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高帅

2019-07-17 08:04丁筱
书画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篆刻

高帅去南宁教书了。有时候半夜在微信上看到他发作品出来,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想叫他过来一起写写字,按下键盘的时候,才惊觉他已不在杭州了。以往学生时代的习惯,是只要一有空闲,三五好友吆喝过来一起聊天,一起写字,没有啤酒和炸鸡,却也是红茶伴花生。可现在呢,掰着手指数数还留在杭州的同学,真真没几个了。

很多时候,我是把高帅当作一个“战友”来看待的,这里头,当然并不仅限于九年的同学情。对我来说,他是一个亦师亦友的存在。我读书法专业的初衷,大半还是从小的惯性使然,一开头并未全身心投入。高帅则不然,他的用功,常常使我目瞪口呆。

起初的一两年里,高帅喜欢篆刻,喜欢自己一个人很有耐心地打磨印石,性子上和毛躁的我完全不同。那时甫入大学的我们,多还在一堆汉印印谱里学做“规矩”,高帅却一个人在上课之外,刻些“不务正业”的流派印来。大二时,我恰需一枚精巧的圆朱文印来押我的行草长卷引首处,这个时候只能求他给我刻一方《丁筱金石书画》。石头刚拿给他,二十来分钟就收到他的短信:“下楼来。”我尚还在讶异中,却也只得收起心情下楼去,只见“大神”笑嘻嘻地露出他标志性的虎牙,伸出手来给我看。但见成品、印蜕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赫然就在他手心,似乎刚从安持精舍的印谱里拈出来一般。加上对完成时间的讶异,我当时即呆住原地。自然,我的能力也仅限于“呆住”而已。我到现在仍然没有学会这样精工巧思的圆朱文印,想是天性使然,奈何不得。

我爱好广泛,却容易犯肤浅的毛病,驳杂而不得深入。最初吸引我考中国美院的是书法系制定的课程表,有五体书临摹与创作、各种风格篆刻临摹与创作、古文字、古汉语、诗词题跋、花鸟画、山水画、书法史、印学史等。这恰巧对了我那“广博”的胃口,可是一进校门,亲身尝过门门课程的“高要求”才知道,即使学的只是“书法篆刻”,想要门门精通实在很难。又因身体的缘故,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左支右绌。举例而言,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得不放弃篆隶书的创作来应对行草,或者有段时间放弃篆刻创作来应对理论方面的学习。可是即便是全副身心上去,也很难都做出一番模样出来。所以即使“学院”出身,也难免各有侧重。可是高帅“大神”,他竟能多管齐下!难怪小伙伴们都笑称他为“全能的高老师”。我一直讶异他能在这么多书体里进退自如,又能于这么多流派印里各得其秘,还能把文字学基础打得那么扎实(听他谈起在广西艺术学院开了“古文字基础”的选修课)……我一门心思对付两三科尚且吃力,能做到高帅这样,我想,前人说得好,书画这个行当,很多时候是看老天爷是不是赏你这碗饭吃,但光有天赋,多半也会被浪费掉。只有意志坚定的心性及不断努力,才能在这条路上往前一直走下去。

高帅的用功,在某一次“偶遇”上,我得以勘破究竟。某晚,同学都早早回宿舍,我却因为有重要物件落在教室,不得不返回教室来取。时值深夜,校园里万籁俱寂。当推开教室门的时候,我又一次呆住了,是时也,只见好几张桌子被拼在一起,丈二匹的大纸铺陈其上,高帅正赤了脚站上面,挥着如椽大笔写篆书呢。后来我才知道,他平时多在同学回宿舍后,一个人于教室里练习至深夜,长年如此,但凡我们能见到的金文、甲骨文、汉砖、碑刻等,大半已经他手眼。当然,学院的生活本就清苦,尤其在我们这样以严格训练见长又有诸多前辈大家传承的这样的专业里。可是以看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的眼光,这样的“自觉心”显然更加不容易。

想起那会儿人人都年轻气盛,往往都有“指点江山”的臭毛病。尤其是夏天,大伙会找些“夜宵”的机会,招呼众人过来闲聊,挥发下过剩的荷尔蒙。这时,是古人、今人“一锅乱炖”的时候。在这样凭意气乱吹一气的场合里,独高帅议论能发人之所未发,见时辈所未见处,盖胸中早已陈“书”于其中也。我还记得他话不是最多,可是说起专业来炯炯发亮的眼睛。

考研时我们一起学日语,我成天为新语言学习弄得焦头烂额,安排日程就像打仗一般。每次去高帅处请教语法问题时,都会看到他气定神闲地刻章、写字,不急不躁地完成每日的日课,偶尔起身,逗弄逗弄窗台上养的小乌龟,给花草浇浇水。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似乎一下子安静下来了,没那么躁动了。从他慢条斯理的动作里面,我往往能感到他比常人安定的内心。对专业的这份热爱,让他在忙碌的生活里面,不会因外界事物打扰而慌乱。他早已把读书、写字融到自己的生活里。

高帅篆刻的风格,在当时就显示出秀丽典雅的特点。他生长在齐鲁大地上,清瘦白净,好像不能引起任何“山东大汉”的联想。他的作品,某一类也是细腻文静的。他的这个形象,使我对“典型”这个词产生了怀疑,但他就是以这个“非典”的特点起家的。

我看过他最近的印章,他的白文印《精舍北岸》《超然》《报香》等,是我熟悉的风格,粗看是陈巨来风格。陈氏的印章总让人想起一种怕人偷窥的紧张心理,但高帅显然不是。他比陈氏显得慵懒,而慵懒的腔调多半属于贵族。他采用了对篆字“笔意”与“刀味”并重的手法,很好地远离了装饰化的倾向。比较他以前此类风格作品,除了典雅秀丽,现在的作品显得宽厚宁静。很多人或许发问,他年纪轻轻,是否过于平稳了些,“归绚烂于平淡”是要以“绚烂”做底的。这样的发问丝毫不会影响到“全能的高老师”,且看他《非驴非马》《花房姑娘》这样的作品,在雅洁之中带着明显的幽默感,而更加可贵的是,这是一种“天趣”的幽默感,比“雅皮士”来得自然。当然,他的作品远远不止这些。我所感叹的,是他印章中的那种明晰的、明朗的、坚定从容的前进方式,和远远超出同龄人的镇定态度。

如今他亦是保持着这份淡定从容的态度,偶尔听到他说起他的生活状态,依旧如从前一样,读书,上课,刻印,听曲,每日明晰地、规律地生活,每日在微信上发出来他的日课和状态,亦是不温不火地坚持的态度,如同釀一壶陈年的老酒一般。从前读《朱子语类》,看到讲为学先“大火猛攻”而后“小火慢炖”的譬喻,心想讲得真妙,可实际做着,操控却并非那么容易。这“向外的探求”与“向内的涵泳”的把握,我确信高帅体会得比较深。

“古今一人”吴清源去世,在铺天盖地的怀念文章里,我只记得他说的一句话:“胜负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不是想胜就能胜,这就是围棋。因此十局战从一开始我想的就是让自己委身于围棋的流势,任其漂流,不管止于何处。”是的,很多事并不是想胜就能胜。我们能够做的也许就是尽人事以听天命。这并非是消极的态度,而是一种更为平实稳健的立场。唯有此立场凸显,人的灵明才能不为事事物物耗尽,将“累心之物”,转化为“为物所乐之心”,也许这才是书画的本质。我们需要通过其“涵泳”本心。也许高帅暗暗地体察到了“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微言,所以,他才能得到“万物静观皆自得”的从容。

他始终是安静的。记得他刻过“以我清净耳,听此太古音”的句子,读他的印面,似乎在说着他一个人打马骑驴,直入空山,喧闹的不过是尘世里的我们罢了。

本文结束的时候,我想起南下邕州的时候,那时他到广西艺术学院没几日,刚觅了一处新的住所,尚未来得及收拾和添置桌椅板凳,我们几个师兄弟就坐在他客厅里的《汉碑全集》搭起来的“板凳”上,茶盘随处放置于地,边饮茶边畅聊,却似乎又回到读书时课下闲聊“指点江山”的时光了。所不同的是,曾经的并肩战友,却要就此开始各自新的行程。

猜你喜欢
篆刻
曹辛之的篆刻和聂绀弩的诗章
诗书画苑
篆刻作品
邓长春:篆刻
篆刻作品
篆刻作品
李树恩篆刻作品欣赏
篆刻一组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