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9-07-17 09:11寇周礼张雨琦
新丝路(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继承创新

寇周礼 张雨琦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明确提出的。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仍然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依旧是其理论来源和依据,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取得的又一伟大成果和其所具有的本质属性。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要追本溯源,以求能返璞归真,对其有一个准确地理论定位和理解,无疑是研究这一选题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创新

任何科学理论都并非凭借想象而被创造和产生,必须要在吸收前者所提供的理论材料和在其时代背景下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必须符合这一规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根本理论指南,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二者一一对应。它们都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都追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社会主义,不是其他任何学说,这是我们必须要有的理论自信。必须要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目标、原则、方法到理论品质实质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并在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下,把活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而已。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继承

为全人类谋求幸福,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最高价值目标。这一理论的实践者们就是坚守着这一崇高理想,前赴后继,永远行走在不断努力奋斗的伟大征程之上。反之,如果不能坚持这一最高价值目标的理论,就不能称其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后,就一直亲身践行为全世界人民获得幸福而奔走的理论使命,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建立一个平等而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遵循着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立场和目标,列宁领导着俄国人民用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属于俄国人民自己的政权。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也与之一道成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最高理想。

在科学理论和崇高理想武装下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始,必然会随时随地立足中国即时实际,为民族谋希望,为人民谋生存之初衷,全心全意服务于民并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政治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迈向上新台阶,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同宗同源,都肩负着共同的理论使命和理论担当。诚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必符合这一基本事实。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牢记目标和使命,勇于担当,大胆改革,并在党的十九大中作出庄严承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把对人民之责任作为最大之责任,把对人民之负担作为最大之负担,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生工程建设,并把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

有目共睹,诸如教育、工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生活条件、环境和儿童成长等一件件的人民最关心的事情成为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议程里的永恒话题,被真切贯彻和践行且成效卓著。几年来,“户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城乡养老一体化”、“综合二孩”、“河长制”等一系列标志性的惠民政策和举措在不断得到强化和落实,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并逐年增加,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持续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也超过总人口的大多数。总之,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影响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总量不断增加,以及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大病救助等持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真切履行“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和目标,并在其英明带领下,取得巨大成就的物质文明体现。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拥趸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以最科学的研究方法,最严谨的研究态度,于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理论。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矛盾,还对未来世界作出科学构想。它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病时,还指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必须的和应有的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活动,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为为根本目的;承认劳动的价值,资源分配方式为按劳分配;人可以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为执政党,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社会各成员自由全面的发展等。

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继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探索的经验基础上诞生的。比如,在经济制度方面,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在分配方式方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政治制度方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在生态方面,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战略上,制定系列发展战略,走全面小康道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显然,这些理论主张所坚持的原则无不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发展新常态”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既是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问题的理论回应,无疑又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则拥趸。比如,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未改变;政治上,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从未改变,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从未改变,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从未改变;坚持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未改变。总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其道路亦将永远不会动摇。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方法沿用

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根本哲学思维和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分析中国实际问题并着力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正是对这一科学理论的哲学思维和方法的沿用,即承认中国矛盾和问题,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问题,注重局部和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的基本哲学思想。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深谋远虑,勇于担当,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密结合时代新情况和实践新要求,以全新视角深化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特别强调加强政治领导能力和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法思维、法治思维、底线等思维方式,要做到科学决策,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统一协调和科学领导。

很明显,这种思维方式仍然是建立在哲学层面上的一种思维方式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法的集中体现,即坚持“两点论”与“强调论”的统一,认清新时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始终以哲学思维思考问题,指导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并最终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新的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创新由此取得了巨大成就。新时代新思想的确立,切实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决了许多一直想解决但未曾被解决的难题,做了很多已经做过但未曾被做好的大事。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换言之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创造他们自己生活的物质资料和精神文明。所以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在维护人民群众的这一根本利益,这也是这一科学理论存在的根本前提。正是由于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遵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永远把“人”作为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最活跃的要素,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决定历史走向的基本事实。

毛泽东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立足点,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等。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提高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江泽民从党的建设层面出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刻回答了如何实现并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无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无一不在着重强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创造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句话掷地有声地表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具有且必须具有的哲学立场——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并创造历史,我们必须要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实质上也正是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决拥护,对历史终结论的有力回应。同时,这也是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了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最好体现。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學社会主义品质遗传的载体

科学社会主义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和放在马列文库里的经典,而是从来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前进和发展,然后再指导实践的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们就一直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反复实践,砥砺前行,使科学社会主义完成了从空想、科学到实践的伟大飞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在社会主义国家被反复实践并且经过了历史检验的科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说到底还是在实践基础上高度融合的光辉范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在世界范围内经历过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基于人民解放的伟大实践,经过一些社会主义思想家的总结才得以实现并不断向前发展。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参加欧洲工人运动和从事科学研究时,在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前提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跨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飞跃,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继承空想社会主义部分积极成果的同时,又批判了它的唯心史观,这正体现了这一科学理论本身具有的品质基因。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背景下,列宁和毛泽东都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本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形成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族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新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实践。

进入中国改革开放,随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开始转变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关于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纲领,并在许多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又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观点,这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并且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种理论反映即时需要和即事需要,这要求我们理论要密切联系实际并做到与时俱进,要根据时间和地点等客观条件的变化,创造性的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去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样也必将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攀登上新的认识高峰。十八大以来,在立足我国国情和现实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锐意进取,大胆改革,明确了当下及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并根据新目标制定新的战略和政策,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所坚持的一切因条件(时间、地点等)的改变而改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精髓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5)

[2]金民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逻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52(06):5-14

[3]鄭德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06):172-178

[4]胡振良.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02):15-22

[5]马福运.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概念、特点及功能分析[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02):43-54

[6]刘召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既有成果、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进路[J].社会主义研究,2019(02):148-155

[7]科学性、开拓性、权威性《马克思主义大辞典》:中国首部马克思主义大型辞书[J].思想理论教育,2019(04):2

[8]赵振辉.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观及其理论意义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逻辑视角[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2):84-92+126-127

[9]覃喆、李国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特征[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42(02

[10]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 贺长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大理论品格(上)[N].中国国门时报,2019.05.15(003)

[11]冯夏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5.06(008)

作者简介:

寇周礼(1995--)男,甘肃陇南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7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张雨琦(1995--)女,重庆万州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8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继承创新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