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工艺的现状与创新途径探究
——以甘肃临夏砖雕为例

2019-07-17 03:14李小锐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临夏砖雕装饰

李小锐

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枹罕。地处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濒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西与积石山、青海省毗邻,南接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临黄河与省城兰州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黄河、大夏河、洮河等河流纵横。“黄河之滨、大夏河畔的古镇临夏,是古老黄河文化的早期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自古以来,中原的农耕文化和西部的游牧文化在此融合。[1]”临夏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商业氛围浓郁,有“西部旱码头”、“河湟雄镇”之美誉。这里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地方,是汉、藏、回、东乡、保安、撒拉族等多民族聚居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是我国少数民族回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又被誉为“东方小麦加”。

1 临夏砖雕概况

砖雕是以青砖为材料,在其表面雕刻人物、花草、文字及山水等图案﹐是中国古建筑中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形式。在《左传·宣公二年》中有“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的记载,说明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用雕刻作为装饰了。宋《营造法式》中记载,称砖雕工艺为“斫事”,书中所提到的“事造剜凿”,指的就是砖雕。“在砖雕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受所处的文化圈和民俗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点的砖雕流派:京津地区砖雕、晋陕砖雕、徽派砖雕、苏杭砖雕、广东和岭南砖雕,西北地区的砖雕则以临夏地区的河州砖雕最富盛名。[2]”

临夏砖雕又称“河州砖雕”,是甘肃传统建筑的标志性艺术成就之一,也是河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受伊斯兰文化的的影响,具有多元文化交融的艺术特色,作为一种建筑装饰工艺普遍应用于清真寺和拱北、民居等建筑样式。砖雕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宋金时期,20世纪80年代在临夏南龙发掘出了金代砖墓,该墓建造于金代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 年),距今有 800多年的历史,这是目前临夏地域内最早的砖雕艺术实物。元代以后,因大批回族聚居形成以伊斯兰教为主流的多宗教并存,多民族聚居的格局逐渐形成,也为带有浓厚伊斯兰文化特色的砖雕艺术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到了明清,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3]。《明史·舆服志四》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在这种制度的限制下,许多财富阶层在建造私宅府邸时,则大量利用朴素、雅致的砖雕进行装饰。这个时期临夏砖雕结合了石雕、木雕等雕刻手法,同时也受到“巴洛克”、“洛可可”等西式艺术风格的影响,对汉文化的认同与吸收也使其雕刻技法、制作工艺和题材内容日益成熟和丰富,砖雕工艺迎来了空前发展阶段。到了近代,临夏砖雕人才辈出,出现了以回族艺人绽成元、周声普为代表的民间艺人,以及东公馆《江山图》(如图1)、红园《泰山日出图》等砖雕精品。如今,临夏砖雕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自身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地方民族支柱产业,而大拱北、国拱北、榆巴巴拱北、临夏红园文化广场等大型砖雕作品则展示了临夏新一代砖雕艺人的精湛技艺,临夏砖雕艺术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地域和民族性。并且在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故而,临夏又被誉为“砖雕之乡”。

图1 东宫馆《江山图》

临夏砖雕继承和发扬了北方砖雕的浑厚繁复、恢宏大气的艺术风格。在其发展进程中深受伊斯兰文化、汉族儒道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是中亚、西亚文化与东亚文化的集合体。作为建筑的装饰艺术,一般用作门罩、照壁、嵌墙、五宫墙、捶头、基座、花脊等建筑装饰。在装饰题材上受汉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士”文化、文人画、传统吉祥文化的意趣上,将传统国画、书法、印章、诗文的艺术表达形式与砖雕工艺融会贯通起来,形成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表现题材上多采用山水建筑﹑文字诗句 、花草植被﹑图案符号﹑龙凤呈祥等文人画元素和传统“祥瑞”主题。另外,受地域文化影响,临夏砖雕艺术亦具有典型的伊斯兰特色,无论是图案还是装饰手法,都具有很强的民族地域性特点,尤其是伊斯兰教义对偶像崇拜的禁止,这一穆斯林的信条典型的反映在砖雕的装饰素材上。由于教徒不崇拜任何偶像,所以砖雕作品上均不见人物装饰图案,而多以花卉草木、吉祥纹样、阿拉伯纹饰装饰。能够反映临夏砖雕装饰题材丰富性的则是出自著名砖雕艺人绽成元之手,修建于民国时期的原国民党第四十集团军副司令马步青的私人官邸,被誉为“砖雕艺术馆”的东公馆建筑群,尤其是最引人注目的“双品富贵”花瓶式门楼,表现手法奇特,给人以典雅、华贵之感,整体凸显伊斯兰风格圆拱造型,是整个建筑中砖雕装饰的精华部分之一(如图2)。“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伊斯兰教文化的审美品格以及多民族文化的滋养,共同构成了临夏砖雕艺术的风貌。[3]”

图2 东宫馆《双品富贵》

当前,临夏砖雕的遗留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出土的宋金砖墓葬砖雕;另一部分则是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砖雕建筑群,如红园砖雕、东公馆砖雕、蝴蝶楼砖雕等,这个时期的砖雕堪称临夏砖雕作品的经典代表;第三部分是改革开放至今的砖雕作品,这个时期无论是拱北、影壁、清真寺、还是普通民居砖雕,都从不同方面体现出砖雕艺术的魅力,同时又展示出典型的时代风格。

2 临夏砖雕的发展现状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制于文化形态的发展与演变,是一定时期社会形态的综合反映,也会因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偏好也被不断出现的新事物逐渐改变。在这种社会形态下,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些因素客观上也对民族文化风格中延续下来的传统工艺形成了质疑和挑战。和其他传统工艺一样,临夏砖雕作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这对于临夏砖雕未来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阻碍作用[4]。

2.1 当前环境下砖雕艺术应用空间的日渐萎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许多老建筑也逐渐被各种现代建筑所替代,曾经作为建筑装饰的临夏砖雕,主要装饰于清真寺、拱北建筑,以及民居建筑的大门、影壁、墙体等处,起到装饰和点缀作用,达到了深化建筑细部、美化建筑立面的效果,使建筑更具层次感和地域特色。然而,现在以钢筋、水泥、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建筑的出现,对于传统建筑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又加上人们对砖雕艺术在建筑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认识,以至于砖雕工艺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老建筑也逐渐消失,“千村一貌”建筑格局的形成,使砖雕的应用走向了低迷。

2.2 砖雕技艺后继乏人

临夏砖雕艺术与其他民间传统工艺一样,同样面临着技艺传承“断代”,后继乏人的危机。一方面砖雕制作环境环境恶劣,体力消耗大,从业者既辛苦,收入又相对较低,还要求从业者能够远离浮躁,静下心来在清贫中潜心钻研学习。砖雕制作辛苦的同时更考验砖雕艺人的意志,每天在粉尘飞扬的环境中全神贯注的工作数小时,这是对脑力和体力极致的考验。以至于许多年轻人对这一技艺望而却步,少人问津,即使是砖雕名家的后代从事此行业的也寥寥无几,而是选择更具有经济效益的行业。这些因素使得砖雕从业人员不断流失,学习砖雕技艺的人才日益减少。

2.3 砖雕文物传承数量少、展示手段单一,文化传承形式滞后

在当前对砖雕文物的展示上,还是长期沿用“展柜、展品、说明牌”的传统方式,这种单一的展示形式很难诠释展品的艺术内涵,故而难以吸引当前信息时代社会的观众。在临夏砖雕的艺术传承形式中,没有形成比较全面、系统化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手段,加之砖雕从业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在传承形式上还以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递和延续,传承人的技艺水平、感悟、审美能力往往对这一技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导致了临夏砖雕艺术在表面繁荣下日益加剧了美学和技艺的传承濒危,也是目前大多数民间手工艺面临的尴尬境遇。

2.4 砖雕艳俗气息过浓,缺乏古朴与清幽之气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砖雕企业和雕刻艺人受利益驱使,缺乏创新意识,砖雕作品大都采用原来的图纸,很少有新的图案产生。并且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导致一些砖雕作品出现艳俗的倾向,而缺乏生动、雅致、古朴气息。此外,砖雕厂的“流水线”作业,虽然在一定成程度上满足了市场的大量需求,但同时也失去了砖雕应该具有的艺术美感。从事砖雕行业需要有基本的传统艺术素养,从业者需具备建筑、绘画、书法、古典诗文、经文、雕刻等文化知识和艺术基础,因为一件作品从题材构思到制作完成,都需要体现创作者的思想。目前的大部分砖雕从业人员由于缺乏砖雕技艺系统性培训,从而文化素质出现良莠不齐的现状,这也是当前临夏砖雕面临艺术价值缺失的成因,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临夏砖雕艺术品牌的市场声誉,同时也是制约着临夏砖雕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3 临夏砖雕的保护及创新途径

临夏地区有着民族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的资源优势,成为临夏进一步发展的驱动力。临夏砖雕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历史传承的民间工艺,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物化反映,除了传递给人们美的享受外,还蕴含着独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尤其是当前国家倡导加快文化发展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的大背景下,临夏砖雕等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对于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间传统文化,推动甘肃文化大省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4]。

3.1 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丰富砖雕传承形式

构建尊重、重视砖雕传承人的社会氛围,彰显“非遗”传承人的人文价值。作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临夏砖雕艺术,其独特的地域性特征,造就了其特有的艺术韵味。面对砖雕传承后继乏人的局面,也需要政府在不同层面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鼓励传承人进行多种传习活动,不但达到口传心授,还需要著书立说,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从观念和思想认识上对砖雕工艺传承引起重视,真正把对传承人的保护当作整个保护工作的重点与中心来抓。另外,砖雕作为建筑装饰的特殊性,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砖雕作品由于裸露在外,长期受到自然的侵蚀,一些砖雕文物出现脆化、剥落的现象,如果不加以适当保护,若干年后这些经过岁月洗礼的艺术品将会逐渐消失。因此,我们在对砖雕艺术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建立砖雕博物馆,对砖雕工艺进行收藏、展示,结合现代数字展示手段全方位的展示砖雕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砖雕、了解砖雕、喜欢砖雕;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数字手段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可以将遗留的砖雕实物、传承人的雕刻手法、制作流程等,通过拍照、录音和录像的方式将其进行归纳与整理,并对其传承体系、工艺及图案种类进行梳理,建立完善的“数字砖雕”数据库,这将对临夏砖雕艺术的传承、保护及传播起到现实意义。

3.2 将旅游开发和砖雕艺术的推广有机结合

近年来,随着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河州牡丹文化旅游节等节相继在临夏的陆续举办,大大提升了临夏的知名度。在临夏砖雕艺术保护与发展上措施上,可以合理的将旅游节会与民间传统艺术的推广结合起来,在借鉴别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砖雕艺术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比如建设具有特色的民俗村,或者在旧建筑以及居民院落的基础上开设民宿体验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砖雕文化的魅力,又可以使民俗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另外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设立砖雕艺术体验项目,通过砖雕艺人的指导,让游客从打磨、起稿、直到作品雕刻完成,让其充分参与到砖雕的制作和艺术审美活动之中,亲身体验砖雕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对砖雕艺术产生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因此,通过旅游与砖雕文化体验的结合,可以让更多的中外游客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认识临夏砖雕艺术,对于砖雕艺术的推广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图3 微雕作品

3.3 在传承中创新、拓展砖雕艺术应用的新领域

通过不断地发展,临夏砖雕也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以“临夏神韵砖雕有限公司”、“能成砖雕公司”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不断的创新中推出了砖雕微雕作品(如图3),这种微雕工艺以吉祥图案为题材,作品方便携带,小巧玲珑,精美细腻,可摆放在案头欣赏把玩,也可作为礼品馈赠亲友。这是砖雕艺术在新时期的演化,把砖雕从建筑装饰领域拓展到了工艺美术品范畴。在砖雕艺术应用范围的拓展上,还可以将砖雕应用于室内外装饰、公共空间壁画设计中,追求一种古朴、典雅的文化韵味,由于砖雕质地的特殊性,具有坚固、环保、抗腐蚀的优点,同时也能彰显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利用砖雕形成的装饰效果也明显区别于塑料、金属、陶瓷、玻璃等传统材料,同时也满足了人们追求返璞归真人居环境的心理,也更能体现出传统艺术和现代装饰的和谐之美。

3.4 鼓励高等院校参与砖雕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形成合力构建民族传统工艺活态保护体系

一方面,依托本土高校资源优势展开“传统艺术进校园”活动,加强高校与地方合作,让高校为砖雕艺术的研究、创新、普及提供智力支持。建立相关的研究、实习基地,推动地方文化品牌的塑造,将传统工艺融入到高校设计教学中,通过现代设计理念、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砖雕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拓展新技术、新理念,重新审视临夏砖雕艺术的形式语言,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前提下推陈出新,挖掘砖雕文化内涵和提升砖雕产品的艺术品味,这将对砖雕形象品牌的构建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助于解决临夏砖雕工艺人才短缺的问题,提高砖雕人才的整体素质,对砖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民族地域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起到推动作用。

临夏砖雕是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民间传统艺术,作为建筑装饰而存在,并在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雅俗共赏的特质更能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6]。在各异质文明空前冲突而又融合的时代,传承、保护、创新砖雕艺术,对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临夏砖雕装饰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鲤鱼旗装饰坠
我爱临夏
临夏·福地
相约临夏花海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临夏砖雕
寻觅临夏至味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