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化分工角度分析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2019-07-17 02:31韩静敏
价值工程 2019年10期
关键词:风险防控工程质量

韩静敏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对于工程整体质量而言具有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更能提升建设效率、管理效率,使建筑工程本身获得较大提升。随着中国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对工程项目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精细的专业化分工将是发展的必然。本文即针对我国环境内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从专业化分工角度入手,首先将目前我国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分析,随后选择EPC模式及代建制模式展开重点分析。在研究其风险点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较为稳定的风险防控措施制定,保障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Abstract: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roject.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can improv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tself. The pac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laced on project management. Fine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will be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trend. Aiming at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in China's environment,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widely used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in China, and then selects the EPC mode and the agent construction mode to carry out key analysis. While studying its risk points, it combines with the reality and implements more stable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关键词:专业化分工;工程质量;项目管理模式;风险防控

Key words: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project quality;project management mode;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10-0004-03

0  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类较为复杂且组织众多的工作,具备较为复杂的分工性质。分工性质决定实际过程中的各项发展,由专业化分工角度观察整个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可发现此类工作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分类工作倾向。各部门所从事工作不同但最终目的同为三大目标,即质量、造价、及进度,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侧重点,也将选择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结合实际展开分析,我国政府投资类项目基本使用受托单位所筹建的项目指挥、管理部门,较专业管理组织而言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随时代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亦获得较大程度进步,现针对我国相关组织工作进行分析研究,下文即于专业化分工视角阐述相关工作中的对应事项。

1  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可分为四类。首先为DB项目管理模式,所谓DB,即为基于广义工程承包模式下所展开的一类工程管理工作,在项目原则确定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同时将工程造价、安全、质量工期等一系列对应方面管理全面负责。DB模式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中,竞争性招标方式为提升承包商利益的手段之一,于符合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招标,不仅能够保障工程开展较为顺利,更可使各競标者实现发展,促进就业率的提升。

针对安全管理方面展开分析,除施工管理机制外,DB模式中,可选择是否实行工程监理,所谓工程监理,即选择监理机构提升整体工程质量,以标准执行建设。监理单位较为独立,为第三方组织,监理范围为合同中的各项约定,避免发生违约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DB模式中实行工程监理虽具有节省资源、避免因不熟悉操作带来的处理效率降低等优点,但选择监理单位、实行工程监理机制的具体工作开展前需注意监理机构是否具有相关资质,结合实际选取较为有效的单位进行监理,保障稳定性,避免因专业度较低的监理单位对工程造成损失影响。

第二种为BOT项目管理模式,此项目管理模式为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外[1]。后随我国改革开放、各行业不断提升,逐渐与国际接轨,实现行业发展国际化后逐渐广泛应用。现阶段此类模式已可结合我国情况展开,形成属于我国环境的特色模式。就其本质展开分析,模式展开基础即为依靠私营项目公司资本所展开的建设融资,将资金投入至对应项目中并与政府进行合作,借助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与渠道展开工程管理、建设,私营项目公司运营及偿还贷款,特许期满后将工程移交于政府。图1为BOT项目管理模式流程框架图,BOT模式的优点为可与政府合作,法律法规方面能够基于满足需求、保证规范性的遵守基础下实现最大化优待,各项相关问题亦具有较大保障,实现资金利用最大化的前提下获得更多利益。缺点为与政府合作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执行效率问题,此类问题并不是说政府机关办事效率过低,而是政府结构所影响。结合实际展开分析,该类条件中的部分事务可能需要政府部门处理,实际处理过程中可能因工作交接、工作日等原因造成一定的时间消耗。但即便如此,BOT项目的优势亦较为明显。

第三类管理模式为EPC模式。EPC模式为现阶段中较受欢迎的项目管理模式,又称交钥匙工程总承包模式,实际管理模式为总承包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展开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工作。相关管理机构主要对工程质量、安全、费用及进度负责[2]。此模式中,EPC模式模式的E、P、C皆有含义上的变化,E并不仅仅代表设计,而有可能代表整个工程的建设内容总体及策划具体工作;P亦并不为采购,而是多指专业设备、材料等的采購工作;C则指建设,即包括施工、安装等方面的工作。此类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分别基于项目管理模式展开,优点即为其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管理模式中的各项单位责任较为明确,管理亦有标准的职权划分。但缺点为此类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交流导致的管理盲点存在,需结合较为全面的信息技术进行转变。

最后一类即为代建制,代建制与上述三类方式具有一定差异,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将除费用外的各项管理均交予代建制负责人,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建成后移交给使用单位,多用于政府投资项目。实际代建制度中的各单位负责方向如图2所示。代建制优点为投资方实现投资后,可通过委托方式能够切实节省时间,于确认代建机构、代建人资质后,将各项事务处理全权交由对应单位,只需负责审批即可,节省下来的时间可投入至其他工作中。以实际为例,如政府相关项目开展建设过程中,可通过代建制进行建设,将相关项目委托至代建人,既可使政府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将重点置于其他工作中,亦可使建设项目由更为专业的代建人负责,切实提升项目质量;缺点为于制度方面可能存在部分问题,管理模式开展受到限制。

2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风险点

以代建制、EPC模式为例展开分析,采用代建制管理模式的项目,在实际过程中代建人总览一切事务,包括建设较为有序的分工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工作分类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但代建人的法律身份存在问题,虽代表投资方进行代建制,但某些方面中其并不能全权代表投资方,且法律认知中仍以投资方为主要责任人,代建人缺乏法律身份认可。就目前我国法律展开分析,虽代建人权利范围较大,但实际法律中并无对代建人授权认可的相关条款,代建人于客观角度开展各项工作时,由于其法律身份的缺失,可能会出现各项批准、备案工作不被承认、无法通过的困境[3]。虽现阶段我国针对此类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部分变动,但实际过程中此类问题仍无法得到解决,风险亦由此发生。代建单位于协调过程中展开对应工作,无明确分工管理的同时,易出现风险。如协调方面因身份不被承认无法展开工程,降低建设效率。

除此以外,工程方面风险亦有较为明显的展现。结合实际展开分析,相关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主要展现于代建人承担责任方面,代建制与其他制度不同,传统投资体系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一切责任由建设单位承担,但与代建制不同,建设单位保障建设开展即可,对于风险管理方面可由政府负责,而代建制中的风险把控皆由代建人所引导的组织进行控制,一旦出现管理方面或其他类型问题,代建人负首要责任。因此,代建制度的风险承担不仅来自于管理方面,更与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意外等各方面风险有关。结合实际展开分析,此类来源于政治、社会、经济方面的风险发生几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却能引起较大影响,使整个工程无法顺利开展。因此,需根据实际进行分析,将问题分析透彻的同时明确分辨。

相比于代建制,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风险点更具有其独特性。与代建制或其他类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而言,EPC模式中的总承包商所面临的风险更大,但收益亦与其成正比。代建单位的风险分配均衡度较低,但根据专业化分工角度展开分析,政府、投资公司、代建公司三方要求中,代建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与风险点仅来自代建合同中的工作内容。但EPC模式中,业主仅承担自然条件,包括不可抗力等因素,若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任何问题使风险发生,其责任完全由承包商负责。风险点原因涵盖范围更广。

3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的风险点防控措施

3.1 代建制管理模式中的风险防控措施

代建制风险管理模式中的风险防控措施,首先需结合实际展开较为稳定的研究,就专业化分工视角展开分析,可发现代建制管理模式中的风险点方向主要为代建制中代建人的法律身份问题,因此若想切实对代建制管理模式实现风险防控,应从代建人方向着手展开分析,利用各项手段明确代建人的法律地位。就分工过程而言,代建人责任范围较广,关系到整个工程能否切实展开、工程建设竣工后质量是否合乎标准、工程各项参数是否与出示参数相符、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等,以其中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例,此理念为我国近阶段以来的长远发展目标,建筑是否具备此类性质,对建筑整体评价而言具有重要作用。虽实际建设工作中此类项目的对应负责部门均有责任人所在,但就整个工程而言,代建制中的代建人为此类责任的总领。因此,应采取切实措施使代建人的身份得以承认,便于开展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加强责任制,提升工程整体质量。代建人方面亦应积极配合工作,做好各项准备,如相关资质证明、建设者专业程度证明(如职业职称证明等),保证其作为责任人的同时不会产生事故,若出现问题属于直接责任人。

首先,明确代建人法律地位的首要措施即为联合政府,取得较为便利的各项工作政策,由政府出面进行审核的同时,将代建人与工程展开联系,使代建人能够于部分条件合理的情况下代表整个工程管理项目组织开展较为实质性的举措,保障单位发展的同时能够切实联合相关部门进行较为有效的发展,确保各项管理项目开展较为稳定的同时获得相关部门许可。此举除对应部门配合以外,还需代建模式下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制度[4]。具体情况下,若代建人提出申请,政府应派遣相关评估、检查组织进行评估,判定代建人具有符合标准的资质后对其开展配合工作,保障工程管理过程中不受代建人法律身份影响,授予其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当代建人拥有合法身份后,为保障工程管理开展,相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工程开展,结合各部门(如财政、建设、土地方面的相关负责单位)积极展开配合。

3.2 EPC模式中的风险防控措施

EPC模式的风险点较多,风险因素较高,若想保障EPC模式开展过程中的稳定性,切實规避、防范风险,应全方位分析问题,由工程中的各个阶段展开分析与研究。首先为工程投标阶段,投标阶段中应尤为注意项目风险决策所造成的后续风险点诞生。首先应对招标文件进行仔细研究、核查招标人的需求、根据建设规模及建设标准进行必要的深化设计、风险评估和估算;其次结合实际展开分析,前往工程开展地进行实地调查,业主一般情况下不对数据准确性负责,因此相关承包组织应切实根据实际数据展开设计,规避设计阶段因误差数据产生的风险。最后为政府环境问题,政府对于工程项目的要求亦为工程开展前需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合实际展开分析工程项目开展后政府是否会对工程造成影响,保障工程开展后不会因不符合标准被政府方面停工、检查等产生风险的工作。

除投标阶段中需注意的防范以外,工程开展阶段中亦应注意相关问题,有效方法防范风险。可将整个工程作为重点分析对象,首先于宏观视角下,结合其他类型相似、规模相符的工程实现借鉴作用,随后根据实际实现较为稳定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同时将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由专业化分工角度分析事情发生关键点,最后根据实际解决问题,查找直接责任人的同时使其留下深刻印象。需要注重的是,此类过程中的重点并非为处罚,而是使其他工作人员引以为戒,切实根据实际展开工作,保障工程建设效果、质量、效率的多方面发展。除此以外,工程开展阶段中还可进行两类方式规避风险,实现风险防控。首先为工程实施阶段中的转移风险机制。转移风险方面可使用工程分包进行处理,如将工程分包至具有职业资质的专业组织,有效将风险转移至其他单位即可实现风险转移,将较大风险分散。其次,还可以采用投保工程险的方式实现风险防范。工程险虽需投保金额,但此类金额完全可预算为工程项目成本中,因其本属于合理、合法的风险转移机制,于实现风险转移的同时亦能实现效益提升,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实现风险防控。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我国环境内的工程管理模式展开分析,由专业化分工角度对目前我国环境内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展开分析,与此同时结合实际重点分析四类模式中较具有代表性的代建制模式与EPC模式,切实针对其中的风险点进行分析,随后提出风险防控手段。在于能够帮助我国环境下的各类型工程项目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实现稳定收益的同时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张静晓,王引,白礼彪.基于信息共享的建设项目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6,30(2):91-96.

[2]刘治毅.“EPC+施工机组”模式下的精细化管理研究[J].现代化工,2017(12):215-217.

[3]张峰,许锋.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地铁土建施工进度管控要点及对策[J].工程管理学报,2016,30(3):77-81.

[4]杨铭,邱燕红,郭宁.集中管理模式下的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理机制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6,30(2):60-64.

猜你喜欢
风险防控工程质量
关于改良市政给排水管网工程质量的探讨
基于系统可靠性的工程质量量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