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德锋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书画名人的理解都是认为其自身名气越大,则其艺术水平越高。名气与水平之间应该是互相对应的关系。然而在现实当中却并非如此,尤其是在当今书法界,名气与水平倒置现象比比皆是。也就是说,很多书家其自身艺术水平和其所拥有的名气是不对等的,属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我们说互联网时代,是一个“造星时代”,似乎并不过分。前段时间,上海一个叫“沈巍”的拾荒者被人们利用“抖音”等网络平台爆炒得“大红大紫”,以至于出现了全国各地的大批“粉丝”前往围观。除去这一现象背后不为人知的“推手策划”等因素之外,这个被称为“流浪大师”的人总体上多少还是有些见识的,源于他喜欢读书,博览群书和善于用语言表达,而这些使得他有了被炒作的前提。但以沈巍的实际水平,被称之为“大师”,终归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因为他根本够不着。这一点,沈巍本人倒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他在很多网友眼里,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大师”,由此也透视出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文化修为的普遍缺位。
近几年书法界有很多人不仅被他人称为“大师”,而且也敢自称“大师”,自以为是,心安理得,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里面除了“无知者无畏”这一原因之外,也与很多人的不加分析盲目崇拜以及相应的利益驱动等密切相关。在一些发行量很大的权威报刊,尤其是非书画专业报刊上,很多创作水平稀松平常的作者被那些善写灌水文章者奉为“名家”“大家”甚至“大师”,文章当中,极尽吹捧之能事,简直到了肉麻的程度。这些人,名号头衔一大堆,但大多都是些经不起推敲的东西。然很多不明就里的围观者便都异口同声,跟着附和,于是乎,“皇帝的新装”之闹剧便一再上演。
说实话,很多明白人都很反感那些自称“大师”或被外行吹捧为“大师”的人。因为真正的大师不需要吹捧。就像《射雕英雄传》里边的那个邱千丈,一出场时,神乎其神,仿佛武功深不可测。到头来方知,他玩得都是些骗人的把戏。当然,书法界也有真正的高手,纵然目前还不能称之为大师,但其实际水平还是放在那里的,其笔墨功夫不容小觑。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这五大高手,不管你服气不服气,他们的高超武功就在那里,他们的在江湖中的尊崇地位不容置疑,甚至到了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的地步,这充分表明,行走江湖最终还得靠真实水平,水平以外,更要靠德行修养,这是千古变的历史规律。水平不高,德行不好,难以行之久远。
当代很多书家名气与水平不成正比,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这也是市场经济时代不可避免的特殊现象。我们这个时代,在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之下,人们的思想普遍都很浮躁。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很多人都不肯在艺术的锤炼上下苦功夫,而更愿意把时间精力花在人为炒作上,花在对自己的“包装打扮”上。
有的政府官员,原本并不十分擅长书法,充其量也就是特别爱好书法,多少有一点书法基础。但出于对更多更大名利的追逐,利用自身优越资源,经过一番精心运作,兼任书法协会的主席、副主席、理事、顾问之类,然后办个展览出个作品集,在电视、报刊上出专题宣传,摇身一变,就成了书法名家。也名正言顺地开出润例出售字画,赚得钵满盆溢。这一现象曾经一度到了泛滥成灾的程度。自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之后,才有效地得到了遏制。但事实上也还未能完全禁绝,还有一些人仍然在打“擦边球”。
有的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尽管自身书法水平不高,但其深谙江湖之道。长于傍大款、傍领导、傍名人,自己出钱或拉赞助在全国范围内搞巡回展、出版价格不菲的作品集,花钱请领导、名家题词作序,写吹捧文章,在纸质和网络媒体上以大幅版面“轮番轰炸”,于是乎,名不见经传的书法爱好者一夜之间也成功进位为“书法名家”“大家”。
还有的人,纵然水平一般,但因为和政府领导和影视导演关系不同一般,所以便请他经常为一些旅游景点、古寺名刹和影片题写匾额、篇名,这一来二去,便使他据此获得巨大的名气,其知名度和润例之高,往往有些真正的书法名家也望尘莫及。
而与此相反,书法界目前有很多实际水准较高,但名气却不大的作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个人分析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这些作者只知埋头苦干,坚信自己只要自身创作水平上去了就一定会获得相应名气。其实现实并非如此。自身创作水准只是成名的一个首要条件,并非是全部。水平再怎么高,也一样需要进行宣传。而很多作者要么是不重视或不懂得如何有效宣传自己,要么就是自身经济条件差,无力宣传。更多的人就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得一些有限的认可。而且因为知名度不高,名气不大,作品也很难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市场的认可。一年不仅卖不了几幅作品,而且也卖不了好价钱,以至于他们的生活状况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改善,从而无法形成良性循环。这其实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不正常现象”。说其不正常,其实也正常。不正常的是优秀作者得不到认可,好作品卖不了好价,令人惋惜。正常的是,自己不擅长推销自我、宣传自我,从而处境尴尬,似乎也怨不得别人。
我们处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特殊时代。竞争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平,更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如果一个书法家尽管创作水平较高,但很不擅长社会交际,智商高而情商低,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特别是生活在较为落后封闭的城市里边的人,由于历史的积弊,当地人思想境界普遍不高,“武大郎开店”的事情屡见不鲜。有的人他在地方上垄断式地占有社会资源,而他们往往心胸不够开阔,见不得别人比他优秀,甚至觉得你比他优秀就是你的错,他如果能够做到不打压排挤你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不用说有哪个人会主动挖掘你、抬举你。除非你优秀到他根本无法掌控你的程度。通常情况下,还需要你放下身段,去适当讨好一下这些掌握社会资源的人,否则你似乎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情商高的人,经常给这些人说些好话,为他们做些事情,得到了人家的认可,或许愿意为你提供一些便利。而一些情商低的人,往往搞不好人际关系。或者压根儿不愿意去讨好别人,从而失去很多发展壮大自己的机会。
我在近十数年以来,遍游全国各地,接触到很多书法同道。在与他们的交流谈话当中,分明能深切感受到这一点。也就是说,在地方上,存在很多“山头”,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别看一个小小的书法圈,其实情况也很复杂。有一些人,自身水平虽然不高,但却长于整人,你一不留神如果触碰到他们的利益,你就会受到来自他们的排挤和打压。但这对于那些智商高而情商也高的人,假如他看不上地方上的那帮人的所言所行,不愿和他们为伍,他靠自己过硬的专业水平和强大的人际交往,走出家乡、走出全省,走出全国,得到全国范围内的充分认可,地方上那些人也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无非是暗地里传些流言蜚语,故意贬损诋毁,但那也是蚍蜉撼树,止增笑耳。因为天下之大,他们所掌控的范围太过有限,再怎么羡慕嫉妒恨,也是鞭长莫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难免有许多是是非非。但社会和历史的选择有时候也不会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如果你真的足够强大,则任何障碍也阻止不了你前进的步伐。
所以,我时常给身边的一些书法爱好者讲,一个人要想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首先你必须实实在在下苦功夫来修炼自身,确保自己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平。在此基础上,广结善缘,广交朋友,要立足家乡,放眼全国,要有全局观念,而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多向古代和现代以及当代的优秀书家学习,就像怀素那样,即便是沙门弟子,也一样能大胆走出去,到京师长安,谒见名公,与那些位高权重的文人士大夫交往,在他们面前展示自己,得到人们认可,从而口口相传,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应有的名声。所以,积极主动,为自己争取各种机会,对书法人而言,也显得尤为重要。
孙 健 第十二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成人组二等奖