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桂林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加快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载体总抓手,深入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面貌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农业更强了、农民更富了、农村更美了。近日,记者分赴临桂峦山脚村、龙胜土地冲村、平乐夏城村3个村庄,探访美丽乡村建设给当地村庄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村民对自身环境变化的欢欣鼓舞之情。
清澈的河水潺潺地从村前流过,干净的青石板路蜿蜒着绕村一周,青砖灰瓦的村舍在绿树中若隐若现。峦山脚村位于六塘镇西南部,紧邻桂梧高速公路六塘镇出口,全村共112户470多人。
日前,记者来到峦山脚村看到,在一口水塘边,几名村民悠闲地在铺了水泥的路上散步,几位妇女在装上不久的体育器材上锻炼身体,放了学的孩子们则围着水塘追打嬉戏……而谁又能想到,就在几个月前,这口水塘还是村里的臭味之源,村民躲避唯恐不及。在清洁城乡活动开展后,六塘镇政府投资,对这个存在村里多年的臭水塘进行改造美化,建立楼台水榭,这口水塘终于变身峦山脚村的休闲小广场。
美丽的峦山脚村。
“多亏了政府帮我们搞新农村建设,不然这个水塘如今还是个臭水塘,人们不敢靠近呢。”峦山脚村村民范善富对于村里的变化显得十分开心,过去吃完晚饭就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他,现在会在晚饭后走出家门,来到水塘边散步。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村里每家都发了两个垃圾桶,村民们也逐渐养成了垃圾必入垃圾桶的好习惯。”村民范元修对于村里发生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他告诉记者,在水塘改造之前,村民每户每月出资聘请了两个保洁员,负责收集全村垃圾,拉到村外的焚烧炉统一处理。村民建起新房后,都修起了三格式的化粪池,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以前每家每户的污水随处乱排,最后都流进了池塘。现在好了,污水得到处理净化,也不会对村里的环境造成影响。”
峦山脚村过去的臭水塘现在变成了美丽的农村公园。
小问题都解决了,但村里的大问题却无法解决——村中的那口臭水塘。“水塘没有改造之前,这里脏得要命,死鸡死鸭什么的,都被随手丢进去,臭气熏天,走过这里的人都捂着鼻子。”范善富说,20多年前,他小的时候,这个水塘水很清,小孩子夏天在池塘里游泳,妇女们在池塘边洗衣服,没想到后来“演变”成了村里的垃圾池。
两位村民介绍说,政府早就计划改造这处池塘,让它恢复当年的面貌,还要在这里建一个休息广场。围栏外,地面全部硬化,再配上健身设施、球场等,把这里建设成为村里的文体小广场。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去年,政府出资改善新农村的面貌,帮助我们村改造臭水塘,并为村民添上了健身器材、娱乐场所。村里的面貌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范善富说。
“每天早晚都要来这里锻炼下,或在亭子里休息聊天,这是以前都不敢想的生活。新农村建设,不仅改善了乡村面貌,也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家住峦山脚村的村民骆开文一边锻炼一边笑着告诉记者。池塘改造后,村民成了这里的常客,一有空就会来看看。一到傍晚,这里就成了一个小游园,从学校放学回来的小孩聚在这里嬉戏打闹。“以前臭水塘没改造,我们下午吃完饭就都待在自己家里看电视,现在好了,吃完饭还可以出来锻炼身体,和大家散步聊天。蛮开心!”村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绿树掩映的青山,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坐在吊脚楼里看山边那一片田园绿水,白云悠悠,路上不时传来淳朴的山歌,雄鸡啼鸣响遍村庄……这是土地冲,一个深藏在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的苗家寨子,也是近年桂林市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着力打造的又一个示范点。
从伟江乡政府驱车,一路驶过环绕的水泥公路和两旁茂密的山林,很快来到了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土地冲村。
村子四周是连成片翠绿的竹林,棕红色的吊脚楼掩映其间。山间不时吹来清凉的微风,松涛阵阵,清澈的泉水傍着村口的水泥公路汩汩流出。背着背篓外出劳动的山民笑脸盈盈,让人倍觉亲近。
山林、吊脚楼、微风、泉水,还有淳朴的村民,聚合在一起,仿佛谁绘就的一幅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土地冲村的山民在美丽的村寨里,依着自然的规律,劳作歇息,享受美好的生活。
“这两年村里的道路全部硬化,还聘请了保洁员,地面和房屋变干净了,加上这里的好山好水,整个村子也更加漂亮了!”谈起村里的环境,正背着背篓上山修山场的村民蒙根秀兴奋地告诉记者。
记者环绕村子,穿行在一条条经过硬化的水泥路,一栋栋三四层高的吊脚楼依山而建,每栋房子门口都挂着村民的“山歌牌子”。在村民的吊脚楼前后和巷道中间都装有与楼房颜色相同的木制垃圾桶,路上几乎看不到什么垃圾。三两个聚在一处的村民,或在路上或坐在敞亮的吊脚楼里闲话家常,不时发出一阵阵的笑声,处处都是怡然自得的生活场景。
“这两年政府还出资一部分,加上村民筹资,在村里进行改厕、改水工作呢!”谈起村子这几年的变化,60多岁的村民刘兴汉高兴地说。当天,他正在自家吊脚楼里拖地。偌大的堂屋被他拖得干干净净,让记者走进去感觉似乎“无从下脚”。他告诉记者,现在家家户户装上了新式省柴灶和时尚大理石灶台,自来水也通了,村民生活方便了,村里环境也更卫生了。
据伟江乡乡长舒作焱介绍,土地冲村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位于伟江河支流边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全村共有19户80多人。自2011年,特别是近年开展“美丽龙胜·清洁乡村”活动以来,乡党委、政府整合各种资源,共计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发动群众筹资近200万元,对该村实施了新农村建设改造。
政府通过整合普惠制新农村建设、茅草房改造、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一事一议等惠民工程,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同时结合“绿满八桂”活动,对该村实施桂花树种植绿化,不断优化该村基础设施,达到了村屯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与此同时,政府积极开展“美丽龙胜·清洁城乡”工作,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和村干部进村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发动群众积极清洁村里和自家卫生,另一方面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聘请保洁员,建立村规民约,实现环境长效保洁。
“以前,村民的卫生意识很差,垃圾总是乱扔乱堆放,也没有人负责清理,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刘兴汉说。如今,一条条经过全体村民讨论的村规民约出台:“村民要自觉搞好家居卫生,日日清扫,做到人畜分离,集中圈养,不得散养”“垃圾不乱倒、粪便不乱堆、污水不乱泼、柴草不乱放,将垃圾倒入指定垃圾池内”……实现了从“要我清洁”到“我要清洁”的思想转变,村屯面貌在村民的精心呵护下日新月异。
为了不让村民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返贫,当地政府积极探索村民致富道路,确定了“长抓竹木,中抓药材,短抓果蔬和禽畜”的“长中稳+短平快”农业发展思路。发展杉木、竹子种植250多亩,厚朴种植400亩,西红柿、辣椒、茄子种植60多亩。特别是西红柿种植成效显著,由于今年价格一路看好,单是西红柿种植今年将为该村创收近40万元。
美丽的村庄伴随着经济收入的日益向好,村民的生活质量正像山上的毛竹“节节高升”。
沿国道323线平乐县张家镇老鸦村委夏城路口向南而行,一条4.5米宽的水泥路蜿蜒穿过田园、山坡、果园,七八分钟后,便来到一条河边。河不大,流水潺潺,一座小桥横亘在河面上。走在桥中间,只见桥东是一道幽深峡谷,两岸青山,树木葱郁。桥下是一道拦河坝,河水越过河坝,浪花飞溅,湍急地流向下游。
过了河,便到了夏城自然村。村前是一片美丽田园,正值初夏,禾苗如茵,荷叶碧绿。一抹斜阳透过云层,照射在农舍田园上,引来了阵阵蛙声虫鸣,田园外,另一条小溪涓涓细流由南向北环绕着村庄。
夏城村是平乐县张家镇老鸦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400多口人,全部为陶姓人家。据考证,系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后裔。位于张家与同安两镇交界的群山深处,距县城30公里,距国道323线1.5公里,三面环山,北面临水,使这里形成了自然封闭式的地理环境和近乎原始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这个“近国道于咫尺,远喧嚣于千里”的幽静家园。青山绿水中的古村落、古民居和美丽的田园风光,勾画出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美丽仙境。
经过几年的努力,夏城村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夏城村里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一角。
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的小溪全长约1公里,由十几口泉水汇流而成,灌溉全村田地,2015年恰逢政府号召建设“生态乡村”,由于夏城自然条件好,被列入“生态示范点”。根据要求,当年他们主要抓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和“道路硬化”3个项目。
于是,从2015年4月起,村干部就领着村民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在道路两旁、河堤塘边、房前屋后种下各类观赏性花木和经济果木1000多株;搞清洁卫生,建花圃种花草、建休闲凉亭和文化广场,修建环村路和生态水坝。大家筹资投劳,出义务工,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项目。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村里还搞起了健身乐园、巷道建设,在家家户户门前和阳台上种植三角梅,美化村容村貌。
为了对阻碍和影响“生态乡村”工作的行为采取制约措施,村里还制定了十条村规民约,分别对村容村貌整治、生态保护、文明村风建设作出了规定,并组成“生态乡村”理事会,对违反村规民约和影响“生态乡村”建设的行为给予制约和处理。
在村文化广场的“宣传栏”上,标注了夏城村的战略规划:河堤、池塘、小溪、道路两旁、公共场所以及农户房前屋后,大力种植“兰花楹”、桃树、柳树;家家户户阳台、楼面种植三角梅,绿化美化家园;村前小溪上建设集灌溉、景观和交通为一体的8个生态坝;实施引水工程,把秀溪水引入村前鱼塘,形成循环水流,改善鱼塘水质;建设村广场舞场、环村道和冷泉旅游池、农耕文化展示中心、农村童趣中心、户外活动野营场、特色“农家乐”饭店等,大力打造和推介“生态秀溪”“陶渊明后裔部落”“广西野菜第一村”三大品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把生态资源有机地转化为生态旅游资源,推动全村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地发展。如今,这些规划已一步步实现,引领着大家走向小康路。
夏城村生态环境优美。
夏城村里建设了环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