是忘了涂色,任涂了灰泥的墙裸露本色。屋顶上没有瓦,而是草坪,树木从阳台里伸展出来。

百水公寓共有 52 间公寓、19 座露台、250 株灌木树丛,随着季节的不同,大自然会给予百水公寓不同的样貌,人类与自然共生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如此绚丽又让人惊奇的百水公寓,其实是维也纳市政府建造的福利房。建成之后申请租房的人络绎不绝,楼房建成的第一天,7万维也纳市民排成长龙前往参观,后来慕名而来的游客也一直有增无减。

据说住在此处的很多是维也纳当地的艺术家,或许走在这里的街头会不小心撞见下一位百水先生!

看完百水公寓,不要漏掉一河之隔的Prater游乐场,步行15分钟就到了。在Prater游乐场,务必坐一坐那个一百多岁的摩天轮(Wiener Riesenrad),它建造于19世纪,电影《Before the sunrise》中,伊桑霍克和朱丽德尔比就在这座摩天轮的轿厢里一吻定情。

我和小伙伴登上可容纳十多人的轿厢,摩天轮开始缓缓转动,窗外维也纳迷人的夜景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白天去过的圣斯蒂芬大教堂、霍夫堡皇宫和百水公寓在幽蓝的夜色中隐约出现在视野里。摩天轮一圈只有短短十分鐘,但那一小段时间在我的记忆里被延展得格外悠长,承载了在维也纳度过的所有欢乐时光。

猜你喜欢
摩天轮皇宫维也纳
日本天皇在皇宫种水稻
摩天轮
摩天轮
绵绵春光 细碎花期
皇宫的大门
坐摩天轮
图说
各国皇宫大对比
柏林维也纳打嘴仗
积木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