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讯
工业互联网通过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动能转换的换挡期。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通过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
去年10月至12月,工信部信软司组织调研了国内10余家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和20余家平台用户企业,深入了解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更加科学地推进平台发展理清了思路。工信部信软司副调研员田洪川根据此次调研情况,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所见、所感、所想。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基本情况
通过密切调研广东、江苏、山东、北京等地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情况总体向好。特别是在国家推动先进制造业政策以来,全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热情非常高涨。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见识,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设,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国家下一步推动投资重点的情况下,可以预见,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内时下投资的重点方向。
从国际视角来看,从2013年开始,美国开始实施先进制造业战略,德国也发布了工业4.0和国家战略制造业2030等,所有的战略焦点都聚焦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方面,可以说发展工业化是全球共同的发展。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也是需要工业互联网的,因为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两个思路。一是通过工业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来推进数字产业化。这需要推进互联网人才、技术及制造业所服务的智能产业。二是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我们的出发点,是通过推动中小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进而推动国家制造业网络化、数字化提升,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打造数字强国。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布局有两大趋势,一个趋势是既有的工业互联网在迭代新产品和技术。比如三一重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去年10月发布了3.0版本,围绕PPP的开发项目进行了技术研发,开发效能可以提升20%。而华为建设的平台,其核心能力在于链接,通过不断强化平台为PPP的服务能力,向上层、与行业合作,构建生态模式,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还有像阿里云supET平台模式,在中小企业领域的探索以及商业落地。此外,更多传统制造企业也在加快落地,像海尔、中海、中电、中联重科……既有平台在不断迭代,新的平台也在不断涌现,工业各方主体都在加大布局。
另一个趋势是新的工业互联网在不断涌现。现在,很多平台企业都在关键技术领域加大了自主研发和创新,一些以前熟悉的重点工业领域都出现了创新。比如华为围绕自己的网络及控制芯片,打造了一系列面向工业领域的芯片;阿里公司也在工业芯片领域积极布局。我国还在5G等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融合性也在不断突破。如今很多工业互联网企业都面临着融合性的问题,即底层不同类型的设备和系统该如何兼容的问题。为此,很多工业互联网企业都开发出了面向底层的“盒子”,希望把不同的系统装进私有协议,用映射的方式实现转化,统一集成到ETC的方式进行传输。
此外,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不同出身的企业,采用不同的建设路径。如三一重工、徐工、富士康等传统制造企业,其优势在于自身有工艺、模型和机械等,弱点则是IT的构建。这样的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的方式是深耕自己的行业,把深耕自己行业的工艺模型向行业相关的领域以及上下游的企业延伸。另一些企业,例如阿里、华为、紫光、浪潮这样的基于传统IT技术,可以提供IT软硬件、互联网IT技术的企业。他们的建设路径是基础平台加行业子平台模式。一般这样的模式都需要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通過IT技术,比如计算存储能力、大数据开拓能力、工业软件开发的各类工具、开发工具和平台,把行业领域里的龙头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与行业连接起来。
工业互联网平台要想发展,最重要的定位是能够集聚资源营造生态。比如在互联网上,微信、钉钉都是生态,工业领域则更需要通过生态的方式建设和发展。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行业的差异性需求非常明显,通过平台的方式与企业合作,能更好地为行业服务,让行业更多地赋能。例如浙江首创的“1+N”推进模式,在其他地方推广后,都很有效。而海尔通过和陶瓷等行业结合,也打造出不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工业互联网方面的人才很少,通过IT企业和高校合作的方式来打造专业的人才队伍,这也是生态领域的重要抓手。还有很多地方通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的模式,吸引专业的开发人员,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种模式。
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感悟和建议
在调研的过程中,田洪川对我国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情况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首先,国家高度重视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但工业互联网是来自企业的内生需求,需要自下而上地发展。比如阿里公司在互联网领域做得非常成功,提出了新制造、新零售的概念。阿里在不断寻求自身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还有华为、紫光等公司都是基于这样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来推动平台创新发展,而非被动地跟随国家政策来变革。此外,富士康、中船重工等通过产业链伙伴,赋能自身制造的产业模式;三一重工、海尔等把产品创造出新的价值,浪潮、用友、金蝶等IT公司,包括一批初创企业顺应互联网、大数据融合的趋势都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其次,地方政府也都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推动平台培育推广。比如,杭州市将技改作为重点推动制造业的导向,提供大量资金,对企业开展互联网改造。而从整个浙江推动的情况来看,打造工业互联网架构体系的一大特征,是扩展县域经济和平台信息经济相结合,这些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最后,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与应用相结合,从为行业带来价值的角度,形成不同的生命力。平台企业以应用为牵引,探索了不同的平台特色,如紫光、阿里以通用使能为特色,另一些企业则通过流程和离散制造业生产为特色。虽然开发路径不一样,但殊途同归,都是围绕行业的发展。
总的来看,当前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推广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不同的平台企业定位和发展路径比较清晰,平台的功能、应用水平均有了明显的提升,一批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不断涌现。但工业互联网仍处于高研发投入、长周期的产业培育期,且大多数企业都是在投入期,而且纯平台难以实现发展,所以还需要和地方、产业界形成上下合力,推动企业发展。
针对以上调研的感悟,他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保障,完善平台发展环境。在这方面,第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政策文件。此前,国务院推出了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也出台了各项发展指南。但是在调研的过程中,仍然发现了很多需要体制机制去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发挥数字化转型计划,着重通过解决体制上的问题,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第二,进一步加强投入,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工程,完善平台试验测试、公共服务和关键标准体系,为企业提供不断的支持。第三,要充分发挥社会性的作用,探索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基金和平台开源基金会,进一步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链条,为平台的建设推广赋能。此外,还要加强宣传培养活动,营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环境。
二是加强应用牵引,培育标杆解决方案。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平台遴选和集成应用试点示范,打造一批平台解决方案和典型应用案例,加快推动平台落地推广和商业模式探索,培育一批平台骨干企业。鼓励地方举办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制造企业的对接会,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基地和展示中心,加快推动平台技术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三是加强跟踪管理,做好平台评价服务。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持续开展日常随机和季度性系统调研,做好平台跟踪评价。建立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退出机制,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优胜劣汰、动态调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本文根据工信部信软司副调研员田洪川在浙江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现场会上的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